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265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六十五条

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陽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释义:(补述少陽脉证、治禁与误汗变证、转归。)

      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症属少陽。少陽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其汗,津液受损,津伤胃燥,邪传陽明,就会出现谵语。若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和,则会痊愈;若胃气不和,则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症。

      本条也是讨论脉症合参的辨证方法。三陽病都有头痛发热,但脉有不同,太陽病为正气抗邪于表,其脉必浮;陽明病为热势炽盛而正气不虚,其脉必大。少陽病当从表入里的过渡阶段,邪已去表故脉不浮,虽化热而热势未盛,故脉不大,而是脉象弦细。因此根据脉弦细来参合头痛发热,就可以确诊为病属少陽。病不在表,自非汗法所宜,所以有不可发汗之禁。误汗则津液外越,里热更炽,于是胃燥成实而发生谵语。

  病伤于寒,头痛、发热者,本属太陽表证,当见浮紧或浮缓脉,则属太陽病证无疑。今见脉弦细,而不是浮紧或浮缓,说明病邪已不在太陽之表,而是由表向里传变,已经进入半表半里之间,故曰“属少陽”。属者,转属之意。因本为太陽伤寒,现在病情发生转化,已经传入少陽,故不言少陽病,而言“属少陽”。

  伤于寒、病在表者,发汗则愈。但当病变传入少陽之时,病邪已经由寒化热,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病位也已经转入半表半里之间,故在治疗方法上已“不可发汗”,而应改用和解枢机、助正达邪之法,以清除少陽半表半里之热。

  如果误用辛温之药以强发少陽之汗,则必然助热生火,并劫伤胃中津液,而化热成燥。燥热上炎,扰乱心神,则可见神昏谵语。“此属胃”是已经由半表半里的少陽胆热转化为纯粹在里的陽明胃热,属于里热亢盛的实热证候。

  胃热实证的转归如何,需视胃气能否自和以及津液能否自复来决定。若胃气能够自和,则胃热可以自行消除,津液可以自行恢复,神昏谵语等症状也可以自止。然陽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胃热津伤常难以自和,需施以清泄热邪、滋养津液等法,如少与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始能令其恢复,即“胃和则愈”。

  若胃气不和,是迁延失治,或治非得法,药不奏效,以致胃热津伤更重。如果燥热亢盛,持续不解,津液不能恢复,则必将进一步耗伤陰血。陰血伤则心失所养,故可见心烦、心悸等证。

  关于少陽病的脉象,太阳病篇与阳明病篇都曾有过论述。如前文第一百四十八条“脉细者,此为陽微结”,这里的陽微结就属于少陽病的轻微热结。再如前文(太陽病篇)的第一百条“陽脉涩,陰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又提出了少陽病可见弦脉。本条更明确指出“脉弦细”,“属少陽”,是对以上两条精神的综合。弦主少阳经脉气机不利,细主少陽正气(气血津液)不足。

  以上两条,都论述了少陽病的治疗禁忌,前条讲少陽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本条谓少陽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甚至发生烦、悸等证。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又提出少陽病还应有利小便之禁,对少陽治禁又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对少陽治禁作了如下归纳:“少陽三禁要详明,汗谵吐下悸而惊,甚则吐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命难生。”

  少陽病在治疗上禁用汗、吐、下与利小便之法,是言其常。但在小柴胡汤和解的基础上,若能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兼用汗、下、利小便之法,则衣可取得良效,此又是言其变。故治疗少陽病证,如果能够做到知常达变,灵活巧妙,能方能圆,则就更为全面地掌握了治疗方法,是为得道上工。

己亥年十月初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