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q1338 2020-02-17

文/东逸居士

到了冬天,最舒爽的就是泡澡了。但凡想泡澡,肯定想到的是那种集合餐饮、娱乐、洗浴一体化的大浴场,。

这种浴场出现在10多年前,但是真正做到完全平民化消费只有3-4年。本来在上海,洗浴只有那种“大众浴室”,了不起也就是一个“混汤”和“搓背”,洗完立马回家。有了大浴场之后,这才算是享受到了真正的“洗浴乐趣”。

关于大浴场的由来,我本来以为是出自于“海派文化”,因为早在解放前,上海有其专门的“洗浴文化”。但是最近,我查阅了一些早期的资料发现,原来洗浴文化最早还是源自于古罗马时期。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说到罗马的浴场,我们首当其冲能想到的就是那些豪门贵族才能享受的顶级服务,但罗马人的浴场并不是有阶级区分的。这个情形,其实和老上海的“澡堂”一样。

在罗马,无论什么阶级,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只要付了浴资,都能在浴场里享受洗浴的乐趣。也就是说 “进了浴池,人人平等”。付了什么价位的钱,就会有什么样的服务。不会存在着:“权贵来了全浴池清场”的情况。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古罗马人洗澡洗出了特有的文化,放眼望去,这个城市里各种类型的浴场林立。公元3世纪,在光是罗马的都城,就有容纳千人以上的浴场11座,小型浴场800多座。到4世纪初,各类浴场加起来的总数,更是超过1000座。而整个罗马城的面积才只有20平方公里,把罗马人比喻成整天泡在澡堂的人也不为过 。

《奥古斯塔史》里有一个这样的记载,当时的国王哈德良,有一次在浴场里遇到了自己曾经指挥过的退伍老兵。而这个退伍老兵当时正因为没钱请搓澡工,只能在墙壁上蹭来蹭去。最后哈德良上前给他请了一个搓澡工。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一名没钱雇搓澡工的退伍士兵和一国之主哈德良皇帝可以同时出入的大浴场,这个场面在当时来说不算稀奇,足见当时罗马浴场中是完全开放,且不论尊卑,面向每一个客人的。

罗马洗浴的文化,没有局限在那些“发达地区”。除了首都之外,偏远的行政省份也后相当大规模的浴室。

在现在所挖掘出来的遗迹中,还有多达70座城市,包含留存王振的浴场。其中涵盖了德国、法国、土耳其、意大利、以色列、保加利亚、匈牙利、西班牙等曾经的罗马行政省份。

当然,在这么罗马浴场在不同的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变换成不同的洗浴方式。比如说土耳其注重的是利用浴室内的高温,使人大汗淋漓,再用温水或冷水淋浴全身,达到清除污垢,舒活筋骨,消除疲劳的目的。

这个方式流行本来流行于土耳其,而罗马注重搓与泡。当时一些权贵发现,将这两种不同的洗浴方式结合在一起,会增加更多的洗浴乐趣。于是,一种叫做“三温暖”的洗浴方式出现了,这种方式更是风靡至今。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后来这些浴场进一步扩大,经营的范围也不只限于洗浴服务,其中还包括了饭店,会议等等。在面积规模上也开始越来越大。在罗马城内的卡拉卡拉浴场遗址,小亚细亚半岛的安卡拉浴场遗址。英国的巴斯古城,这些古浴场遗址中,差不多都可以一次性容纳1600人。

就像前面说的,罗马人人人喜欢洗澡,作为一种“公共潮流”,不仅是在大城市里,就算是驻守边疆的军营,浴室也会作为基础设施配件。

在位于不列颠地区,出土过一个古罗马时期军团要塞遗址,其中就包括了一个专设浴场。按照年份推算,这些地方已经属于罗马帝国的“边陲之地”,可以想象一下在边疆国界线上出现个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大浴场”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虽然之后的中世纪欧洲,在历史上,因为卫生问题被很多历史学家所诟病。但罗马帝国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分布于帝国各个地区的大浴场,真正做到了“人人有澡洗”。这一点直到现代,可以说也没有几个国家完全做到的。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日本电影中的罗马浴场

这些大大小小的浴场,不仅是洗浴,还容纳了其他的场所。现在那些集合了餐饮、娱乐的大浴场,对古罗马人来说,还只是“小儿科”,那时候的“洗浴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因为那个时候的“洗浴衍生场所”比起现在更多,也更全面。

早在共和时期,罗马城市里的浴场就整合了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商店等设施。大家可以在里面洗完了,然后披着浴袍穿行于各个区域。

到了帝国时期,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那些锅炉房之类的“恒温设备间”被安排到了地下。这样又腾出了更多的空间作为服务性场所,而这些场所则以对称的方式布置在浴池的周围,使入浴的人更为便捷的享受服务。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也就是这种概念,使得浴场的功能性更为广泛,就像我们现在的“购物中心”一样,在搓背的时候可以看一场演唱会,或者边泡澡,边吃饭,或者处理一下明天早上的公务。只要身处浴场中,能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古罗马的戴克里先浴场,它的主体部分在建筑群的中央,排列着冷水浴、温水浴和热水浴三个大厅。在这三个大厅的两侧则对称的布置着更衣室、按摩室、蒸汽室和散步小庭院。这种配置的浴场属于是最“基础”的,这也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代“汗蒸馆”十分相似。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卡拉卡拉浴场更为“先进”,其两侧是是各种小商品店和餐馆,两侧商店之后的是演讲厅和图书馆。后面是运动场,运动场的看台后面则是水库。完全做到了洗澡、商务、购物、娱乐一体化。这种类型的配置,就是放到现在来看,仍然是十分“先进”的。颇有那种超越时代的感觉。

在卡拉卡拉浴场中,不仅可以让搓澡工提供各式按摩,出浴后还可以在运动场、演讲厅打发时间,还与庞大的图书馆提供“精神食粮”。在颁布“分浴令”之前,浴场还是男女混浴的,活色生香的美女出浴场景就在浴池里不断上演,也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罗马人喜欢洗澡,其实除了人为的服务享受之外,还有就是为了“保暖”。当时,因为当时没有空调这项“高科技”,所以浴场成为了真正的“暖场”。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就像上海这里,虽然说是身处“江南地区”,但是一到了冬天,还是经不住那“湿冷”的感觉。长时间待在空调间吧,也不适合,这时候浴场的能力也凸显出了优势。

换到古罗马时期,欧洲地区的冬天,也绝对不是“人过的日子”,浴场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设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毕竟,作为浴场,“保暖”是最为主要的。而且在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的空调或者电力地暖。所以,只有在建筑结构上下大功夫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马人制作了一种“空心砖”,作为将墙体和屋顶的专用材料。地板下面用大理石架空,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锅炉房的蒸汽可以保持流通,形成天然的“地暖”,这个设计就像是“热水汀”系统一样。由于墙体、屋顶本身不属于全封闭结构,所以保证了浴场内部不会过于焖热。

在保暖之外,浴场还必须要保证一定的采光和通风。为此,设计师在采用双层窗户设计,在大厅墙壁以及穹顶部开凿了双层式的窗户,一面保证了正常的采光和空气流通,另一方面配合流通的“暖气”设施,保证了室内的温度。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功能性完善之后,接下来考虑艺术性了。就像在上海,很多的浴场命名为“XX罗马”为的都是向那时候的“文艺范”看齐。也确实如此,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古罗马确实做得十分出色。

罗马的艺术方式承袭了古希腊,所以,那些雕刻艺术在欧洲都是顶级的存在。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古罗马浴场遗迹,首先就是那些高质量的雕塑,其次还有墙壁上的马赛克画,这些设计不仅美观, 还可以保证这些艺术品即使经过多年的蒸汽和水的冲刷下“历久如新”。

凭借着这两大特色,使整个浴场的格调完全提升,,配合传统的罗马柱,让这些大厅变得更为宽阔恢弘,呈现出一种极尽奢华的感觉。即使是那些在当时规模并不大的浴场,都有了“高级场所”的感觉。

在当今的浴场,主要的设施依靠的是强大的电力系统,有了空调,地暖这类设备的加持,我们得以在里面洗得舒舒服服。而在古罗马时代,是没有那么多先进的科技来调控浴场的环境的。所以,在我们看来的那些“古代黑科技”都是建筑技术中的小技巧。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技术至关重要,那便是水的供应。当今因为科技的发展,浴场中水的运作已经不是问题了,然而在古罗马并没有现代的运输能力和发达的供应体系,所以水的供应也就成为了当时十分主要的问题。

在古罗马,取水的方向一般是用两种,一个是地下水,一个是河流水。地下水的汲取主要通过挖井再用脚踏泵带动水斗将水通过以压力带出的。

河流水汲取最常见的是引流。当水被提取出来以后面临的就是储存的问题,这也是整个供水中最难解决的。特别是河水,当中的运送环节上需要很大的成本。

因为作为洗浴的水,必须是干净的。在当时的年代,没有发达的水源过滤装置,所以那些经常有排放生活垃圾的河水也是不能被使用的。为了保证干净的水源就必须从相距甚远的上游引水,这个操作所需要的路程相对较长,如果采用传统的容器乘装再运输的方式的话这个成本会很高,洗浴就成为了奢侈活动。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但是,井水因为十分有限,而且提取的量也很少,所以没有办法完全满足那么多的大型浴场运作,如何能稳定地将河水运往城里,这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似乎,水流的高低落差给了罗马人灵感。他们选取相比目的地地势高的水源,再用水槽连接,然后将这些链接好的水渠以平缓的不断降低的坡度修建,这样上游的水就能依照重力原理自然流到低处的蓄水池了。

但还有一和问题,就是很多地方地势高低不平,在崎岖的山路上会影响水流顺利进入蓄水池。这是罗马工匠想到一个办法,他们开凿了一种专门的穿山管道来避免那些高耸的山峰,另外还运用高架水渠来填平一些沟壑。这样一个操作,解决了水流进入蓄水池的问题。

遍布罗马帝国的浴场背后,是帝国强盛的源泉

罗马引水渠曾经遍布整个帝国

在河水引入蓄水池中,经过那些专门开凿的“沟壑”中进行初步的杂质沉淀,在由不同的水道进行分流。这些大小各异的蓄水池由多个管道连接,管道本身由陶或者铅制作,也保证了水的质量,最后将水直接运到浴场等需要的地方。

就是这样的水利工程,得以让再大的城市都可以拥有充足的水资源,也带动了周围的农业发展。那些犹如今天高架桥版的水渠遍布整个欧洲大陆,直到现在这些巨大的“高架遗址”还遍布于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除了建造,水渠的后续维护也有专门的团队来做,以确保正常的运行。

罗马人对洗澡的痴迷源自于对生活的享受,为了享受而费劲心机让科技,基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个人觉得,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科技、经济、娱乐等等,都是围绕着生活来展开的。就好比这个洗澡文化,它是生活的附属品,然后将这个附属品付出于“匠心”,给做成到了“极致”。那么它也就带动了周围其他功能的发展,这就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命的真谛亦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