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润蓓医师 近日,庚子初年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我们都希望这场战争快快打赢,我们都希望,有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我们也希望,将老祖宗留下的,更多的中医养生知识,输送给更多需要的人,利己利他,帮助康复。 那么先说说疾病是怎么一回事,从中医的整体观来看,疾病是人体内正气邪气的一场斗争,在慢慢把邪气(敌人)祛除的这个过程中,会损耗调用一部分正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力”。经过多日的奋战,终于把身体中邪气:病毒也好,湿热寒湿痰淤等邪气也好,清走了,这个时候正气也损伤大半,大多数是较为虚弱的状态。 那这时该如何做,才是真的在帮助身体康复?病后就该立刻大补吗? 为更好的支持到疫情之下的愈后患者,得到更有利的巩固康复,避免复发,特此,我们邀请了丛润蓓医师,来讲述愈后康复期,该注意哪些?(以下内容整理自丛医生的采访稿) 01 食复: 饮食方面,病中及病后几日应当忌口。门诊上常见如下病例,有人因湿热留恋而高烧,针灸配合服汤药后高烧已退,当晚因吃一餐羊肉火锅而马上复发——因为肉类难运化,容易助湿; 有人寒痰咳嗽,服汤药后很快疗效见好,症状消失,却因为吃了水果后而复发,等等。 所以说,无论病中及病后,忌口非常重要。因为食物也有阴阳五行的属性,有的宜于康复,有的不宜于康复。 需要忌口的食物包括: 1)生冷寒凉的食物:如水果冷饮酸奶等。 2)高热量难消化的食物:水产、肉类、蛋奶等。 3)过于热性食物,及烧烤煎炸的食物。 4)糯米汤圆等粘腻难于消化的食物、 5)零食饮料等过多添加剂的食物。 以上不仅在生病时要少吃,在疾病痊愈后的七天到十天内也要注意饮食尽量清淡温和,否则可能引起疾病的复发。中医称之为“食复”。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食复'的概念 《古今医统大全》也说:'病后新瘥,胃气未完,但得少食糜粥,常令稍饥,不可过饱若恣所欲,顿食至饱,或食肥腻脍炙果品等,稍不消化,则邪气乘机而复作,发热烦躁而病愈甚,谓之食复。' 也就是说病刚刚好,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应该吃一些清粥小菜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勿吃得太饱,这样脾胃才有休养生息的空间,身体才能得到更好的修复。 现实中不难发现,很多人会认为病好了需要赶快给身体补一补,其实不然,疾病初愈之时,吃一些油腻滋补的食物可能会造成不消化,再次滋生痰湿。同时损伤本就已经不足的正气,邪气就会再次乘虚而入,造成疾病的复发。也就是因饮食不当而造成的疾病复发(食复)。 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健康,病中及病后几日,不吃或少吃上述几类难消化食物,切勿因胃口恢复,而大吃大喝。给脾胃及身体一段恢复元气的时间,就可以防止食复的发生。愈后患者要注意饮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02 劳复: 劳复,是患者初见症愈,经劳累后,又重新发病的临床现象。 这里包括两点,一是我们日常认知中的工作及劳动。愈后就立刻投入到烦劳的家务中,或者体力劳动、繁重的工作中,导致本就耗伤的气血,不能得到恢复,并且继续损伤正气,不利于身体的康复,甚至复发。 所以说,病后宜静养,尽量不要外出及过度劳累,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散步,不宜劳作过甚。 二是心神也应内守,不宜过度耗散,这也是静养很重要的一部分。 现代人多有过度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习惯,这其实是一种很大损耗。我们中医说,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当我们心神安定的时候,心作为全身五脏六腑之主,指挥身体抗击邪气,养护正气,让身体的各部分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反之,当心神不安,身体各部分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容易拖延病情。现代社会,人在心神方面的损耗往往大于体力消耗,应当引起重视。 另外看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眼睛过度劳累,损伤肝血。以上情况都不利于康复,容易引起复发。 同时,尽量避免过度焦虑,保持心情的愉快。情绪波动大,同样也不利于身体的康复。所以不管小朋友还是成年人,要尽量休息,让心神安静下来,尽量少玩游戏少看手机,好好保养身体。 另外,同房也是劳复的一种。病中及病后同房,会进一步耗损精血,继续损伤正气,易导致邪气再次乘虚而入,疾病复发。中医学里叫房劳。成人病后应多静养,暂时不要立即同房。 食复、劳复是祖国传统中医里的概念,这个经验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切勿以为,症状消失,康复出院,就是没有问题了,病后的恢复期,更为关键。 为提升正气,增强免疫力,应尽量做到:饮食均衡,七八分饱,近期可以吃一些芽苗菜,顺应春天肝气生发。每天坚持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心平气和,早睡早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近期倒春寒,注意衣物的合理加减,防止寒邪入侵。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比普通的感冒、发烧复杂,治疗也更有难度。希望珍惜已取得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中应多多注意,防止食复、劳复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