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简单介绍了战国百家争鸣以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并对儒道墨法做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话不多说先上图! 本期主角: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名家1、“风林火山”——兵家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兵家与法家类似,并没有开门立派,四处讲学,有众多的弟子。兵家严格来讲就是军事家,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汉书》记载兵家又分为四势,即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兵技巧家。 孙武 孙膑 兵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即我们平常熟知的战略战术,其含义最广,从多方面阐述战胜之法。主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等。 “风林火山”即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讲解行军、进攻及防御时的用兵战略。 兵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主要指战术方面的运用。 兵阴阳者,“顺时而发,推行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而为助者也。”指的是左右战场的地理、天象等外在环境因素,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天时”、"地利"。 兵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者也。”指的是士兵单兵训练、武器装备等的创新发明和使用方法等。 兵家历史上可谓人才辈出,这也跟当时的分裂环境有关,在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如春秋孙武、战国孙膑、白起、汉初张良、韩信。城濮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是春秋战国著名的战役。兵家著作对于现代战争仍具有着指导意义。 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纵横家纵横家据传皆师出鬼谷,对于鬼谷子的身份略有争议,不过据说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犹善纵横捭阖之术。“纵横”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纵横家”。也就是今日所说的说客或外交官。纵横即合纵连横,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游走于各国之间,鼓动如簧之舌,把天下搅动的天翻地覆。鬼谷的弟子主要有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 战国形势图 苏秦是合纵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六国合纵攻秦;张仪是连横派的主要代表, 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意思是“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旦发怒则诸侯都会感到恐惧,自己安居乐业则天下就会太平。”这也是对于纵横家的褒评,纵横家在当时的时代里“虽一人之力,强于百万之师。 ”如苏秦从燕国至赵国,主张六国联合攻秦,称为合纵;后联盟成功,苏秦佩六国相印,担任六国CEO,而他的对手张仪就是要用嘴巴拆散这个联盟。张仪事秦,使得魏国退出合纵联盟,又搞得齐楚反目,靠着一张嘴巴游说各国,硬生生拆散了合纵联盟,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嘴巴最厉害的人。还有一个人虽没有苏秦、张仪二人有名,但他的策略也是很实用。此人名叫范雎,他向秦王提出“远交近攻”之策,即秦国远交齐、楚,近攻三晋(韩赵魏)。两千年后希特勒还在用这一招,只不过秦国赢了,希特勒输了。 苏秦 张仪 3、“白马非马”——名家名家是个很特别的学派,他和纵横家一样是靠嘴巴吃饭,但是影响力却与纵横相差甚远。名家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与上古礼官。成文法公布之后,社会上出现了类似律师一类人,他们根据法律条文进行辩护,由于这些学者专门从事名词概念的探讨,因此称他们为“辩者”。汉代学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则他们称为“名家”。 春秋后期郑国的邓析,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春秋末期以来的名辩思潮,发展到战国中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使旧有的概念不能反映新事物的内容,而新出现的概念还需要社会的公认。这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上十分普遍,急需解决。适应这种社会需要,在三晋便出现专门研究“名实”问题的学派--名家。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惠施我们上一期就提到了,跟庄子那场著名的“濠梁之辩”充分体现了名家对于逻辑的出色把握。 而公孙龙更厉害,据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公孙龙:“mmp......” 公孙龙以其白马非马的诡辩之术让许多大儒无言以对,他在其中偷换概念,割裂个别与一般的界限。名家虽然对于逻辑有着精准的把握与研究,却常常又陷于诡辩之中。 惠施与庄子 公孙龙(灵魂画手) 4、“五行相克,天地之性也”——阴阳家阴阳家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由齐国人邹衍所创。阴阳家的学问被称为“阴阳说”,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哲学思维之一。阴阳家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据传阴阳家是由道家发展而来,“阴阳说”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总之阴阳家是研究自然现象,在将其归纳整理用以当时的社会的一种学派,并不像一些电视剧或动画片里(好吧就是秦时明月)演的那么神奇。邹衍创出“五德终始说”“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作解释。秦始皇率先使用了这一说法,认为周是火德而秦是水德,故秦代周,为其政权合法性寻找理论支持。阴阳家在当时虽不及儒家等大家学派,但其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仍着杰出的贡献。 邹衍 总之,百家争鸣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我一直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学术高峰。因为在之后两千余年,中国学术都与儒家思想分不开,中国学术也没再出现如此自由的风气,有如此众多的学者与思想。儒家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不可否认,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术的自由发展,直至近代又矫枉过正将儒家批判的一无是处,殊不知百家思想都是先祖留下的宝贵遗产。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 大雄的日记】,微信号: DXRJ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