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唯为 | 印燮繁汤,金道锡行

 不沉俾斯麦 2020-02-17

美好回忆存心底。

最好的历史在田野。

一)

题目这两句话,隐藏着一个历史秘密。

嗯,这两句,不是写在书上的,而是刻在青铜里。

这件青铜,名为“曾伯漆簠”。

“簠”,音fǔ,古代祭祀时盛五谷器皿。

此簠,嗯,准确来说,应该是簠盖,出土于晚清。

重要的是,它有90字铭文,是迄今保留铭文最多的青铜簠!

来,先看看它的模样。

下面,是铭文拓片和释读。

二)

曾伯漆簠,啥意思?

曾,周封国;伯,爵位;漆,人名,曾国国君伯爵阿漆所用的簠。

曾国在哪?

2009年,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出土了一套编钟。

编钟的铭文,为曾国方位提供了关键信息。

“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

——《曾侯□编钟铭文》

南公阿适是曾侯先祖,应该也是曾伯阿漆先祖。

东周时,曾侯□已是侯爵,比伯爵阿漆要高一等。

因追随周武王克商有功,曾国先祖南公阿适被封到南方——

“营宅汭土”,“汭土”,两水系汇流之处,即今天随州漂水、涢水交汇。

当时,曾国以南、以东广大地界,再无其他周王朝封国。

也就是说,曾国就是西周最南边界的军事重镇。

它肩负着什么重要使命?——

“君庀淮夷,临有江夏。”

嗯,镇压淮夷,威慑江夏,拱卫周疆。

三)

镇压、威慑、拱卫,到底为了什么具体的利益呢?

就是题目这两句话——

“印燮繁汤,金道锡行。”

这两句出现在簠中90字铭文,且是最为关键的两句。

“惟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漆悊圣元=武=孔黹,克狄淮夷,印燮繁汤,金道锡行,具既卑方。余择其吉金黄铝,余用自作旅簠,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孝用享于我皇文考。天赐之福。曾叚不黄耈,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享。”

——《曾伯漆簠铭文》 

那么,这两句到底啥意思?

“印”,即“抑”,抑制,控制,稳控。

“燮”,意义是“和”,《尔雅·释诂》:“燮,和也。”

“繁汤”,地名,当时中原与淮南交通的枢纽,为今天新蔡繁阳。

“金道锡行”,运送铜锡等金属矿料的专线道路。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极为清晰——

曾伯阿漆打败了淮夷,稳控了繁汤,打通了运送铜锡矿料的专线道路!

为此,阿漆专门用上好金属制作了这件簠,随身使用,以作纪念。

这就是的“印燮繁汤,金道锡行”所揭示的秘密——

周人“东南索金”的一个实物证据!

四)

好了,现在请你再认真看一遍下文:

《唯为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信你对商周史“西求良马,东南索金”的T-1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曾伯漆簠”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为确保东南索金的稳定、通畅,周人和商人一样,不得不投入巨大军事资源!

配置封国,依靠军力打击淮夷,维护矿料中转站、交通运输路线的安全。

曾伯阿漆的“克狄淮夷”之战,很可能发生于周宣王时代。

“王道微缺”,东南矿料来源不稳定,曾伯阿漆打通“金锡通道”,确是大功。 

而且,铭文特别点出“锡”,可见“锡”之极端重要性。

相比铜料而言,商周中原地区锡料更为贫乏,须依靠长江中游江西、湖南等地。

没有锡,做不出青铜器;没有青铜器,就不会有三代文明。

五)

最后一个问题——

曾伯阿漆打通的“金道锡行”,具体线路在哪?

浩如烟海的文献,不断出土的青铜文物,使商周时代的“金锡通道”逐渐浮出水面。

据考,湘、赣和鄂东南的矿料,运往中原,主要有两条线路——

江淮线和江汉线。

蓝色江淮线:西路顺江而皖南,经六安,到繁汤;东路过庐江后北折合肥,到齐鲁。

黄色江汉线:经湘水到岳阳,到武汉黄陂,经麻城,到繁汤,入中原。

西周后期,江汉流域诸夷强大,江汉线经常处于时断时续的不稳定状态。

可推断,曾伯阿漆打通的是,很可能是江汉线。

因为,曾国地界,就在江汉线边上。

嗯,这也是他们曾国人“庀淮夷,临江夏”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7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