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精选——八上语文RJ

 gml知足常乐 2020-02-18

八上语文RJ

积累与文字运用

1.如何应对音形辨析题

(1)明确题目要求。对于这类题目,一定要认真审题。学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误以为题目只是考查对拼音的辨析,而忘记辨析字形的正误。

(2)联想记忆。对于多音字或有特殊读音的字,要多记多写,根据词义联想记忆。对于形近字、同音字,要结合词义辨别写法上的区别。对于平时常见的易读错或写错的词语,更要分门别类列出,常读常记。

2.字音题得分诀窍:切莫见字读半边

正确认读形声字,要注意以下三点:

(1)据形定音。据形定音的前提是搞清楚形声字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从而确定其读音。

(2)注意不读其声旁读音的形声字。由于古今汉字语音和写法的变化,绝大多数形声字已不能根据其声旁读音来确定其读音了。如果仍然按照“不识字,读半边”的习惯去读形声字,就很容易误读。

(3)多音字以义定音。依据字义识记字音,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括号的用法

注释句内某些词语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就句内括号来说,语句内部可以使用各种标点符号,但语句末尾不能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除外);括号要紧挨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就句外括号来说,它的内部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子末尾可以用句号、问号或叹号。

4.探究漫画寓意的角度

(1)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寓意。

(2)结合漫画的画面来思考其寓意。

(3)联系漫画中的文字来理解漫画寓意。

(4)通过夸张手法了解漫画寓意。

5.如何拟写宣传标语

(1)句式工整,文字简洁标语要让人一眼就能看懂,假如字数太多,一下子很难看完,就难以起到宣传的作用。

(2)语言通俗,措辞生动。在选用词语时,应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避免用多义词,因为多义词(包括短语)的意思不唯一,易引起歧义。

(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运用修辞,能出新出彩。一般来说,常用于标语中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反复等,有时也用夸张、设问、反问等。

6.成语运用题解题技巧

7.如何解答表格题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表格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和字数的限制。

(2)细读表格,全面准确捕捉有效信息。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3)根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不同类型的试题,题干要求会有不同,答案表述也各异。

8.如何解答排序题

先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等。

新  闻

1.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导语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吸引读者。

2.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3.如何拟新闻标题

第一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所谓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寻找并提取这些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

第二步:规范化表达。一般采用“人物(主体)+事件”的格式。

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

记叙文阅读

1.人物描写方法图解

2.分析文章标题常用的方法

3.赏析重要句子的角度及方法

4.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②烘托人物心情/情感;

③渲染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突出、深化主题;

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5.文章标题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类: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作为文章的线索;

③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语带双关;

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全面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

6.如何分析文中语段的作用

分析语段作用这类题,不同类型的语段,所起的作用自然也不同,要区别对待。阅读时要注意语段在文中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①开头语段:统摄全篇,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②过渡语段:起承上启下(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③结尾语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绵长。

④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

说明文阅读

1.十种说明方法速记口诀

举例分类作比较,

定义诠释画图表,

比方数字摹状貌,

引用说明引资料。

2.说明方法的判断

判断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要了解并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征。可以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

列数字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等。

打比方:像、仿佛等。

下定义:判断句(比喻句、否定句不是下定义)。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3.三种常见的说明顺序

4.说明文语言之常考词语汇总

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时经常出现的词语分类:

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似乎等。

2)表示限制的词语:

 ①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②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格外、比较、几乎、相当、尤其、稍微、更加等。

 ③限制数量:很多、几个、很少、有余等。

 ④限制频率:经常、屡次、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等。

(3)表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等。

古诗文阅读

1.由课内到课外,深入对比文言文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命题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异中求同”。要求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筛选和提炼,透过表象上的“异”寻

 求内质上的“同”,找到两篇文章的相似点。

 二是“同中求异”。要求学生从表象上的“同”探究内质上的“异”,或是在内质“大

 同”的前提下寻找个性上、表现形式上的“异”,这类题目更能反映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是综合型,要求“比较异同”。

 解答的时候,要针对命题点,注意技巧的运用。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利用注释,降低难度。一般课外文言文都会给出部分注释,要借助注释,降低难  度。还可以从选择题所提供的信息中进一步解读课外文言文。

(2)明确要求,注重对比。比较阅读中,一般会涉及一至两道比较题。解答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题目中的要求,明确对比点,回归文本,简要表达。

2.如何赏析文言文句子

1)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

2)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

3)情感或理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揭示了怎样的理趣。

4)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与作用。

5)结构作用:一般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如何给文言语句断句

1)弄通文意断句。

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的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2)根据虚词断句。

古文原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关联词“虽”“纵”等。

3)根据句式断句。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字数相同或结构相似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常用手法技巧及特点

 

5.如何把握诗歌情感

探究诗歌的情感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诗歌本身。

1)标题是诗歌情感的风向标。古诗词中有大量即事作品,所涉事情常常在文题中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也可以由此推知。

2)看作者是否为自己所熟悉的。文学史上大多数知名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的经历会在创作上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3)认真研读注释。注释中往往交代创作时间、缘由、背景等,抓住诗词的注释对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大有裨益。

4)把握诗歌中的炼字、直接表明情感的字词、典故等

6.古代诗歌中的“炼字”

古诗中常有“炼字”,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突出描摹对象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解答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如何赏析诗词名句

回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有表现力的词语;其次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指出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应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