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人物篇——变法强秦的“商鞅”

 伟天英 2020-02-17

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名家为我们留下思想与文采兼华的璀璨之作,他们或昂扬爱国之志,表悲悯情怀,或吟咏自然、生活,抒清雅之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与风采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怀。

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那是各国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是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的时代。

今天我们先了解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历史人物篇——变法强秦的“商鞅”

商鞅战国时期卫国国君诸侯之后,姬姓公孙氏,所以也叫卫鞅、公孙鞅。他是我国历史著名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公孙鞅在秦国秦孝公时期主张的变法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对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法的思想家、改革家!

商鞅本是魏国丞相公叔座的家臣,由于公叔座在病重时就跟魏国国君(魏惠王)推荐商鞅,若不用就杀之。魏国国君没有听公叔座之意,后商鞅逃往秦国,此时秦国国君秦献公身亡,其子赵渠梁(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的贵族等级观念中,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继位,是为秦孝公(一作“秦平王”)。当时的秦国历经几代国君君位的动荡,国力大为削弱,直到秦献公继位国家才逐步安定!

春孝公颁布“求贤令”,希望能有大才之人来秦国,恢复秦缪公(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就在这种形势下,卫鞅在秦国官员景监的推荐下面见秦君,卫鞅以变法治国强国之策打动秦君,秦君命卫鞅在秦国颁布《垦草令》,这是卫鞅为秦国作全面变法的打下基础。此令以农业发展为主,其次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历史人物篇——变法强秦的“商鞅”

《垦草令》实施成功后,卫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卫鞅开始在秦国第一次变法运动。这次变法运动主要是废除旧世卿世袭制,奖励军功、以军功的大小赏赐,并将军功分为二十个爵位。在农业方面以发展农业为主,对其生产粮食丰收方面好收成的进行特别奖励和免除赋税,以此来鼓励农业的发展。卫鞅的第一次变法为秦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的变法成功后,秦国将国都从栎阳迁往咸阳,自到秦朝灭亡。同时秦孝公又命令卫鞅在秦国进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在全国以郡县为地方单位,废除分封制,在秦国设立三十一个县。统一度量衡、按人口收赋税。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公元前341年,卫鞅率领秦军攻河东,魏国败,魏割让河西,秦孝公以此战封卫鞅十五城,封地在商,这便是商鞅的由来。

历史人物篇——变法强秦的“商鞅”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成功,虽然让秦国强大起来了,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全面的基础。但他的变法触犯了贵族利益,垄断了贵族阶层对土地和官职所一项具有的特权,因而便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又加上轻罪重罚,例如盗窃牛马者处死刑和实行连坐法,在秦国全国范围内实行严刑峻法。在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商鞅没有了秦孝公这背后的靠山,同年被人以诬陷告发商鞅谋反,后将其五牛分尸。商鞅虽死,秦国的后继之君也没有将他的新法废除,反而继续实行他的新法,使得秦国的国势继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