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海阔天空7159 2020-02-17

陈忠实,当代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白鹿原》初次发表于1993年,是他的成名之作,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该著作于1997年荣获“茅盾文学奖”,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丛书,被改编成秦腔、话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2006年陈忠实凭借《白鹿原》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但直至2016年陈忠实病逝,陈忠实都再没有发表过像《白鹿原》这样的长篇小说,很多人都以为他“江郎才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一 《白鹿原》里看人生

《白鹿原》一书中人物形象描写得特别深刻。

主人公白嘉轩精于算计,自私虚伪却又热爱这片土地,可以出钱为这片土地建学校,原谅贫穷的李寡妇,于危机中稳定家族;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田小娥这个人人俱恨的女人,人人可夫的毒物,却又是多么无奈,生活把她逼上了不归路,她屡屡想要抛弃过往,为爱情活下去,为爱情变的好起来,可是生活却并不愿放过她,最终造成了她的悲剧,她又造成了别人的悲剧,真正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黑娃这个忘恩负义的土匪,他倔强、不屈于命运,白家对他的“恩赐”有如一种侮辱,他要自己闯荡人生,他想顺从自己心灵的指引,却屡屡碰壁,所以他注定不会和田小娥在破窑里平平淡淡的安渡一生,他必是要向命运挑战的,即使那么头破血流;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文中唯一一个独具慧眼,有大智慧的算是朱先生了吧,他被称为圣人,总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总能在关键时刻把人点醒,但由于过于清直,照样不还是跌宕于这惨淡的人生……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这样有深度的农村人物形象描写和陈忠实的出身有很大关系:陈忠实出身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高中毕业,是一位草根作家,他没有显赫的出身,要为基本的生活奔波忙碌,他当过中小学教师,当过乡干部,他和普通农民一样需要下地干活,积年的劳累使30多岁的他“脸上的褶子和农民一样多”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他祖父、父亲一辈皆是单传,深知农村家族对男性子孙的殷切近似病态的期盼,小时候他半夜起床如厕经常听到祖父辈厦屋爷的呻吟声,知道他呻吟声中的悲苦与郁结,因他听说厦屋爷的两个儿子皆不安分守己的种庄稼过日子,竟跟着外边来的一个人走掉了,时隔多少年,这脑海中的呻吟声却使白嘉轩从陈忠实“心底记忆里感应而出了”……

作为农民的儿子,陈忠实深切的知道那片黄土地上人民对生活的向往与挣扎,对家乡的爱与恨!文中的每个人物性格和际遇都那样矛盾,那样魔幻,却又那样真实。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这分明是人生,分明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呀!不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经历,陈忠实先生才可以把他们集中到一部作品上,既是艺术,也像生活,文中的小人物代表了他们自己,也代表了千千万万那个时代的农民,每个人都想冲破藩篱,却又都跳不开时代,每个人都是一场人间悲喜剧……

正是由于陈忠实是这样一位出身于农村的作家,他可以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观察身边人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着的生命历程,他才能够把农村人民的生活姿态,生命轨迹写的这样深刻,但是也正由于他的生活经历具有很大局限性,所以要他再写出这样的作品简单,但要再有所突破,很难!

二 十年磨一剑

看到陈忠实先生写《白鹿原》花费了6年时间,让我想起了曹雪芹之于《红楼梦》,曹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还要应付日常拮据的生活,更想精益求精,删删减减十年之久才得成书,何其不易!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没有专职作家,到了近代诞生报纸和印书馆以后中国才开始出现一批专职作家,但他们一般出身较高,出身于书香门第,富裕之家或官宦家庭,从小可以接受知识的熏陶,写文作诗对他们来说算是基本功,他们可以著作等身,但这是像赵树理、西安作家派这样的草根作家很难等齐的。

因为这些平民作家一方面接触文学技巧性的知识要晚很多,另一方面他们周边没有很多支持他们创作的朋友,所以在他们成名之前很少可以安下心来专心采风,从事创作,生活的艰辛要分去他们大半精力!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君不见,陈忠实先生16岁初三时才开始读第一部文学作品《静静的顿河》,彼时他才知道文学,才知道灞桥之外另有天地,他的生活面真的很窄;

君不见,陈先生高中毕业刚开始写作时还“连散文的概念也搞不清”

君不见,在完成《白鹿原》创作之前,他的妻子都在催促他去养鸡;

君不见,在作此书前,他的朋友汪兆谦先生都劝他“文学之路太窄”,暗示他年龄太大,已“江郎才尽”……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饶是这样,陈忠实依然排除万难,连领导都可以不做,他回到灞桥,蹲在老家的房子里,背靠白鹿原,听坡上的呼呼风声,吃着单调的烙饼,不去想娃娃已经快交不起的学费,于1985开始构思情节,查阅各种资料,研究各种文学创作的技巧,于1988年开始动笔,1989年草拟完成,到1991年彻底完成,总共花费6年时间终于完成《白鹿原》的创作,何其艰难!

一个农民的儿子终于把积攒在心底无数年的想要描绘的农村长篇小说创作出来了,他不知道大家会如何看,但他自己觉着已不负此生了。

“从少年识字到中年甚至到五十岁,我生活在农村,接触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乡村,心理感受改变不了。我也在城市生活很多年了,但是感受远远不及农村生活的感受。”

他把他的祖辈他的父辈写进了白鹿原,他觉着他的人生已经圆满了!他自述说

“我做完了一件事情。这是我在写作上做的前所未有的耗时费劲和用心的一件大事,做完以后的轻松和从容,我在火炉旁吃着面条的这个寒冬的深夜,充分地享受到了。”

也正是如此,所以开启另一部巨作的创作,于50岁的他来说已经没那么迫切了。

三 发愤则图强

古之有大成就者,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陈忠实作此书也是如此,创作之前他在汪先生看来并不很具有灵性,写作上又让读者误以为他只会写老汉之类的短文。但陈忠实本人是如此的想写一本可以垫棺作枕的书籍呀,他想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他豁出去了,在乡下避居,像个隐士,发愤图强,倾尽心血。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这6年是不负苦心的,《白鹿原》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大家都激烈的讨论着,阅读着,期待陈忠实先生的新作,但陈先生却至此搁笔,再没写过长篇,而仅写过一些短文或是一些《白鹿原》的衍生品。难道陈先生真的已经江郎才尽了?

我认为是江郎才未尽,但已心无力。众所周知,创作源于生活中灵感的迸发:许是走在大街上的一个激发,许是言谈笑论间的一个玩笑,许是一场生命的经历,或由点而发,或深思熟虑,长期酝酿……

陈忠实先生明显属于后者,他“坐在被太阳晒得温热的土梁上,感觉到与脚下这块被许多祖宗耕种过的土地的地脉接通了”。

陈忠实自1981到1983年开始酝酿《白鹿原》,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让内心唤起了所有对祖辈的记忆,他走访调查,查阅文献,最后把自己关在与这片土地休憩相关的祖屋之中,减少与外界的往来,倾心创作。他倾尽毕生所学让思维激烈的碰撞、探索,激发出生命的火花。最终他成功了,但也掏空了心灵,写作之路太苦,要写一本如此透彻心扉的著作更苦,必须用生命吟咏,用青春作诗!

谈陈忠实先生:50岁写出巨作《白鹿原》之后再无佳作,这是为何?

《白鹿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但这种荣誉带来的各种应酬约稿也使50岁的他再也静不下心来去创作这样的一篇鸿篇巨制了。

正如2001年陈忠实回到原下,他在《原下的日子》里描写他功成名就后的生活一样:“丰富的汉语言文字里有一个词叫龌龊。我在一段时日里充分地体味到这个词的不尽的内蕴。”远离城市生活后,他的心反而沉静下来,“正是原下这两年的日子,是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然而名誉加身后的陈忠实已无法再次发愤!

但最起码陈忠实于2016年4月因病去世时,他头枕《白鹿原》,可以不留遗憾了……

文/枕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