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2.16日原创微头条(参考心理学知识)

 谢汶青396 2020-02-18
  • 五,外化式问话及外化句式

    (1)外化的语言

    外化的过程特别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重点在于是否使用了当事人的语言去贴近来访者。
    案例:我最近特别烦恼,做什么都静不下心。

    这个“烦”是什么时候来到的?
    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特别烦”是来访者对自己的一个负性描述,把“烦”这个问题和人分开。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来访者说:我想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还是自卑吧。
    “自卑”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

    你可以怎么称呼自卑?那就叫他自卑兄弟吧!
    现在我邀请你和“自卑兄弟”做一个对话怎样?

    当来访者想象怎么称呼“自卑”时,来访者会觉得自己和自卑是分开的,它并不是那么的可怕,让来访者带着珍惜“自卑”的思维来和自卑进行“对话”,使人不必仅仅通过个人独白来面对问题的困扰。

    案例:我从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总觉得自己肩上有一种责任。要为爸妈分忧,要照顾弟弟妹妹。

    可成年后发现,责任压的我已经喘不过气来?

    “责任”是来访者谈到的具有正向意义的特质,也可以外化,通过外化,让来访者去贴近这个特质,珍惜这个特质。

    在那么多的压力下,你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去求学,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我想是自己心中有一个梦想吧。
    这个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说明:梦想是来访者谈到的具有正向意义的词语,也可以外化,当来访者站在外面去看这个梦想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出现。

    (2)问话的句式

    问话句式一:这个问题是怎么样影响到你的?
    问话句式二:这样的情形下……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问话句式三: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他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他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

    问话句式四: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你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
    问话句式五:这个麻烦最喜欢在什么时候来骚扰你呢?

    (3)外化提问

    来访者:

    我是一个抑郁患者,已经三年了,我觉得太痛苦了。

    咨询师:

    那些时候抑郁离我比较距离远呢?
    好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抑郁,他将会带我们走向何处呢?
    当我感觉不到抑郁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做什么呢?

    这么长时间了,你仍然在面对这个抑郁,我非常的好奇,能不能问一下,在这么长时间里面,一直面对这个抑郁,而没有被这个抑郁击垮,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你想对这个抑郁说点什么呢?这个抑郁对你说什么呢?

    13岁的你,怎么会想到离家出走(这么大胆的决定)?
    在离家出走的过程里面,又怎样的挑战?
    看到那些能力是自己以前没有看到的?
    离家是不容易的,你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来访者:我很懒惰……

    咨询师: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懒惰,他长的什么样子的呢?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干扰你的呢?
    让这个懒惰来的时候,你体会到什么呢?
    懒惰背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渴望?
    在什么时候自己会去懒惰,那个时候懒惰会带给自己什么好处?

    (4)外化式问话

    1.邀请来访者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和关系的影响,帮助他们觉察并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

    例如:将来访者他们的句子形式进行改变,从形容词改成名词形式。
    来:我有些抑郁。
    咨询师可以这样问:

    抑郁这个问题影响你有多久了?
    或者抑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抑郁对你真正的影响是什么?
    当这些影响最强或最弱时,是什么在支撑着抑郁,又是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扮演了补救的角色?

    2.对情节问题的命名

    命名能使问题的外化更有效果,可以突出问题本身,而不至于把人病态化。
    如果来访者说自己经常感觉害羞,甚至不能与别人正常沟通。

    咨询师可以这样进行外化:“讨厌的害羞”出现时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那些影响是令人满意的,那些影响是你不满意的?

    3,将问题拟人化

    在叙事的思维中,问题是有生命,有动机,有需求,有伙伴的,可以通过问话的方式来对问题作拟人化的描述,以使来访者的问题外化。

    例如:当来访者是一个想从麻烦中解脱出来的小孩时,就可以这样问。
    麻烦先生是怎么作弄你的?麻烦先生最喜欢在什么情况下来拜访你?

    例如:邀请来访者与自己问题做一个对话,就可以这样问:问题今年多大年纪了?怎么想到要进入到此人的生活?想从此人的生活中获取什么?什么时候问题最有力?

    什么时候问题较无力?问题受什么滋养来长大?问题受什么影响较会削弱?
    谁是问题的好朋友?谁是问题的敌人?想要和问题保持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还可以问:不来烦我,偶尔来就好了,驯服它,多体谅我,被我逮着了,和问题保持和谐的关系。
    这些拟人化的词语来提示来访者他和问题之间想要保持的关系。

    例子:“害怕”是怎么知道在什么时候逮到你,什么时候可以进来制造想吐的感觉呢?这样问话很有趣,为什么,你为什么觉得有趣?我不知道,我只是喜欢这种说法。好像害怕并不是我的一部分,你知道我的意思吗?

    当问题和人分开时,来访者可以脱离问题的束缚,站在问题对面来看问题对自己的影响。

    学了这么多的外化技巧,对于咨询师的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呢?

    5)常见的外化句式

    (1)那个问题长什么样子?
    (2)“悲伤”是什么时候打击你的?你是怎么反抗的?
    (3)那个“抑郁”几岁?它靠什么长大的?
    (4)当“愤怒”来到你身上时,它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
    (5)我想要你给“紧张”起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
    (6)你是怎么打败“自卑”这个家伙的?

    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把“困扰”换成来访者所谈的问题:

    什么在困扰你,他让你困扰的地方在哪里?
    你平日都如何思考这个困扰?
    这个困扰在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个困扰都传了什么信息给你?
    这个困扰在你的生活里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个困扰常常告诉周围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可以通过提一些问题来协助来访者将这些资源的丰富与其重要他人联系起来,并认识到这些资源是如何使其获益的,比如:

    (1)有谁曾经看到过并珍惜借着你所拥有的资源?
    (2)这些资源如何陪伴你渡过生命中的难关?
    (3)你是怎么发展出这些机能的?
    (4)当未来面对生命挑战时,这些资源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5)这些丰富的资源代表着什么样的信念?
    (6)这些资源曾枯竭过吗?
    (7)你是怎么为其提供滋养的?
    (8)这些资源代表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你重视的吗?
    (9)这些信念是怎么来的?
    (10)过去有谁影响了这些信念的形成?
    (11)过去有谁强化了这样的信念?
    (12)这些信念和价值在未来将如何陪伴你去丰厚你所拥有的资源?
    (13)你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14)在未来遭遇挑战时,你的资源将如何帮助到你?
    (15)你会怎么感觉到这份协助?
    (16)有谁会支持你去丰厚你的生命资源?

  • 六,外化的注意事项

    1)外化的注意事项

    如果不在后结构主义的概念框架下使用外化,外化的价值就非常有限。
    外化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多的是咨询师的一种态度,是要去贴近来访者问题和宝贵特质,珍惜来访者问题和宝贵特质的态度。

    被外化的部分可以随时间变化和转化,不存在唯一恰当和正确的外化。
    外化是一种技巧,更是贯穿叙事问话的一种精神,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发现在解构,重写里面也有外化的影子。

    外化只是叙事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解构问题,并重新替代性生命故事。

    2)不要急于外化

    没有找到切入点,不要急于或马上外化,因为需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推敲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
    这样做会使你找不到真正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
    外化的前提是进行足够多的具体化和开放式询问。

    外化的点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需要很好的契合。
    耐心,细心,关注。
    找到需要外化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用到一种技术:解构式倾听。

    3)不要滥用外化

    怀特强调,他并非总是使用外化的语言。
    有些人受困于难以改变的生活情境中,比如居住在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方又没有资源可以搬家,负债累累难以清偿,或换了难以治疗的绝症。

    叙事治疗强调人们要采取实际行动克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而不只是主观上感觉良好而已。
    如果只是用以美化或否定人们的真实经验,那就是滥用了“外化”。

    非正义事件,家庭暴力,虐待,不能直接外化。

    对非正义事件的处理:虽然叙事理论说可以接受一切与主流文化不符的现象,但这里并不包括对非正义事件,非正义行为,包括家庭暴力,虐待等。

    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来访者是施暴者。
    我们不能把家庭暴力行为作为外化的对象,而是要透明的探索施暴者背后的渴望,需求,信念等,如他们希望与家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如何让他靠近那样的感觉等。
    就是要去贴近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和渴望,而不是外化施暴行为。

    如果家暴背后的信念是“控制别人”。

    就要去外化这个信念,探究什么时候这些信念比较薄弱,什么时候这样的信念比较强大?
    “想要控制别人”是怎样影响他的生活的。

    遇到可能会危机别人安全的情况,还要进行危机干预。

    处理方法:

    一是对于施暴者的来访者,不能外化家庭暴力这个行为。
    二是要外化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渴望和信念。

    什么时候这些信念比较薄弱?什么时候这样的信念比较强大?
    想要控制别人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第二种情况是来访者是受害者。

    我们不能把暴力或虐待行为外化,如果说像家暴,或是虐待这些所谓不正义的事情,我们要外化的是他的痛苦,他的创伤,而不是外化那个事件,因为如果要外化事件会有危险。
    而是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

    比如:无助,伤心,绝望,瘫痪。

    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

    如:瘫痪是什么感觉,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瘫痪中是怎么走过来的?
    瘫痪是怎么影响你的?
    你希望和瘫痪保持怎样的关系等。

    再如:

    1.那个“问题”长什么样子?
    2.“悲伤”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击你的?你是怎么反抗的?
    3.那个“忧郁”几岁?它靠什么长大的?
    4.当“愤怒”来到你身上的时候,它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做了一些什么事?
    5.我想让你给“紧张”起一个名字,你想要叫它什么?
    6.你是怎么打败“自卑”这个家伙的?

    处理方法:一是不能直接对受害者外化暴力或虐待行为。
    二是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

    对于一些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义,伤害人的事情,这些叙事是不能接受的。
    要外化的是这些不正义的事件带来的一些影响跟感受。

    1.若人们受困于无法逃脱的困难当中,外化将可协助他从问题情境中脱困,并看到自己从中发展出来的应对策略,能力和价值。

    2.如果个人患有绝症,外化死亡使之成为他所能打到的对象,将是冷酷且不合时宜的。
    3.而如果能与这样的来访者讨论“绝望是如何影响你的”,而不是讨论“你的绝望”,会更有帮助。

    4)外化注意事项

    1.首先要有外化的态度
    2.找到外化的点。
    3.运用外化式问题来外化这些问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外化不仅是技巧,更是态度。
    咨询师放空,接纳,聆听,不放过来访者任何宝贵的经历,贴近来访者心灵最深处,直到陪伴来访者发现自己潜在力量。

    “我必须警告你,如果只把外化当成一种技巧,可能无法产生深刻的效果。”
    当爱普斯顿或怀特在治疗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绝对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

    他们的声音,姿势,他们劝人都放射出可能性和盼望,他们彻底受到乐观主义的影响。
    如果你不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于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困难是经由社会和个人建构的,那么你就是看不到这些转化。

    5.)外化是一种态度

    奥汉隆:“我必须警告你,只把外化当成一种技巧,可能无法产生深刻的效果,如果你不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于他们的问题,

    他们的困难是由社会和个人建构的,那么你就看不到这些转化,当艾普斯顿或怀特在治疗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绝对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

    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姿势,他们整个人都放射出可能性和盼望,他们彻底受到乐观主义的影响。”

    外化的态度: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同于问题。
    例子:外化怎么看待一个厌学的孩子。

    如果我们用外化的态度去看一个孩子,我们就可以去看“厌学”怎么影响那个孩子,怎么影响孩子和家里人的关系,这个“厌学”是怎么来的?

    “厌学”在过去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变化?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当人们自己跟问题是分开的时候,人们会由无力感转到自己原来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的。

    只有当把人和问题分开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心底深处去珍惜他这个人,珍惜他的问题。

    去探索厌学对孩子的影响,厌学是怎么找到这个孩子的。

    就是这样把人和问题或特质彻彻底底分开的一种态度。

    孩子是孩子,厌学是厌学,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种价值中立。
    才能从心灵深处保持对人的尊重,贴近,温暖和陪伴。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是说你读了很多书就可以做到,而需要我们不断的修炼,及时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不断整合。

    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用这样的态度去看人,去看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就是先让自己用叙事的态度去生活。

    6)请以叙事的思路
    请以叙事的思路,重新开始我们的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