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观光,无论是行舟碧波之上还是漫步楼宇之间,美景总是看不够。依依惜别时选择畅游大运河,再一次饱览水城的无限风光。
游大运河有很多不同的交通工具,最爽的方式莫过于乘坐水上快艇了,也就在是电影007中看到的快艇,我们要乘坐它穿越黄金大运河。
大运河是贯穿威尼斯的一条主河道,形状呈反S型,把威尼斯分为两部分。它长约4公里,宽30—70米,平均水深5米,与许多小河相通,是城市的交通命脉。(图片来自网络)
乘船顺流而上,两岸风景如画,目不暇接。运河的港湾里,汽笛声声,桅杆林立;望着沿岸的古建筑,雄美沧桑,恍若隔世。
威尼斯大运河被誉为水上“香榭丽舍”大道。在河道的两边散布着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既有洛可可式的宫殿,也有摩尔式的住宅,当然也少不了众多的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和哥特式风格的教堂。
浪涛滚滚,小艇劈波斩浪,速度并不快,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两岸的景色。
运河岸边排布了林林总总的古典建筑,无论建筑风格多么迥异,但都一律“插”入水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奇妙景观,让人不禁赞叹。
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飞驰,饱览威尼斯的建筑精华,在风浪中与水中之城融为一体,真是莫大的享受。
两岸的宫殿、豪宅、教堂多半建于14—16世纪,所有的建筑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条艺术长廊。
这些数百年的沧桑老宅、宫殿教堂放下了高贵身段、掩饰了孤傲的个性、收敛了艳抹浓妆,甘愿矗立两侧,与海水浑然一体,与碧波共成一色。
刚进主河道,左手边就出现了一个穹顶大教堂——著名的安康圣母大教堂。它建成于1687年,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外观华丽,恢弘,大气。
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教堂里面留下了不朽的壁画和油画作品,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和艺术家。
两岸错落有致的宫殿、宾馆、教堂,尽收眼底。这些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就像从水中钻出来似的。
快艇在河道中蜿蜒前行,运河岸边有一些很漂亮的建筑物,据说以前是德国和土耳其商人的仓库,如今被改造成了美术馆和博物馆。两岸艺术家的足迹随处可见,令人心醉神迷,无限遐想。
遍及运河两岸还有各种店铺、市场以及银行、邮局等等,给这个水上大都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吹着从亚得里亚海吹来的暖风,我想到中国也有称为“水城”的地方,如苏州、乌镇、凤凰等等,但总觉那是影影倬倬、小桥流水的身段。
驰骋在大气磅礴的威尼斯运河,一股挡不住的视觉冲击力迎面扑来。这一是源自规模,整座城市皆浮在水上,不是造作的区区小景观;二是源自近千年不变的状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林立的宫殿、教堂,是一切都未曾改变的华贵与大气。
在快艇上环顾前后左右,感受着威尼斯共和国时代伟大的建筑风采,领略着交汇的东西方文明,充分体会着威尼斯的与众不同和无穷魅力。
在建筑的外面竖立着许多大木桩,水底下面是一种黏度非常高的淤泥,将木桩钉入淤泥之中,就形成了这座“水城”的地基。
每栋楼都要用上万根这样的木桩来支撑,整个威尼斯水下的木桩是一个天文数字,城市就是建筑在海底森林之上的。
大运河是威尼斯的灵魂,它即承担城市的水道运输,又为世人提供了建筑艺术的美景,它激情洋溢又波澜壮阔。
威尼斯昔日的荣光与梦想延续到了21世纪,与其说它是水上之城,不如说是海上之城,并一直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城市。从美学和建筑学的角度来说,它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穿越大运河,重要的不是看一两隅的片断小景,而是要身临其境感受那种氛围,用眼睛看实景,用心去感知这个充满奇妙与梦幻的地方,世界各国的游人纷至沓来,就足以说明这个城市的魅力。
怎奈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我们的小艇冲出了大运河,来到了宽阔的海面上。短暂的威尼斯之旅就要结束了。
若问,威尼斯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除非亲临,否则无法想象世间还有如此浪漫的佳境。这不仅仅是其艺术景观本身,更是一代又一代威尼斯人的非凡努力与奋斗,为世界留下了如此璀璨的艺术瑰宝。
再见,威尼斯!再见,亚得里亚海的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