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187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陽明病也。

注:系在太陰:系,联系、关系。系在太陰,即病属太陰。

释义:(太陰病转属陽明的临床特征。)

      外感病,脉象浮而缓,手足温暖的,这是病属太陰。太阴寒湿内郁,患者身体应当发黄,若小便通畅的,则湿有出路,而不会发黄;到了第七、第八天,若大便是硬结的,则是湿邪化燥,已转成为陽明病。

  本条论述太陽与太陰、太陽与陽明的脉证鉴别,说明陰陽病证有出入转化之机,并重点讨论太陰病转属陽明的临床特征。

  太陽表实证之伤寒,当见脉浮而紧。若见“脉浮而缓”,即脉由紧变缓,说明太陽之寒邪已经化热。表邪化热则脉变缓而有入里之机,入里又有陰陽之别,入陽明少陽者为陽也,入少陰太陰者为陰也。人何经都有其特殊的证候表现,是为辨证之根据。如果见有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为传于少陽;如见有一身手足尽热、烦躁、汗出而渴的为转入陽明;如见有脉微细、但欲寐则为传于少陰。今见手足自温而身不发热,又手足不厥冷的,则知是脾经有热的表现,故谓“系在太陰”。系者,联系之意。这里讲的是太陽之邪化热人里而联系于太陰。

  太陰为陰土主湿。若脾经热邪影响运化水湿的功能,则热与湿合,湿热蕴郁熏蒸,“身当发黄”。言外之意,必见无汗、小便不利等证。如果小便自利,说明湿有出路,故“不能发黄”。若湿去热留,至七八日,太陰之热不解,外出陽明,从燥化而见大便硬者,则是太陰转出陽明,形成了胃家实证,故“为陽明病也”。

  本条反映陰陽表里病证在其发展过程中,依据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表证可以入里,里证可以出表;陽病可以转陰,陰病亦可以转陽,这种相互转化的规律,在六经病中具有普遍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