分享

格龙

 WENxinHANmo 2020-02-16
高山流水 付娜 - 佰度烧-古筝

格龙
入首龙的格定,流派不同、师传不同而方法各异,大体有以下三种:
(1),在穴星顶下盘,对照父母山顶,为入首龙。
(2),在穴星顶下盘,对照穴星后(或左右)过峡束气的最高点(所谓“分水脊”),为入首龙。
(3),穴星脚下入脉处下盘,对照父母山脚下的出脉处,为入首脉气。
入首龙看其旺衰,入首脉气用来立向。

龙之入首如何测定:


       地理五诀三合派叫玄关同窍法: 龙水向形成三合局,入首龙用地盘正针,水口用天盘缝针,立向阳宅用地盘正针,阴宅用天盘缝针。
       以穴星立极下盘格入首龙,所得的数据是穴星的数据(不是穴位的数据)。风水上立极要同一,龙水砂峰等数据才能沟通,不是同一个太极的方位,数据就会驴唇不对马嘴,所以如果格入首龙在穴星下盘,那么测量水口砂峰等数据时也应该是在穴星下盘,不应该在穴位下盘。
      应用这种格定入首龙的方法,只能是:龙、水、峰等一切数据皆是穴星顶下盘。 
梁鏡濡:所以,为什么有的测量数据能看到从后龙来的水口?其实是三合风水师的操作所测量的数据。

A:上图中

  A点为人持罗盘站的位置,向后面束气处下罗盘测量B点,为格入首之脉。

  C点为人持罗盘站的位置,向后面的山顶最高处下罗盘测D点,为格龙从何方来。

  C点为峦头之顶,D为父母山之顶。

真正的入首束气很明显,不难量,难量的通常都不是束气,找错了。就好象真正的穴点找到了,立向就很容易了,因为自然地形有其自然向。靠理气来寻真龙真穴,保证终身不得。 

B:

格龙,一般要弄清的数据是:

1、入首之龙;

2、所立之向。

张九仪在《铅弹子》里是以入首龙配所立之向成卦来论。如甲龙来立辛向为天风姤卦,因甲纳于乾,辛纳于巽,所以如果入首龙搞不清楚,这个卦就不清楚了。 

下图:AB过脉之线是没有意义的,CF线应是对的(F点为A与B之中位),从穴星顶到过脉最低点应为入首龙线位。 

入首龙是相对于穴场而言的首段龙(第一节龙),格龙是一个操作规程,故入首龙不叫格龙。 

以勘察点为中心,对每一节来龙的测量的过程,叫做格龙;若以穴场为中心点,对入首龙的测量,称之为格入首龙;

格入首龙的操作:人立中心点(穴场),使用罗盘,对准入首龙的最高点;复至最高点,反视穴场,以较正,最高的测点,测出的结论是什么龙,其入首龙就是什么龙。 

《天玉经》也这样说:“零堂正向须知好,认取来山脑。”,“先定来龙后定向,联珠莫相反,须知细觅五行踪,穴贵结金龙。”

《宝照经》也有关于点穴的佳句:“立宅安墓要合龙,何须疑对好奇峰”。这些都是先贤先圣肺腑之言,经验总结。寻龙点穴必须形势与理气相结合,才能龙真穴的,不偏不斜,进而令福主丁财两旺,事业顺利,位高权重。 

详细过程:这必须先格准穴后来龙,不知来龙,则无从立向。来龙测准,才知阴阳定向,向已定,然后才能切准穴心。而定向之法,先看定形势,朝对精神,山与平洋微有差别,山上点穴必须靠顶,这叫做乘其生气;而平洋乘生气的法则是要遵守的,但必须同时得其水神,这是由地势的原因决定的。经文其实已解释得很明白了,有心学习读熟自然领悟。

量龙细节操作

任何书上和网上介绍的量龙细节操作有如下四种:


1 站穴点A朝B量
2 站父母山顶B点朝D量
3 站父母山顶B点朝过脉最低C量
4 站过脉最低C点朝山顶D量

不知各位你学的是哪一种?
假如是直龙入首,哪一种量出的都一样。假如不是直龙入首,量出的就不一样了。
假如我说这四种量龙细节操作都是错误的,肯定会有不少人不服,但是,杨公的精确方法就没有这么容易泄露,另有细节操作方法。

今天我就破例泄露量龙细节操作方法,

正确量龙细节操作方法是:
量龙是度量过脉过峡那一小段直线的方向,

所以正确量龙细节操作方法是:E点朝F点。
如果我不讲出真的方法来,肯定有不少人不服,事实上就是错了。

测龙测来水测口测峰是学风水的一把锁匙,拿到了这把锁匙才能算与风水沾了边。但是各地造型不同,下盘位置也不同,看哪盘?朝哪看?靠网上书上自学最终是会误入歧途的。

网上书上讲的其他好多风水名词是有,但风水用法百分之九十九是错的,是误人子弟的东西!不告诉你到死你都不知道,告诉你诀,说破就不值钱了。

劝那些钻在书上网上的先生,真东西书上网上是没有的。
假如你理解不了我, 不代表别人在吹牛在乱说,是你不懂。不要攻击我。

我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喜欢直来直去。

我写文章是点到为止,不象别人不沾边。我要么不说,说了就讲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