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洲曲》科注

 虚无嗯 2020-02-17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科分

无名氏  作

文科  解

甲一、序分

  乙一、标能忆

  乙二、标所忆

甲二、正宗分

  乙一、过去业

    丙一、标时

      丁一、季候

      丁二、年齿

    丙二、标地

      丁一、发问

      丁二、作答

  乙二、现在行

    丙一、标方所

      丁一、远景

        戊一、以动衬静

        戊二、以静衬动

      丁二、近景

        戊一、接引

        戊二、显真

    丙二、行处

      丁一、起坐

        戊一、无来无往

        戊二、一去一就

      丁二、莲华妙喻

        戊一、为实施权

          己一、总相

          己二、别相

        戊二、开权显实

          己一、功夫

          己二、效验

        戊三、废权立实

          己一、功夫

          己二、效验

  乙三、未来果

    丙一、泯他迹

      丁一、寄情

        戊一、标因

        戊二、标果

      丁二、移形

        戊一、标因

        戊二、标果

      丁三、息心

        戊一、标因

        戊二、标果

    丙二、蚀自本

      丁一、观相

        戊一、物相

        戊二、我相

      丁二、叹境

        戊一、本境

        戊二、喻境

      丁三、识愁

        戊一、相即

        戊二、相入

甲三、流通分

  乙一、明心

  乙二、发用

0、悬论

西洲曲,以余观之,殆南朝第一乐府也;自幼诵习,而素未料检,故难察其妙;今覃思科注,不过初探而已,于碎处或有所得,而于其布局、气韵等处所遗恐多,是又难免也。

1、释题

西洲,标方所也。此云西者,其实东西南北无不可也,举此一而彼三尽摄其中也。

洲者,水中陆也,有梅故有陆也,有莲故有水也。

曲,限体式也,可歌可诵也,书辞于纸则为可诵,唱调于口则为可歌,循彼二途,可得流传也。

惜乎曲式早失,余揣摩辞义,总分为三,随科而演之。

2、释曲

甲一、序分

此二句,以平淡之言发起全诗,略明事由,而使正辞不显突兀也。

  乙一、标能忆

忆梅下西洲,

“忆”者,女子之忆也;“梅”者,江南之产也;“下”者,吴小如言即“洞庭波兮木叶下”之“下”也,梅花已谢,是暮春之时也;“西洲”,欢会之所也。

  乙二、标所忆

折梅寄江北。

“折梅”,女子折之也;“寄”,女子寄之而男子受之也;“江北”,对“西洲”而言也,为男子之所处。

所寄者为梅,而梅所以兴发所忆男子之忆,而期与女子有异地同时之思也,后言“君愁我亦愁”,即此意也。

“梅下”者,时至而梅自然落也,“折梅”者,时未至而梅受强迫而落也;此时成就之缺失也;“西洲”为梅当落之处,“江北”非也,此处成就之缺失也;男女异地,此闻成就之缺失也;女子带愁含怨,此主成就之缺失也;独居无友,此众成就之缺失也;独凭己之见思,此信成就之缺失也。

如是信、闻、时、主、处、众六成就皆无,而此曲之幽伤可期也。

甲二、正宗分

此分有三,过去、现在、未来是也;过去为春时,现在为夏时,未来为秋时,后当明之。

  乙一、过去业

过去为业,即序分所忆之事,以与序分重叠故,未有详陈,但标时地而已。

    丙一、标时

此时有二种,一者天时,二者人时,以天有四季,人有少长也。

      丁一、季候

单衫杏子红,

以其着“单衫”,故知是暮春也;“杏子红”有二义,一者标单衫之色,一者亦指暮春之物候也。

      丁二、年齿

双鬓鸦雏色。

双鬓黑而有光泽,故知为少女也;“鸦雏”有二义,一者标双鬓之色,一者亦喻女子之年齿也。

    丙二、标地

此复陈西洲之所在也。

      丁一、发问

西洲在何处,

      丁二、作答

两桨桥头渡。

此女子自问自答也,以众成就缺失之故也。

此地甚近,故必过去常往之处也,而今亦可独往,非江北之可比也。

忆彼往昔,时值暮春,我犹少女,欢会西洲,其乐何极;此是过去之业也。

  乙二、现在行

此现在所行之事,为一诗之精要所在,描摹灵动,妙喻非常,略分为二。

    丙一、标方所

此段所以引出女子之居处也。

      丁一、远景

        戊一、以动衬静

日暮伯劳飞,

伯劳,仲夏而鸣,过去为春,今则为夏也;古有劳燕分飞之语,故伯劳暗喻女子当下之处境也;伯劳且飞且鸣,而日暮之静景愈发使人忧愁也。

        戊二、以静衬动

风吹乌臼树。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也,以树声而知天晚风来也。

此二句所绘现在之夏景,与过去之春景,绝不同也。

      丁二、近景

        戊一、接引

树下即门前,

        戊二、显真

门中露翠钿。

日不暮则无风,风不来则树不动,树无声则门难寻,门不开则何以见其翠钿?

此四句由远而近,逐步收束视角,自日暮天晚之庞大景象下而引出女子所戴之翠钿,笔法亦奇特也。

    丙二、行处

此段记当下之行事也,举止连贯,一气而成,甚为难得。

      丁一、起坐

此陈女子采莲之因由也。

        戊一、无来无往

开门郎不至,

彼不能来,我不能往,开门而露翠钿,有何益乎?

        戊二、一去一就

出门采红莲。

故去此室而就荷塘,行采莲之事也。采莲,亦夏日之事也。

      丁二、莲华妙喻

此分为三,一者采莲,二者弄莲,三者怀莲,依圆瑛之解《法华经》而比其三义。

        戊一、为实施权

为莲故华,从本垂迹,故曰为实施权也。

          己一、总相

采莲南塘秋,

          己二、别相

莲花过人头。

“秋”者,丰收之时也,非秋季之谓也;此总相之胜也;莲花过人头,言莲单株之高大,此别相之胜也。

        戊二、开权显实

华开莲现,开迹显本,故曰开权显实也。

          己一、功夫

低头弄莲子,

          己二、效验

莲子清如水。

莲花盛大,非我所欲,所欲者花中莲子也;所采者红莲,而莲子清如水,以红者为迹,以清者为本,是即色而明空也;继而赞其澄澈灵明,所以去色就空也。

        戊三、废权立实

华落莲成,唯本无迹,故曰废权立实也。

          己一、功夫

置莲怀袖中,

          己二、效验

莲心彻底红。

莲子清,莲花红,去红持清,清者亦红,所以见色空不异,而证诸法实相也。

此三者,正符修行之次第也。此女子殆以五蕴之障,不能彻悟借此莲花妙喻,而解脱之,是故未来受苦果也。

  乙三、未来果

女子此后所受之果皆是苦果,不过爱别离苦与求不得苦二种也。

此段所言皆秋景也。

    丙一、泯他迹

      丁一、寄情

        戊一、标因

忆郎郎不至,

        戊二、标果

仰首望飞鸿。

飞鸿有传信之用,郎不能来,则欲飞鸿带信而往也。

      丁二、移形

        戊一、标果

望郎上青楼。

吴小如言:“秋时北雁南飞,必无反向江北之理。”此说是也。

鸿飞不住,杂乱不齐,盘旋西洲,无北行意,以故升楼而欲眺望也。

      丁三、息心

        戊一、标因

楼高望不见,

        戊二、标果

尽日栏杆头。

楼之高不克人之远,绝不能望见,故只得终日空倚栏杆也。

此一段总言他迹之泯灭难寻也。

    丙二、蚀自本

      丁一、观相

        戊一、物相

栏杆十二曲,

        戊二、我相

垂手明如玉。

栏杆无尽,空引愁思,无奈垂手,则手如明玉,则我年华尚好,而罹此寡居之苦,甚为不幸也。

      丁二、叹境

        戊一、本境

卷帘天自高,

        戊二、喻境

海水摇空绿。

楼虽高而不至天,升楼观天,更察得天之苍苍,如海水之摇碧;我之手有明玉之洁白,以手卷帘以观天,则天之碧绿更为可观也。

此“空”者,一指天之澄澈,二亦指女子之期待渺茫也。

      丁三、识愁

        戊一、相即

海水梦悠悠,

“海水”为显位,为有,“梦”为隐位,为空,二者相即,而生愁也;章学诚曰“波者水之风,风者空之波,梦者心之华…止水无波,静空无风,至人无梦…”,与此有似处也。

        戊二、相入

君愁我亦愁。

此愁之存否,皆系于君之行迹也,故“君”为有力者,“我”为无力者,二者相入,而生愁也。虽用“亦”字,其实不同也。

以他泯迹之故,我之愁不能止,故身心日见销蚀。

春乐而秋愁,是过去业造未来果也,以当中之行不圆满、不精进故也。

甲三、流通分

此二句收束全诗,女子之愁未尽,而此曲需终,故强置之也。

  乙一、明心

南风知我意,

  乙二、发用

吹梦到西洲。

北雁南飞,不到江北,故需南风始能北向;若需南风,当候之于夏,则为时甚久也;南风所吹者梦也,梦果能吹乎?且所梦多矣,如“海水”之悠悠,何必是西洲之梦乎?故虽有南风,未必知我意也。

此曲颠倒悠长,所言不过爱欲流转之事,以有爱欲,故当纵身施受,而业报无穷,此岸称述之,彼岸断绝之,在所抉择而已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