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师系列专访二】李少白讲摄影(二)

 茂林修竹gjav9y 2020-02-17
搜狐摄影部 12-07 13:02 

主持人:我问了这么多,现场也来了这么多网友,网友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一下李少白老师。

网友:首先谢谢李老师能够给我们这么一个好机会,能够这么近距离和您做沟通。我在论坛上留下一个问题,之前访谈当中似乎解决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想和你做更直接的沟通。曾经欣赏过您的《看不见的故宫》,在我欣赏的过程当中,我总有一种疑问,您题目当中所谓的“看不到”是所有欣赏者都能看到的东西,如何把握这一分看不到,在您的摄影思维和逻辑当中怎么考虑的?第二,因为作为初学者,作为掌握一些基本摄影技巧之后,怎么更好的培养属于自己的视角,你刚才也提到了应该靠走,但是具体如何去走?您能不能给我们做进一步讲解?谢谢李老师。

李少白:我回答你刚才的这两个问题。你头一个问题牵扯到看的问题,看不见,为什么我当初出这个画册?在2003年,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看不见的故宫》画册之前我是小有名气,《看不见的故宫》画册以后就是非常有名了。这本画册的诞生经过:有一个公司准备给我出故宫画册,画册的名字主题是什么?他们研究了半天,最后我提议叫《看不见的故宫》。为什么要叫这个?这是和咱们北京申办奥运有关系。咱们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以后搞了很多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在紫禁城午门广场上举行了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三高”演唱会不仅在北京举行了,在巴黎、日本、纽约都举办过。当时奥组委招标,设计公司来做演唱会的演出册,不像咱们想象这么薄纸,就像一本画册,最后是理想公司中标,奥组委对他的要求是演出册不要低于巴黎、纽约的设计。理想公司非常下力气,这本演出册有两大亮点,一个是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一个是紫禁城。故宫有一个摄影机构,有很有名的摄影家在里头,他们去了以后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而我当时在《中国摄影报》上介绍了故宫。后来被理想公司的总裁看见了,他看完以后就说正是我们要找的,就拉着我,把他公司设计人员全找来了,他设计人员基本全是漂亮的女孩子,当时就看我的片子,说你们看过故宫胡锤先生,今天又看李少白先生的,你们说说胡老师与李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女孩一口同声就说“胡老师的故宫是我们眼里面的故宫,李老师的故宫是我们眼里面没有的故宫”。这个评价很高,我自己一想这个话差不多,所以就想叫《看不见的故宫》。我拍的都是大家能看见的,当然有一部分也是你看不见的,大家想一想?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的镜头有什么区别,人的眼睛与照相机最大区别是什么?

网友:人的眼睛可以观察,照相机的镜头通过人的眼睛观察。

李少白:我问你从你开始到现在,有很多网友都没看见吧?为什么?(对主持人)因为你精力集中,你最感兴趣就是李少白。现在有的人我还没看见他,但这里面有我感兴趣的人,比如这两个女士我就记住她了,因为我一说话她就乐。人看东西是有选择性的,照相机照单全收,除非你调焦不准,除非你曝光不对,这是作为摄影家要克服的东西,恰恰也是要利用的东西。人经常会对某些事物视而不见,但照相机都能拍摄下来,所以我们要克服掉自己的视而不见,由于你的修养、审美训练、心情等等状态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训练把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看见。在这里还有一个困难,照相机是什么都看得见的,但是通过光圈的调配,速度的曝光的什么东西也可以让有些东西没了,有些东西突出了,所以我所谓的看不见,是把其中很重要的但我们却视而不见的东西,通过照相把它强调出来,比如说色彩关系,线条、光影等。

另外一个看不见的是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都说摄影的本质是记录,我觉得并不一定,有时候你把照相机使用好了,就能使眼前的东西完全让它变了样,通过摄影语言的重新叙述,这个东西还是它,这个杯子还是这个杯子,但你猛的一看真认不出它来,它可以把看见的东西变成你不曾看见的东西,我这个故宫里面就有这个东西,你拿着这个画册到故宫去找,找不着,因为我把它歪曲了,这种歪曲从技术的角度上是歪曲,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是寻找到了艺术的真实。

杭州有一个摄影出版社找到我,希望做一个摄影风光方面的书,和一个美籍华人李元,我们俩人中美二李是一套,李元讲是什么?他着重是讲摄影中的思考,我主要讲摄影中的观察与发现,我觉得挺好,我这次就到了杭州和他见面了,他找了一本加拿大摄影家出的《观察摄影中的艺术思考》这本书,他让我模仿这本书,我当时就拒绝,我不模仿,他这么一刺激我,我还能想出来什么呢?我把那个本拿来,我给大家念一下,会对大家有启发的:你喜欢上摄影了,你想成为一个出色摄影人,你想拍出优秀摄影作品,于是你买照相机,买镜头,买三脚架,买测光表,甚至买睡袋,买越野车,报名参加各种讲师班学构图,学用光,你开始出门远行,你拍回来一大堆照片,甚至得到别人的夸奖,但是久而久之你发现你拍的好照片,似乎和其他影友拍的照片差别不大,我不认识你,但是我了解你,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在我认识人中有很多,你的症结所在,你忽视到最重要的学习是什么?是学会看。

大家都知道法国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摄影家,说了一个举世闻名的词?决定性的瞬间。这个人叫布勒松,一霎那间认识到实况,这些形体能表达这个实况并赋于深意,思想和眼睛都要同时瞄得准,所谓决定瞬间,布勒松解释很高明但是不准确,我认为应该决定性看在最恰当时机得到实现,决定事情的关键还在决定性的看,决定性的看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于是有了这本书,这本书力图在闹明白什么是决定性看得同时,让你明白忽视掉学会看是一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要想摄影摄的好就要看,为什么叫决定性的看?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决定性的看?决定看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所有的摄影的学习过程最重要就是看,你拿着照相机就是看,构图还是在看,最后到电脑上你来调整还是看,完了以后去展览也是看,一切都离不开看,所以看是决定的。还有一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看中什么是最决定性的东西,看有各种看,观看、察看、细看、粗看、胡看等等,关键是如何看?看最关键的东西?是发现。发现的本质又是什么?什么叫发现?大家老说摄影发现,发现了什么?发现就是别人看不见的,你看见了,我告诉你就赢了一大半了。

你刚才说的问题还是回到看得问题,看是非常重要的,你说了如何发现的,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走,但是走不是说,你会走就行的,这牵扯到很东西,首先脑子要多种思路,比如说咱们拍一朵花,这个花一般人一定会去考虑到背景,花的形状,光线取得最佳视角这么拍,没错但是还不够,你可以想,我不用这个背景行不行,我偏用一个乱背景行不行,我偏偏让聚焦不准行不行,我偏偏跑到跟前行不行等等,要多种思路。

关于就是加拿大摄影家写的书,它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多种思维,一个是排出杂念,聚精会神,头一个我同意,第二个我不同意,我认为杂念不碍事,很多东西来自于杂念,我说一两句话,我摄影不是那么很专注,用我的话说东张西望,因为这个东西很多东西你平时积淀在你心中,等着触动它,触动点越多越好,触动点不是突然就有的,平时就积累的东西,比如说线条、对比、均衡、色彩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然后你拿着照相机跟客观世界结合着说,你尽量营造多触点,东方不亮西方亮,放松心态很重要,你不要总是想,我非要排出杂念,非要像和尚一样达到禅的境界,这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很重要一点是模仿,都说我要创新,怎么创新,他就说了各种各样,告诉他就是模仿,你模仿得好才能创新。如果你老觉得自己了不得,我就要反构图什么的,最后你却不成功,老老实实模仿的人,但是模仿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有火花迸出来,所以我说模仿很重要,所以你刚才说的先从模仿我开始,我觉得这个模仿很重要。做个比喻,大家先要把基本功打好,然后才要造反,你们基本功不好,你造反是要掉脑袋的。

主持人:还有其他网友有什么问题吗?

网友:,我一直比较欣赏崇拜李老师,李老师把摄影分为两大类,看得见和看不见,看不见分四个层次,你刚才讲核心是看,而且要走动,走动中发现。我想问一下,您对室内静物怎么看,室内静物不需要走,而且有一些东西是摆在那儿,您怎么看?

李少白:摄影中拍静物和美女是比较困难的事,为什么难呢?它看似比较容易,因为你拍静物不需要你寻找什么机会,也不需要东奔西跑,也不需要天不亮就起来,搁在那儿可以随便来弄。但这一随便来弄就难了,把静物拍好是对你自己的修养,尤其审美的修养,还有想象力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东西很简单,某种情况下跟画家差不多,无非你把它调动的角度和背景的关系和你的比如说景深无非这些手段,凡是静物拍好的人,他一定具有极强设计能力。美女也比较难,任何人拍都好看,你怎么跟别人拍得不一样,还是决定你有没有想象力。你刚才说的,我说的好照片不是拍出来的,是走出来的。主要是大面上的,主要是移动视点问题,还有一个思维流动起来的问题,说静物人们也是这个问题,我虽然不怎么拍静物,但是当初我也拍过一些,当然不是那种实用性的。比如在我家,那个时候我夫人还比较年轻的时候,有一双比较漂亮的高跟鞋,我就拍高跟鞋,我拍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我是把高跟鞋放到很多跟它毫不相干的地方去拍,甚至跟小猫抓子放一块拍。变化快的社会生活,还是变化比较慢的大自然,我觉得移动视点,不断变化视点让思维流动起来,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网友:您认为是走的,我认为室内静物不需要走动。

李少白:视点你要拍的令人匪夷所思,我拍故宫有一张照片是太和殿的柱子,太和殿的柱子在故宫里面非常引人注目的景,要么是正面拍,要么是侧面拍,很难再变化,我也看不出别人有什么变化,我自己也看不出变化,但是我不甘心。有一天,我心想我能不能不拍这个节奏,我就拍它局部,我就靠近,靠近以后也没什么东西,后来我说再靠近,靠近用广角拍摄,画面4/5,至少3/5红色的柱子,旁边的窗户的游离的小碎块。这个效果非常好,而且被某一个画家给偷窃了,一模一样,匪夷所思。我大学学英语的时候,有一句话是“尝试尝试再尝试”。摄影也是,尝试,而且尝试有时候匪夷所思。别人不这样,我偏这样去试,试了可能就会成功。

网友:上上个礼拜六,您去颐和园了,我看见您了。我看见您在走动,就像今天讲的“景是走动出来的”。当时我不知道您是李少白,我知道您喜欢拍照,边上还有两个影友,突然您看到边上的鸭子潜水里面去半天才出来,您特兴奋,非常高兴。我想问拍摄是不是需要这种激情?

李少白:干什么事都需要激情,你提问也是有激情的。有一个影友她特别认真拍了几天,回去一看不行,怎么办呢?后来人说,你不认识李少白吗?你就请她当指导,我那天给她当指导吧,那天天气不怎么样,一进颐和园就发牢骚,这咋办,后来我说她,你睁开你的眼!后来夕阳西下了,我看见鸭子出来了。因为那个桥和亭是颐和园标志性建筑,但是平时拍的时候很难解决中景,前景问题,那天我一看有鸭子,我赶紧往亭子的方向去走,鸭子不断的变换组合,我要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组合。鸭子是点,桥是线,所以我就要点跟线的组合,天上出现一个倒三角形的云,像个勾一样,然后水面比较平静,正映了一个正三角形。那女影友也看见云了,但是没看见别的,没看见还有鸭子。鸭子不断游,最后在两个三角形中间形成一个菱形,我就把快门摁下来了。等回到车上,我对她说,你还是没发现。我为什么说这个事?你不要受框框限制,要善于发现,发现这些形式上的这些组合,尤其是这些巧合。

主持人:听说李少白新出一本书,能不能给网友介绍一下这本书,看刚才网友提问最好,送给这位网友。

李少白:这本书有这几个内容,一个是讲到底有多少种光,第二个是讲光的方向性,第三个是讲如何来用光来构图,第四个是让光和色共舞,第五个是光影互动,第六个等待和寻找光线,第七个讲的是有没有坏光线。今天咱们也没那么多时间,我就是着重的给大家把片子讲一下,到底有没有坏光线。

    李少白:所谓的坏光线,无非三种光线,一种是在风景摄影中,被判了死刑的光线顶光,教科书告诉你这个时候别拍照,顶光是不是真的那么坏?咱们看一下。这张照片拍的故宫一张照片,为什么要拍这张照片呢?因为我觉得故宫既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又是一个大监狱,包括皇帝在内都被关在里面,监狱最大特点就是压抑,而如何表现压抑,我这时就用顶光来表现,这时候由于光线从上往下打,宫墙下面都是没有光线,只把故宫特有的琉璃瓦的符号照亮,形成了一种节奏。而天上恰恰出现了云,云是有象征意义的,它是非常自由的,在阴暗的大宫墙上面飘着,对于太监和宫女来说有多大诱惑力。

宫殿

这张也是用的顶光,我躺在地下拍的,一方面造成强烈的对比,突出琉璃瓦的黄颜色,形成一种压抑。这张照片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大白天让宫灯亮出来,当时我一直想把紫禁城最富有诗意的宫灯点亮,虽然是不可能的,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正午太阳从上往下打的时候,能在某一个角度看到的宫灯的玻璃,把房子的门窗反射出来了,这个时候曝光,其他的没有光线的地方就可以暗下去了,形成一个宫灯闪亮,这也是巧用了顶光的例子。

下面这张照片也是一张比较主要的照片,从上往下打,云有极强的反光率,这个时候把天空严重不足,云仍然会非常的醒目,宫殿你只能看到上面,反映出故宫特有的琉璃瓦,这样的细节也是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用风云的寓意故宫里面的争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