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41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一百四十一条

原文:病在陽,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一云与三物小白散。

注:潠:含水喷洒称“潠”,是古代的一种退热方法。

释义:(本条分述水寒郁遏表陽与寒实结胸的症治。)

     病在表,应用发汗法解表去邪,却反而用冷水喷洒浇洗来退热,热邪被水饮郁遏不能解除,使热更甚,怕冷,皮肤上起鸡皮疙瘩,想喝水,但又不是很口渴的,可给予文蛤散治疗。若服药后仍不愈的,可以用五苓散治疗。寒实结胸,有结胸主症,无热症症候表现的,治疗可用三物白散。

      同是水寒之邪,一则水寒在外而郁遏表阳,一则水寒在内而相结于中,所以同条论述,以资比较。

     病在太陽,属于表证,当用汗法解表,而反以冷水喷淋、浇浴,不但表不得解,反使腠理更加闭郁,陽郁之热不能外散而加重,更增烦躁不安之症,即“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由于陽热被冷水闭郁,寒凝于外,皮毛腠理收敛,故肌肤上起如粟粒状,俗称鸡皮疙瘩。同时可有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等见症。因寒凝热闭,并可进一步影响津液的敷布,故虽口渴但又不愿喝水。治用文蛤散,既可清在表的水寒郁遏之热,又可利水。若服药后病不愈,则说明其口渴是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则当用五苓散化气利水而解表。

      文蛤性味咸寒,咸走肾以胜水气,利小便而分利表间水气,寒能泄郁遏之热,以止烦渴。也有注家(如柯韵伯)认为文蛤散就是《金匮要略》中的文蛤汤(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文蛤、生姜、大枣)。单味文蛤与文蛤散,都有解表清里之功,但前者力轻,而后者效宏,《金匮要略》用此治疗“渴欲得水而贪饮,兼主微风,脉紧,头痛”者,临床可灵活选择使用。

      寒实结胸是结胸证中性质属寒属实的类型,系寒与痰水相结,与热实结胸不同。因其性质属寒,所以无发热、烦渴,苔黄燥等热证。水寒痰饮内结于胸膈,其心下硬满疼痛是必见之证,在此属省文。寒实结胸属于实证,所以脉沉紧有力,还可见气喘咳逆、大便不通等实证表现。治用三物小白散温散寒饮,除痰破结,以逐寒实之邪。

      《玉函经》、《千金翼方》“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句作“与三物小白散”,无“陷胸汤”与“亦可服”六字,可从。

      三物小白散由桔梗、巴豆、贝母三味组成,药色俱白,用量也少,故称“三物小白散”。巴豆辛热有毒,能驱寒泻实,攻逐水寒痰饮,其力十分峻猛,为本方主药。贝母消痰开结,桔梗开提肺气,载药上浮,使药达病所。三药并用,药轻而力宏,可将寒饮痰水一举排出,故服本方后,可见或吐或下,或吐下交作的反应。因本方药性峻猛,故用白饮和服,既能和养胃气,又可稍制巴豆之毒性。本方属温下之剂,故欲加强其泻下作用,可进热粥以助药力,如泻下太过,又可进冷粥以缓和药力,用粥也取其有保胃气作用。所用剂量“强人半钱匕”,体质壮实者,今可服至一克左右,对体质弱者,则当酌减其量,以免泻下伤正。

     《金匮要略》引用《外台》桔梗白散,药物与三物小白散相同,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辨证论治:

主症:胸中或心下硬满疼痛,或胸部闷痛,咳喘多痰,不发热,口不渴,大便秘结,苔白滑,脉沉弦。

成因:寒痰水饮结聚胸脘。

治法: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方药:三物小白散(桔梗、巴豆、贝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