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46)——父爱如山(二)

 沈忠明6807 2020-02-17


        第二个关键词是“仁爱”,仁者爱人,传统美德。父亲不仅为自己的子女操劳一生,而且还关心自己兄弟姊妹的孩子。我父亲兄妹四人,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因为爷爷早逝,他“担当”起沈氏家族的大家长的责任。我的小姑妈家中有三儿二女,因我姑父长年有病,家中十分困难。父亲总是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点来贴补他们。特别是我二表兄78年高考落榜后,考虑到家中实际情况,已准备不再复读了。当我父亲得知消息后,特地赶到我姑妈家,做我小姑妈和二表兄的工作,并帮表兄支付了复读费,还让二表兄住到我们家里,这样二表兄每天可以少走走七八里路。二表兄第二年如愿地考取了大学,后来也创办了一家相当不错的企业。我父亲视人犹己地关爱着叔叔姑妈和舅舅家的孩子,因为我的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实在太多了,我数都数不过来,好多都不认识。可我父亲对他们的另一半和孩子却是如数家珍。所以,在他晚年的时候,这些晚辈当家中有喜事,都会早早地派车子把我的父母接过去与他们同喜同乐,真是好人好自己。当他去世时,家族内就有二三百位晚辈来为他送行。
          
第三个关键是“中庸”,中庸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契理契机地待人接物。父亲对下面这件事的处理,让我从小理解了什么“父母之心”,什么是“中庸之道”。父亲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寻找平衡点。
 
小时候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我大哥二哥都已成家。因当时是条件有限,所以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每人分了一间平房。后来大哥家条件相对好的(大哥是医生、大嫂是乡妇联干部),他们就先在老宅东面200米左右的地方建了两间楼房。因有部分债务需要偿还,所以我大哥的一间平方需要出售,先有人愿意出900元,我二哥想要但只能出700元,而且要分期付。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理解,80年代初对于一个人一天一个劳动力不足五毛钱的人来说,200元钱就是要一到两年的收入。这时我父亲第一时间就跟我大哥:“不管别人出多高的价钱,肯定不能卖给别人。(因为在我大哥家东面,还有我家的一片小树林。)下面还有四个弟弟没有成家,而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下面的弟弟要结婚那都必须有两间楼房了。如果卖给别人将影响到整体规划。”所以后来当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的时候,我大哥也没有卖给别人。但是900元不能再少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父亲拿出了200元算是把这件事了。事后我听到有人说,说我大嫂这样说,说我父亲不公平。要是说难大家都难,为什么给老二贴200元,不给老大贴200元呢?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父亲的心。也理解了如何看待父母的公平,其实你认为父母是公平的,那肯定是公平的。如果你认为不公平,一定是有不公平的地方。(多年以后我也曾与大嫂求证此事,她告诉我,当时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跟他们讲这些话,但他们理解父亲的心意。)
 
当我结婚后第三天,家里就召开了由叔叔舅舅参加的家庭会议,主题是给父母“拿口粮”。(“拿口粮”,因为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金,须养儿防老。一般是在儿子分家后就要交一份口粮钱,而父亲考虑减轻孩子的负担一直没有让上面的哥哥拿口粮。)当父亲提出要大家拿口粮钱时,人多嘴杂,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比如说二哥比大哥晚结婚三年,所以要晚三年拿口粮,以此类推,这样才公平,看似非常有道理,僵持不下。这个时候我站起来说,假如按照你们的说法,父母都有可能活不到要我“拿口粮”的年岁。所以你们不能剥夺我孝顺父母的权利,你们拿不拿我管不到,反正我愿意从今年开始“拿口粮”。因为我刚从学校毕业,他们的条件相对都要比我好一点,所以当我这样说了,他们都无话可说。
 
“真正误导我们的,不是显而易见的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观念。”对这句话当时我就有深深的体悟。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20年1月11日于武汉(306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