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原文为:“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本计计语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第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 在学习中华文化前,对“无中生有”这一成语的的认识肯定是片面的,尤其告诉我“有生于无”我,我也是无法理解的。自从开始学习和体证后,深深的感受到圣贤绝无虚言和妄语,所言均是实修实证的真相与事实。 第十一章通过举三个例子来说明“无”与“有”的关系,让我对“有生于无”有了更深的理解。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学习中华文化时,对于“心灵品质、格局、境界、垂直攀登、心中拥有无尽宝藏”等词语,就从文字上去理解的总觉得有点虚。可随着自己不断地明白和体证了人生的两大真相,特别是体证到自己心中拥有无尽宝藏,通过不断的开发和妙用,可以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从而可以提升自己的格局于境界。 我们不但要通过追求“有形的”物质财富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要让“无形的”精神财富与之匹配,从而达到平衡。有形与无形,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物质财富是有形的,也是有限的;精神财富是无形,心灵宝藏更是无限的。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20年1月18日于武汉(3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