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学导师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技能培训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20-02-18

摘 要

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人才瓶颈已经凸显出来,研学导师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培养什么样的研学导师是首要回答的问题。

以研学旅行政策和产业规划为导向,基于中小学教师和导游职业的核心素养模型,依托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的理念,在生态体验模式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了研学导师的PEERS核心素养模式,该模型为研学导师的岗位培训指明了培养目标。基于当前研学导师培训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指出行业协会、高校联合社会组织、研学机构等多种研学导师职业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

研学旅行 研学实践 研学导师 
职业素养 岗位技能培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研发旅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研学旅行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承担起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

研学旅行是国家产业政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的产物,从发展初期就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

2013年教育部首次将上海、江苏、安徽、陕西等四省市作为研学旅行的试点省市,2015 年又增加了河北、江西、广东、重庆、新疆等五省市,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湖北省武汉市等十二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为更好地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2016 年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经过近三年的政策引导和产业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各地中小学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学旅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这种新兴校外教育形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与校内教育存在差异,这也就面临传统校内教育的师资并不能完全满足研学旅行的教学需求。

据教育部2019年的相关数据,小学、初中、高中的在校学生总数接近1.9亿,按照研学实践的师生比——1:15比例,以及考虑学校研学出行的汇聚比,研学师资的需求数量要超过30万。

由于研学旅行是近几年新兴并快速发展的,包括研学师资在内的研学旅行人才极度匮乏。

当前市场上的从事研学旅行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是从事旅行行业的,有些是从事教育辅导培训行业的,很多对研学一知半解,从事研学旅行活动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度和宽度,表面是研学,实际是旅游,使研学实践浮于形式。培养了解研学实践教学本质和适配中小学生学龄的专业人才,是研学旅行行业教学和出行服务的基本保障。

研学旅行不同于校内学科教学,它是一种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融研究、学习、体验、探索等综合实践为一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担负着极大的教育功能。但是,目前研学旅行市场极为混乱,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不够规范,没有一定的科学标准,没有专业的人才梯队。培养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培养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2016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和各地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研学旅行政策和法规,但是由于研学旅行快速发展,当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行业急需规范和秩序的建立,培养研学旅行专业的人才是行业良性发展、科学发展的长久大计。

因此,研学旅行相关专业的建立和职业人才的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都是当务之急,对于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学导师的定位



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054-2016),提出在研学旅行承办方人员配置中“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导游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

研学导师是学生研学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研学旅行行业专业人才中培养的重中之重。

研学导师不同于导游,导游一般的服务对象是普通的游客,主要工作是为其提供导游服务、讲解服务,为其安排好行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服务。研学导师作为新兴职业,其服务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主要工作是在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教学,同时还要有保障旅游出行的服务技能。

因此,研学导师是一个复合型、全能型的人员,它应该具有导游人员的带团、控团能力,同时具备教师的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研学导师在带领研学实践团队时,只有具有专业的教育素养,才能够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身心成长特点和身体素质等必要的品质,才能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服务。另一方面,研学导师在学生研学的出行生活方面,需要具有导游的基本技能,能够为中小学生外出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保障中小学生在研学全过程中的安全。

综上所述,研学导师是一个既具有导游服务能力又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新兴职业人员,它服务于中小学生群体,是研学实践教学和服务工作中的核心人物。 

三、研学导师的核心素养


研学导师在研学旅行教学中的核心价值,以及研学导师的复合型技能的需求,都为研学导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学导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也是研学导师培养的首要问题与核心问题。

研学导师作为一个职业,职业的核心素养是培养什么样人的关键指标。

1.职业核心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的核心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对职业人员进行培养和评价的核心指标。

从中小学教师、导游和国外营地导师的核心素养入手,可以借鉴和分析出研学导师的职业核心素养。

2.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从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三个方面阐述教育理念素养,以历史视角、国际视角、当下视角加之以教育关键词来揭示教育的内涵,从不同的层面反映教育者的理念素养。结合21世纪的时代背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概括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并将此凝练为3大类型、8大素养,分别是:师德与理念素养,包括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知识与能力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素养;综合素养,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研究素养、自主发展素养。

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是教师的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和创新精神。

3.导游的职业素养
导游应有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应有合理的知识层次,不仅应当掌握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等知识,还需涉及心理学、美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熟悉旅行交通、食宿等业务知识。
(3)多方面的能力结构是导游服务必须具备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导游讲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拥有高尚的品性修养。
导游的四个维度职业素养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vocational skill)、职业化的工作形象(vocational image)、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vocational attitude)、职业化的工作道德(vocational moral)。

4. 美国营地导师的核心素养
美国营地教育已经发展了150多年,营地导师(camp Counselor)是承担营地实践教学的老师,与我们的研学导师职能类似。营地导师的定位来自三个方面:
(1)陪伴者,导师需要和参加营地的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做活动,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心理等营地期间的生活安排。
2)支持者,学生在完成营地课程中,营地导师帮助他们应对各种挑战,包括独立生活、社交、活动挑战等。
(3)引导者,与学生积极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体验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情感的升华。

营地导师的核心素养包括有责任心和爱心,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细致的观察力和引导能力,体验式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5.研学导师的核心素养
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导游的职业素养,还有美国营地导师的素养要求作为我们的参照,考虑到研学导师教学的校外场景化情景、学生实践教学的模式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来推导研学导师的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必须是研学导师在研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也是研学导师岗位技能培训必须开展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 

在研学家的岗位技能培训中,依据研学导师岗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我们发现五大因素是研学导师的核心素养。

5.1 积极(Positive emotion)
研学导师要具有积极的情绪,熟知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研学导师作为研学旅行教学的执行者,要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就需要提高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保持教育的初心,从而才能在研学旅行课程教学上发挥积极作用。

研学导师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研学旅行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融入实践生活中。

研学导师要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为人师表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

5.2 共情(Empathy)
研学导师要了解学生心理,针对不同学段和学情有效沟通。

研学旅行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的时期,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研学导师要认识到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差异,能据此创设针对性的研学情景,开展个性化的研学活动。

研学导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提前预知其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活动设计和生活安排上,具有共情心,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视角,引导和陪伴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5.3 探究(Exploratory practice)
研学旅行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实践性教育,它包括山川地理、人文历史、自然遗产、传统工艺、新兴科学等多种多样的环境和内容。研学旅行是让中小学生在校外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活动基于场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开展,是一种场景化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知识的灌输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学环境的多样化研学内容的丰富性都要求研学导师首先应该具备灵活应变和探究实践的能力,其次研学导师要不断提升知识整合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场地资源的利用能力,成为整个研学旅行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引导者。 

5.4 关系(Relationships)
研学导师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强,与教学和旅行服务的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关系。

研学导师是研学课程实施的直接推动者, 但是除了应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外,更是活动和服务的组织者,要协调好更方面的关系,要熟悉地方各类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协调沟通好交通、住宿、餐饮、景区等合作方,保障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5.5 安全(Safety)
研学导师要具备安全应急能力。
研学旅行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安全意识及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也是研学导师的一个重要素质。中小学生的集体旅行、集体食宿等 都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在旅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天气与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等应急事件,要有做到有预案,并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置。 

积极(Positive emotion)、共情(Empathy)、探究(Exploratory practice)、关系(Relationships)、安全(Safety)五个因素我们简称为PEERS。

PEERS也是体现了研学导师在与学生的研学教学和共同生活中平等平和的心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

6.核心素养的探究基础
核心素养的定义是人才培养和职业规划的重中之重,从微观上看是一个人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要素,决定个人生涯的成败;从宏观上看是一个行业的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决定了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研学导师的PEERS核心素养构建是基于生态体验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实践模式。

生态体验模式是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系统思考和建构德育过程和教育过程,通过营造体验场、亲验活动、生态位优化、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理论提升等环节,凸显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和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全人格、体验职场幸福和人生成长乐趣。

生态体验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凸显体验、感悟生涯、激发潜能、开启生态智慧、优化积极生命样态的实践模式。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基于其研究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发展来的心理学,倡导心理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学问,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

积极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定位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倡导品格与学业并重的教育理念,认为积极心理品格教育能够有力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业的成功。

基于中小学教师和导游职业的核心素养,我们以积极心理学、交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生态体验模式理论与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了研学导师的PEERS核心素养模式。

《北齐书·王昕书》中“杨愔重其德素,以为人之师表”是我国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做表率。但是在当代的00后、10后学生眼里,学生更喜欢一种平易近人,朋友陪伴式的沟通方式。

平等(PEERS)应该是研学导师的一个基本心态,研学导师在校外的教学环境,短暂几天的与学生相处中,只有把自己融入学生中,平和平等地与学生们相处,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也能更好地让学生完成其研学旅行。

PEERS的平和平等心态也恰恰践行了生态体验的三重生态融通: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的融合、和谐理念。

四、研学导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核心内容


研学导师的PEERS核心素养模型,就像大海航行有了指南针,明确了方向和目标,研学导师的培训才能真正给行业培养专业的人才。

在研学导师培训的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知识体系的教学,更要提升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升华。通过系统的培训,有针对性的现场实践教学,持续打造研学导师职业的核心素养。

研学导师的职业技能培训要从知识、能力、实践行为等多方面架构教学体系。

在知识储备上,研学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体验和旅行游览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和旅游素养。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研学实践中设置和开展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为学生解读相关阶段的知识。

在能力锻炼上,研学导师需具备讲解、教学、团队体验、组织协调和应变急救等能力。研学导师拥有专业的讲解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互动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教导研学知识,才能使学生研学实践具有意义。研学导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急救能力在研学活动中充当了重要作用,为活动的完美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实践经验上,研学导师要时刻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中学习提升。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需要根据研学导师岗位等级,针对性开展政策法规、产品线路设计、品牌营销、安全应急、课程开发、活动实施与评价、心理学、导游务实、综合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程教学。

五、研学导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机制


当前,研学导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高校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 ,给研学导师的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方向指引。

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要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建设“学分银行”,探索构建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要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和组合式激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当前行业里开展的研学导师岗位技能培训主要是3-5天的培训班,这样的培训班仅仅能满足基本的、初级的岗位技能需求。

2019年10月18日,教育部公布文件,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为《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2019年增补专业,并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面向、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等做出了介绍。本次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适应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研学旅行行业的专业发展、科学发展,促进行业的不断升级换代。

增补专业中“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隶属旅游专业大类,主要是针对旅游景区等单位开展研学旅行服务而设立的。从教育部公布的培养目标来看,此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熟悉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教育政策、目标、大纲和方案要求,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在三年的专业教学后,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在旅行社、相关旅行景区(点)、文博场馆、公共文化场馆、研学旅行营地(基地)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学旅行运营、设计、咨询、营销、方案实施等工作。

相比较“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在2020年秋季开展第一届招生,研学导师培训班在2017年中就有业内机构试水,当前主要的研学导师培训机制主要为三类,行业协会牵头开展行业专业培训、高校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研学机构组织的辅导培训。

行业协会牵头开展行业专业培训


研学旅行当前从业的企业中旅行社、景区、研学实践基地、教培机构等是主要的产业参与者。单个企业很难研发和组织研学导师的培训,行业协会具有先天的行业资源整合、专项课题研究等优势,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开展研学旅行的行业研究,标准制定对于行业及机构会员具有有效的指导意义,行业协会开展研学导师培训从生源组织、行业专项课程定制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国旅行社协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班。

高校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在高校开设的研学旅行专业将为未来研学人才的重要来源。当前高校在基于旅游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研学实践教学的相关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并与研学实践的社会组织合作,通过产学研转化模式开设短期的岗位技能培训,是满足当前市场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手段。如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课外校外教育发展基金、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研学家岗位技能培训班(初级)”。


研学机构组织的辅导培训


研学导师是伴随着研学旅行行业快速发展所需的新兴职业,研学导师的职业素养也是跨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并且有非常高的实践经验要求,在行业发展早期,先知先觉的研学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展辅导培训,无论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都更切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早在2017年研学培训班,基本就是研学机构探索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看到研学导师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兴职业,研学导师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有着引导作用,因此,其对要从事该职业的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来具体执行相关工作。研学导师的培训无论从课程体系研发、教学组织、绩效考评等方面都需要培训的组织方本着开放的原则、教育优先的策略,持续研发和设计培训产品,提升品质。

在以上三种的主要研学导师培训模式上,我们应该关注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自组织的师资培训。教育部在2017-2018两年间审核和公布了581家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0家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这些基地/营地将成为中小学研学实践的主要目的地和教学场所。基地/营地的研学导师培训的需求明确而且迫切,基地/营地内部的导师培训和职称等级认证也将成为研学导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

六、未来展望


研学导师这个新兴职业是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实践教学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分析和定位出研学导师职业核心素养是这个职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基石,在PEERS的核心素养指导下,合规的培训渠道和持续的培训教学体系研发,才能更好地为行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研学导师以及研学旅行复合人才的培养既有短期的市场驱动,更有长期行业健康发展的诉求。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政策指导的1+X证书制度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石。在1+X的制度下既满足了当前的人才短期培训需求,也符合了研学旅行持续的人才梯队建设要求。在学分银行的机制下,高校与社会组织联合开展的职业培训、联合办学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保驾护航。

在2020年春节期间的新冠疫情突发,给旅游行业和研学旅行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也给研学导师培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研学导师的培训也将从线下培训班,向线上线下结合的复合式培训演进。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塞利格曼说过,“父母最希望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这两个清单互不相干。”

这正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不同出发点,他相信“幸福是教育的本质”,研学旅行恰恰会是能够链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更多幸福的孩子。

培养PEERS核心素养的研学导师,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看到未来的自己,获得持续的幸福。
作者: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徐鹏
桂林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余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LB/T 054-2016[S],2017

2.桑国元,郑立平,李进成 。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李宏兴,教师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国教师报[J] ,2017(8)。

4.刘栩辰. 从导游人才的职业素养谈导游人才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9)。

5.沈民权,杜国标,赵昱菁。导游岗位职业素养分析[C]。全国职教德育教学研究会2012年职业素养内涵与训练研究专辑,2012。

6.刘惊铎,生态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新探索[EB],新浪微博,2018

7.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S]。2019

8.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M],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