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装饰图案之一,卷草纹饰盛行于唐代,在敦煌唐代壁画当中被运用的淋漓尽致,因此,卷草纹饰,又被称为唐草纹。虽然卷草纹在汉代就早已出现在各种图案当中,但被完全运用,还是在唐代。在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当中的壁画中,卷草纹的身影,就随处可见。唐代的卷草纹颇有一番现代工艺美术的味道,并且在中国各朝代中,都是卷草纹装饰的典范和模范。 一、 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卷草纹饰是体现唐代当时审美精神的重要载体,而敦煌石窟当中的卷草纹饰,则是唐朝时代审美精神的最高体现。现如今,关于卷草纹饰的起源,至今没有比较确切的说法,但卷草纹饰与中国古代的装饰和服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卷草纹饰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中享有极高的地位 在敦煌石窟的众多纹样装饰中,卷草纹饰,都享有一种最高的地位,并且占据众多纹样装饰当中的大部分,不仅数量繁多,而且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卷草纹饰,按其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花叶枝叶呈卷曲状分布,这就是最寻常的卷草纹饰,而在这其中,主要的卷草纹饰,如忍冬纹、蔓草纹、缠枝纹等等,都在敦煌壁画中十分常见,而且大多数都呈现出“卷曲”的形态,这便是“卷草纹饰”最为常见和最能辨别的重要特征。 正是因为卷草纹饰的多见性,以及蜿蜒曲折,形态多变的特征,所以卷草纹饰在敦煌石窟壁画当中运用广泛,因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地位。如在敦煌唐代壁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一种莲花纹饰,与敦煌石窟本身的意愿特点相符合,因此即使是从整体设计形象来看,卷草纹饰都是一种寓意高贵的装饰。 2、卷草纹饰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中起着统一风格的作用 除了地位高之外,卷草纹饰,实际上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中,起着一种统一风格的作用。因为分布广泛,所以起着这统一风格的作用,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卷草纹饰,是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中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局部元素,因此当众多的卷草局部纹饰结合在一起之时,就让整个敦煌石窟壁画,都成为了一种有机的整体,自然风格也就统一了起来。 其次,因为卷草纹饰形象多变,运用起来十分灵活,因此可以被运用到各个地方当中,使得整个环境都变得统一了起来。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当中,卷草纹饰起着极为重要的统一整体的作用。 二、 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中的艺术展现从上文中分析,不难发现,卷草纹饰在敦煌壁画装饰当中运用的十分广泛,从中可以瞥见,卷草纹饰其实在古代服饰当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装饰纹样,卷草纹饰是古代服饰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形象丰富多彩,而且色彩也十分明艳鲜明,体现出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 1、卷草纹饰构成古代服饰中的装饰形象 卷草纹饰,分为许多种类别,每种类别都是一种独特的装饰形象,因此在古代服饰中的装饰形象当中,卷草纹饰的类别十分常见。除了常见的植物藤蔓之外,许多独具风格特色的禽兽动物,也是卷草纹饰当中常见的组成要素。 首先,是在卷草纹饰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植物藤蔓花纹。常见的主要植物藤蔓花纹,包括以葡萄为主的葡萄卷草纹,以水果石榴为主的石榴卷草纹,还有茶花卷草纹,忍冬卷草纹,莲花卷草纹,百花卷草纹和牡丹卷草纹等等,这些纹饰十分常见,都是在古代服饰当中运用的极为巧妙的装饰形象。 而在卷草纹饰当中,一些禽兽动物的花纹,也是独具特色的。不是十分常见的珍禽异兽,如凤、鸟、狮子等等珍贵的动物,被用于古代服饰当中,自然也有一种祥瑞的寓意所在,而且动物的千姿百态,也构成了古代服饰当中的重要一环。如此可见,诸如植物藤蔓和禽兽动物之类的卷草纹饰,实际上是古代服饰的装饰形象当中的主要构成元素,因此,卷草纹饰,实际上是古代服饰当中的形象的主要构成元素。 2、卷草纹饰构成古代服饰中的色彩 除了构成主要的装饰形象之外,卷草纹饰还为古代服饰提供了一种最为常见的视觉效果,那就是“色彩”。卷草纹饰当中的色彩运用,主要是用于强调色彩的装饰美,在精心的色彩对比当中,每一个色彩都相互呼应,既有和谐统一的整体色调色彩,又有着每一个局部的色彩特点,因此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当中的运用,体现出了与众不同,变化多端的一种特殊的色彩美。 这种色彩美,在敦煌唐代的石窟当中,就有着广泛的体现。例如在敦煌壁画当中的莲花忍冬卷草边饰,就是一种色彩运用的极为优秀的例子。这个卷草纹饰,用绿色作底,叶蔓用作浅土红色,红色作莲花,褐色和绿色分别作荷叶的背部,各种色彩相互呼应,繁而有序,既有对比,又有衬托,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 三、 卷草纹饰在古代服饰中的发展上文中也曾提到,卷草纹饰,确实是在古代服饰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卷草纹饰从初期发展,到盛行于唐朝,都是经过了一定的发展的。历经众多朝代之后,卷草纹的发展,演变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卷草纹饰的发展,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1、发展初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 从各类历史资料来看,卷草纹饰的发展初期,被学界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忍冬纹”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普遍流行,被认为是当时的艺术家与外国的植物纹样的形式融合,所新创造出来的一种新颖的装饰样式。从那时候开始,忍冬纹开始在各类装饰艺术当中流行,并且被称之为卷草纹饰的初代发展时期。 忍冬纹,来自于一种西域的蔓生植物,“忍冬”,即今日所说的“金银花”,因为冬天也不凋谢,所以便有了这“忍冬”一说。“忍冬纹”实际上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装饰上,因为其寓意美好,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再者,因为“忍冬纹”发源于西域,因此具有独具特色的美感,是一种极具外来美感的花纹,因此在当时,“忍冬纹”也是一种极其新颖的卷草纹饰。 2、 盛行时期:隋唐时期的各式唐草纹 到了隋唐时期,来源于西域的“忍冬纹”,由于创新不足,被各种当时新奇的唐草纹所取代,而“唐草纹”也开创了卷草纹饰的盛行时期。唐草纹是一种以“S”型所刻画的一种花纹,但是这个“s”型花纹却有多种样式,也构成了各种多种多样的“唐草纹”。在君友会王爱君文集《唐草纹》篇中曾提及“唐草纹”的释义:“唐草纹,为装饰纹之一。” “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来源远远不止“忍冬纹”这一品种,而是包括石榴、牡丹、荷花、菊花和兰花等多种多样的植物藤蔓纹。实际上,唐代,也是“卷草纹”发展的一个盛行时期,当时的“卷草纹”不仅品种多样,而且花纹都刻画的生机勃勃,体现出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造型能力。因此在唐代,卷草纹饰,实际上已经成为当时装饰的一种主导纹饰。 3、稳定时期:宋元的缠枝纹 再往后发展,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卷草纹饰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稳定时期,这时候的“缠枝纹”有发展起来了新的特征和特色。这一时期的卷草纹饰,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一种稳定发展的时期,因而有一种符号化的象征意味在里头,装饰风格反而趋于程式化,少了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 这一时期的缠枝纹,主要被用于瓷器之上,用植物的枝干和藤蔓作支架,进行眼神,形成的便是这一种“缠枝纹”。缠枝纹在宋元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而且少了之前“唐草纹”的纷繁复杂,而多了一股简洁的意味,各种造型,都比较抽象,因此是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一种装饰风格,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卷草纹的固定风格特色。 四、总结诸如忍冬纹、缠枝纹、和各式唐草纹等构图形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卷草纹饰,卷草纹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中,也不断发展丰富,呈现出新的特点和特色。如今,卷草纹饰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代表,其中蕴含的艺术色彩和特征,都在卷草纹饰当中特色的具体形象当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这也寄托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一些美好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唐草纹》 2、《敦煌壁画》 |
|
来自: DavidCCH > 《木彤及各類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