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海明威

 鲤鱼山九龙门 2020-02-17

 

1954年

瑞典学院常务秘书  安德斯·奥斯特林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美国作家对文学的各个方面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看到人们对文学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意味着市场行情的时时改变,也说明人们精神境界的迅速转移,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美国近年来不断崭露头角的新作家们成为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标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无不反映哺育他们成长的美国文化。欧洲的读者大众热烈地欢迎他们。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现在我们大家热烈谈论的正是这样一位先行的美国作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他的任何一位美国同道相比,海明威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寻求准确方式来表达自己意见的朝气蓬勃的民族。海明威本人也与一般文人迥然不同,他在许多方面表现了戏剧性的气质和鲜明的性格。在他身上,那股勃勃的生机按照它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着,没有一点这个时代的悲观色彩和幻灭感。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他曾在堪萨斯城一家报馆的编辑部学艺。这份报纸对记者有一套不成文的要求,其中首要的一条是:“使用短句和短小的段落”。海明威在这里所受的技术训练,显然使他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他曾经说过,修辞只是电动机里迸出的蓝色火花。在美国文学传统中,他的宗师是马克·吐温和他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那部作品直截了当和不拘陈规的叙述方式和节律对他影响很大。

这位来自伊利诺恩州的年轻记者迅捷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作救护车司机,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被弹片击中,负了重伤。当时他19岁。战争中的经历成了他传记中极重要的篇章。这不是说,战争消磨了他的勇气,而是恰恰相反,战争使他发现,像托尔斯泰在塞瓦斯托波尔那样亲自考察战争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这样,他才能真实地描写战争。然而,谈何容易,等他能够全面地,艺术地再现1918年在皮亚韦前线痛苦而迷惘的印象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这便是使他成名的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当然,这以前两部以战后欧洲为背景的作品《在我们的时代里》(1924)和《太阳照常升起》(1926)已经证明他具有编写故事的才能。在以后的岁月中,他那喜爱圣洁行动和宏大场面的本能把他引向了非洲的狩猎和西班牙的斗牛。当西班牙陷入战争之后,他又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第二部长篇小说的灵感,这就是《丧钟为谁而鸣》(1940)。

这部作品写一个热爱自由的美国人为“人的尊严”而战斗的情形,它比别人的作品更多地流露出海明威个人的情感。在提及他作品中这些关键的因素时,人们不应忘记他叙事的技巧。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艺术风格达到极致。《老人与海》(1952)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这篇故事讲一个年迈的古巴渔夫在大西洋里和一条大鱼搏斗,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憾人心的力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但却打不败他。”

诚然,海明威早期的作品流露了某些粗俗野蛮的、玩世不恭的、冷硬麻木的缺憾。可以说,这与诺贝尔文学桨,对一部理想作品的要求是不吻合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不乏那种英雄式的哀惋,这形成了他理解生活的主导因素。他还有一种喜欢冒险的男子汉气概,真诚地赞颂那些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现实中不惜代价,敢于奋斗的每一个人。无论如何,这正是他崇拜男子汉精神的积极方面。如果不是这样,这种男子汉情神就容易变得软弱无力,从而失去意义,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海明威并不是那种试图解释各种教条和原则的作家。一个叙事的作家必须要客观,而不能拿严肃的事开玩笑。这一点他在堪萨斯市作编辑时就已经懂得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把战争看成对他们那一代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悲剧命运,同时又以极冷静的现实眼光来观察战争,不掺杂幻想和任何感情色彩,做到严格的客观。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客观,正是因为获得这种客观的眼光来之不易。

作为这个时代伟大风格的缔造者,海明威在25年来的欧美叙事艺术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这种风格主要表现为对话的生动和语言的交锋。容易模仿,但却很难真正掌握。他能十分圆熟地再现口头语言在色彩、音调、意义、感情等方面所有细微的差别,以及思维板滞或者情绪激动时的停顿。他的叙述有时候听起来仿佛是无所谓的聊天,但只要人们明白他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些聊大决非无聊琐屑、漫不经心。他喜欢把心理的思索留给读者。在他看来,给读者以自由可以引发他们自发地观察和思考。

当我们说到海明威的作品时,一些生动的场景会油然浮现于脑际——亨利中尉经过卡波莱托的惊恐,在秋雨连绵和泥沦不堪中开小差逃走,当西班牙山中的那座桥被炸时,乔丹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远离灯火明灭的哈瓦那的大海上,那位老渔夫在暗夜里孤独一人和鲨鱼拼搏。

此外,我们还可以追溯海明威的后期作品《老人与海》和美国文学中的经典、麦尔维尔的《莫比·狄克》之间的联系。《莫比·狄克》讲述的是一条白色的巨大鲸鱼被一位患有偏执狂的船长疯狂追逐的故事。这种联系可以说是时间这部织机中贯穿百余年的一条经线。不论麦尔维尔,还是海明威,他们都无意创造一种寓言。深不可测的茫茫大海和其中的各种邪恶力量可以充分地被用作诗的成分。但用不同的方法,即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却可以表达同样的主题——人的忍耐力,或者说,人敢于和不可知的自然拼搏的能力。“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因此,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当代一位伟大的作家、一位忠实地、勇敢地再现时代的艰辛危难的真实面貌的作家。这样,迄今为止,今年56岁的海明威就成了第5位获得这一奖赏的美国人。出于作家本人身体欠佳不能出席今大的授奖仪式。现在把这项奖交给美国大使,请他代转。

 

※ 来源:漓江出版社《老人与海》,象晨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