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程思维”:把“洞察力”变为“执行力”的诀窍

 blackhappy 2020-02-18

前文回顾及本文提要

按原规划,这篇文章是本专栏《Get高端思考》的最后一篇,也是第二十七篇《真正的战略思维:预见事业、人生未来正确之路》系列的最后一篇。

第二十七篇文章是本专栏第三部分“看‘意识影像’”练习的核心内容,第二十八篇是讲“批判思维”在开始学习“战略思维(ST)”阶段的辅助应用,第二十九篇讲的是“创新”的本质就是“战略思维(ST)”。

这三篇所介绍的都是“战略思维(ST)”在思维层面的应用。而我们在这一篇文章中介绍,如何将“战略思维(ST)”在思维中产生的“战略(Strategy)”,在显性世界中执行、呈现出来的方法。

“战略(Strategy)”是对未来的预见,把TA执行、呈现出来,从某种角度来看,要比思考“战略(Strategy)”更为重要,没有“执行”的“战略(Strategy)”,就是一场空想、空谈。

并不是有了战略(Strategy)就能很容易地执行了,要把战略(Strategy)真正执行出来,还需要“战略思维(ST)”的另一种应用形式:“工程思维”

在现实场景中,经常发生上级集团有了很好的战略(Strategy),可是,下级单位就是无法执行到位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下级单位的执行者缺乏“工程思维”。

阅读本专栏的用户,请一定记住,本专栏的第二十七篇到第三十篇,对大家在职场中是极其有用的。

之前的二十六篇,所介绍的都是搭建一座“大厦”的基础模块。

最后的这四篇,就是在搭建“大厦”:“战略思维(ST)”“批判思维(CT)”“创新”“工程思维”

大家如果为自己建立起这么一座“大厦”,一定能给大家在职场中带来本质性的变化。

我们将在这一篇中介绍:“工程思维”。

一、西方文明为什么能引领人类现代文明?

在为大家介绍“工程思维”之前,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个问题,西方文明为什么会在现代引领人类文明?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因为西方文明率先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所以,引领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也许有人会认为是因为牛顿发现了“经典力学”,引发了现代文明的思潮,开创了现代科学、现代文明。

其实,这些仅仅是一些现象,并非本质,虽然历史无法重来,但是,我们可以推断的是,即使是中国人率先发现了“经典力学”,在中国也不可能开创现代科学,更不可能引发现代文明的思潮,整个社会最多认为是有人出了一本奇书而已。即使是中国人率先研究出了蒸汽机,在中国也不可能开创工业革命,整个社会最多认为是有人造了一件新奇的玩意儿而已。

相同的例子在中国就有,“十二平均律”在中国明朝就有一位明王朝王子发现了,但是,在中国他仅仅是发现了一种新的音律而已,之后就没有了下文,而在同时期的法国,巴赫也发现了“十二平均律”,巴赫以及他那时代的西方音乐家,却开创了人类的现代音乐,把音乐推向了西方艺术的顶峰,音乐一举超过了绘画,成为了经典艺术世界的王者。

所以,真正让西方文明引领人类现代文明的,不是西方那些杰出人物的创造、发现,而是在西方社会中有着承载这些杰出人物的社会整体观念平台

西方社会有了这个观念平台,TA的杰出人物们就能在这个观念平台上不断创造出体系化的创新,进而能引发社会的全新思潮,并开创工业革命。

而在中国的社会中没有这样的观念平台,任何一个杰出个人所发现、创造的新东西,都只能是一个新奇的玩意儿而已,之后就不会再有下文。

西方整体社会的观念平台上有三大观念,是真正让TA们引领人类现代文明的关键因素:

观念之一: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

在中华大地上,从项羽火烧阿房宫开始,建立了一种历史惯性,后面的朝代一定会彻底否定前朝的东西,大到烧毁宫殿,小到服饰全新替换。即使是被汉武帝独尊的儒家,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没有一直被传承,中间也有多次被排挤。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追求大统一,文化也追求大统一,这种大统一的结果就是,我们对于“传统”基本上没有守护的观念,需要什么就立什么,原来的东西可以彻底废除掉,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只有对帝王的尊崇,从来都没有对“传统”真正的守护与传承。

而在西方则不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已经变成了TA们的文化基因。去过欧洲的人都会发现,欧洲人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是我们所无法比的。

这种对“传统”的守护,我们在第二十九篇文章中分析过,这种对于“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并不是守旧,而是能很充分、完整地保留“传统”背后的“智慧世界”。有了这个“智慧世界”,后人就能在这个“智慧世界”中不断开拓,这就是“创新”的源泉。

而没有这个“智慧世界”,任何一种创新的事物,都只是一种孤立事件,很难成为社会的主流。因为真正的社会主流,也是从这个“智慧世界”中“流”出来的。

有的网友也许会问,难道中国现在没有社会主流吗?严格地说,现在的中国确实是没有自己的社会主流,我们可以审视一下,我们所谓的社会主流,其实都是西方文明社会主流的从流,而非中国自己的社会主流,现在讲的“四个自信”,本质上就是在重塑真正中国自己才有的社会主流。

我们一直很奇怪,中国人这么聪明,为什么到了现代干不过西方人,差距就在于,我们与西方人相比,缺乏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

而同样是东亚人种的日本人,TA们之所以能成功脱亚入欧,并不是因为TA们学了多少西方的东西,而是TA们在对“传统”的守护与传承上,与西方人完全一致,甚至做得比西方人更为极致,日本人不仅守护、传承了中国的“传统”,也守护、传承了西方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比西方人守护、传承了更完整的“传统”。这就是日本人能挤入西方文明的重要原因。

守护、传承“传统”,是持久创新、系统创新的源泉。

观念之二:“战略思维(ST)”的应用

西方文明之所以能引领人类现代文明,除了对“传统”的守护、传承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念,就是广泛、普遍应用“战略思维(ST)”。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所有应用性思维,本质上都是“战略思维(ST)”,由于中文翻译的局限,在我们的认识中,基本上还没有认识到什么是“战略思维(ST)”,对“战略思维(ST)”的认识,还停留在很浅表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这些名词与形式上。

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战略思维(ST)”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可以摆脱名词与形式的天生习惯。小到钉一个钉子,都要思考一大堆问题:钉这个钉子要干什么用?钉在哪里最合适?钉多高的位置?要钉多深?对墙的影响会怎么样?能挂多少东西?能持久吗?

有位中国教授在西欧,因为要在墙上钉一个钉子,就被他学生的严谨思考给惊到了。西欧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战略思维(ST)”是这个地区的民众基本上都会用的基本思考能力与观念,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会经过这样的“战略思维(ST)”。而这样的思考,在中国文化中,基本上是缺乏的。

“战略思维(ST)”就好比是人的思维“软件”,再聪明的人,如果不用好的“软件”,就像高配置的电脑,装落后的“软件”,配置再高也是落后的。

中国人的思维“硬件”并不比西方人差,甚至更优,差距就在思维“软件”上。哪怕是低配置电脑,装上先进的“软件”,也会优于装了落后软件的高配置电脑。如果高配置电脑再装上最新“软件”,那就无敌了。

观念之三:“工程思维”的应用

真正能让西方文明引领人类现代文明的是TA们的“工程思维”。究竟什么是“工程思维”?我们会在后文中介绍。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西方文明中的“工程思维”。

西方文明中的“工程思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的雕塑、建筑,到由上帝信仰而兴起的教堂,以及由此带来的绘画、音乐,无一不是“工程思维”的产物。可以讲,西方文明中的经典艺术,都是“工程思维”的产物。

就连最为抽象的西方古典音乐,都是由“工程思维”组织起来的。西方古典音乐创作的核心概念,就是“组织”,而“组织”就是“工程思维”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西方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样的应用“工程思维”的文化中,西方人先天就具有了运用“工程思维”的基因,这种基因正是中华民族所缺乏的。

也许有的人会问,中国也有艺术,为什么中国人就没有“工程思维”呢?

这是因为中华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展开讲需要很大的篇幅,我们就概要地介绍一下。

西方古典艺术表现的都是显性世界中的具象。就拿建筑来讲,哥特式建筑讲究造得高,越高越好,最好造到天上去,这样就能与上帝近一些,而要造得高就必须不能倒,这就需要在显性世界中解决所有非常实际、具体的现实问题,一个问题不解决,这建筑就会倒。

而巴洛克风格追求装饰的繁华,这就需要在建筑的工程上,解决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多地留出可以装饰的空间问题,以及装饰的整体协调、统一的问题。这些都是在显性世界中必须解决的具象问题。

而中华传统艺术所表现的主要是“意识空间”里的“意识影像”。即使是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也是一种意境,比如,苏州的园林。所以,这样的艺术不太注重“工程思维”,而更讲究“意象”、“意境”的自由发挥,而在表现上会更多地展现精巧、精致。

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显性世界中具象的技艺都属于“小学”,历来不受上层主流文化的重视。

这二种不同艺术的涵养,造就了西方人“工程思维”的先天优势。

有了“工程思维”,就能贯通“战略思维(ST)”“传统”的守护与传承。实际上,“战略思维(ST)”最初也是在“工程思维”中培育出来的,而“传统”的守护与传承,也是在“工程思维”中积累、孕育出来的。

于是,西方文明创造了显性世界的文明,人类现代文明就是全部集中在显性世界中的文明。

小结一下:中华民族要在显性世界中,挤身世界强国之列,不仅仅是从每一个领域去追赶西方,而是要从整个民族、整个文化的角度去完整这三个观念。这三个观念,才是在显性世界中崛起的基本逻辑与保障。

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赶、模仿,而无法引领。

二、什么是“工程思维”?

我们在第二十七篇中介绍过,所有应用性思维都属于“战略思维(ST)”,所以,“工程思维”在本质上也是“战略思维(ST)”,但是,“工程思维”之所以被冠以“工程”的名称,是因为TA与纯“战略思维(ST)”有所区别。

纯“战略思维(ST)”的作用,是对事物未来的“预见”,而“工程思维”的作用,是把这种“预见”在显性世界中变为现实。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工程思维”,纯“战略思维(ST)”就是一种空想;有了“工程思维”,就能把纯“战略思维(ST)”对未来的预见在显性世界中变为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