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灵宝的变化】灵宝市2016年

 qq992924008 2020-02-18

为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我市建设成为一座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更富魅力的人文城市、更加宜居的幸福城市、更加绿色的生态城市,我市于2016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目前,规划草案已于2017年11月3日通过河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现将灵宝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通过金城灵宝、灵宝微政微信平台、灵宝党政公众网、灵宝电视台等途径了解规划内容,并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等形式对规划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期:2017年11月22日至2017年12月21日

意见反馈:纸质意见收集地点:灵宝市住建局规划科




第1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5年。

第2条 规划的层次与范围

(1)市域层次:灵宝市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包括2个街道办事处、10建制镇和5个乡,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层次:东至三门峡新区,西至西阎乡,北至黄河,南至焦村镇、尹庄镇行政边界。包括中心城区(城关镇、尹庄镇、涧东区、涧西区、函谷关镇)、西阎乡、焦村镇、川口乡的全部行政范围,阳店镇蒙华铁路以西、高速出入口以南区域,共计规划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层次:中心城区建设范围,规划用地面积总计40平方公里。

第3条 城市性质、职能及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贯彻“生态、绿色、共享、人文、创新”,将灵宝建设为一座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更富魅力的人文城市、更加宜居的幸福城市、更加绿色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第4条 市域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2020年灵宝市域总人口为78万人;2035年市域总人口为82万人。

第5条 市域城镇化水平

2020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2035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第6条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两心三区”。

一带:市域北部城镇发展密集带;

两轴:沿国道G209和沿省道S246的城镇发展轴;

两心:市域中心指灵宝市中心城区,副中心指豫灵镇;

三区:城镇密集发展区、农旅融合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

第7条 市域的等级结构及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特色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农旅型、农贸型、商贸型四种基本类型。

第8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28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39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9条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形成“山水相连,十字双心、多点多区”的空间结构。

山水相连:串联东西向河流,形成连通山体和内部河流的廊道,对接周边生态斑块,形成联系山水林田城的有机的区域网络。

十字双心:东西向:沿长安路、五龙路串联起主要的片区。南北向:沿断密涧河形成。双心:沿弘农涧河南侧两岸的市级文化服务中心;沿弘农涧河和断密涧河两河交汇处,在城市北区建设城市级商务中心,打造城市客厅。

多点:沿轴带及景观节点,布置多个城市中心及公共服务节点。

多片区:指构成中心城区的多个组团,包括函谷关片区、城北片区、城关片区、老城片区、涧东片区、焦村片区、断东片区、道南片区。

第10条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规划五大主题风貌区:老城文化风貌区、新城现代风貌区、创新时尚风貌区、滨水活力风貌区、科创产业风貌区。

第11条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交通发展策略: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构建区域快速交通联系通道,加强都市区间的交通衔接,形成市域对外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规划主干路11条,形成“五横六纵”的道路格局。主城区形成“一横一纵一环”的公交客流主走廊。特色交通:规划3条滨水绿道、4条通山绿道,总长度约35公里。绿道体系串联起城区与外围山体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并延伸至外围的生态基底,将外围山体纳入城市休闲体系。

第12条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以打造建设蓝绿交织的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和文化遗产,构建“三大滨水景观带,五大生态公园群,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绿地体系,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第13条 中心城区水系规划

理水成网,开挖、整治、梳理,贯通河流,形成完善水网体系。保留现状湖面,局部扩大水面,打造竹溪湖、柳溪湖、花岛湖和月池湖。在整体结构上呈现“三河六湖多湿地”的格局。

第14条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覆盖全市、分级合理、层次清晰、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覆盖全市的基础型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型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型公共设施。规划形成市级、居住区级、十五分钟生活圈三级配套标准。

为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将我市建设成为一座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更富魅力的人文城市、更加宜居的幸福城市、更加绿色的生态城市,我市于2016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目前,规划草案已于2017年11月3日通过河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现将灵宝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公众可以通过金城灵宝、灵宝微政微信平台、灵宝党政公众网、灵宝电视台等途径了解规划内容,并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等形式对规划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期:2017年11月22日至2017年12月21日

意见反馈:纸质意见收集地点:灵宝市住建局规划科

联系电话:0398-8787551

0398-8663659

联系邮箱:lbguihua@126.com

灵宝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公示内容

第1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5年;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5年。

第2条 规划的层次与范围

(1)市域层次:灵宝市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包括2个街道办事处、10建制镇和5个乡,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层次:东至三门峡新区,西至西阎乡,北至黄河,南至焦村镇、尹庄镇行政边界。包括中心城区(城关镇、尹庄镇、涧东区、涧西区、函谷关镇)、西阎乡、焦村镇、川口乡的全部行政范围,阳店镇蒙华铁路以西、高速出入口以南区域,共计规划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层次:中心城区建设范围,规划用地面积总计40平方公里。

第3条 城市性质、职能及发展目标

城市性质: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贯彻“生态、绿色、共享、人文、创新”,将灵宝建设为一座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更富魅力的人文城市、更加宜居的幸福城市、更加绿色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第4条 市域人口规模

规划预测2020年灵宝市域总人口为78万人;2035年市域总人口为82万人。

第5条 市域城镇化水平

2020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2035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第6条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两心三区”。

一带:市域北部城镇发展密集带;

两轴:沿国道G209和沿省道S246的城镇发展轴;

两心:市域中心指灵宝市中心城区,副中心指豫灵镇;

三区:城镇密集发展区、农旅融合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

第7条 市域的等级结构及职能结构

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区—副中心—特色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的结构。

市域城镇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农旅型、农贸型、商贸型四种基本类型。

第8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28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7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39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9条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形成“山水相连,十字双心、多点多区”的空间结构。

山水相连:串联东西向河流,形成连通山体和内部河流的廊道,对接周边生态斑块,形成联系山水林田城的有机的区域网络。

十字双心:东西向:沿长安路、五龙路串联起主要的片区。南北向:沿断密涧河形成。双心:沿弘农涧河南侧两岸的市级文化服务中心;沿弘农涧河和断密涧河两河交汇处,在城市北区建设城市级商务中心,打造城市客厅。

多点:沿轴带及景观节点,布置多个城市中心及公共服务节点。

多片区:指构成中心城区的多个组团,包括函谷关片区、城北片区、城关片区、老城片区、涧东片区、焦村片区、断东片区、道南片区。

第10条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规划五大主题风貌区:老城文化风貌区、新城现代风貌区、创新时尚风貌区、滨水活力风貌区、科创产业风貌区。

第11条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

交通发展策略:完善对外交通体系,构建区域快速交通联系通道,加强都市区间的交通衔接,形成市域对外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规划主干路11条,形成“五横六纵”的道路格局。主城区形成“一横一纵一环”的公交客流主走廊。特色交通:规划3条滨水绿道、4条通山绿道,总长度约35公里。绿道体系串联起城区与外围山体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点,并延伸至外围的生态基底,将外围山体纳入城市休闲体系。

第12条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以打造建设蓝绿交织的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和文化遗产,构建“三大滨水景观带,五大生态公园群,多廊道多节点”的生态绿地体系,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第13条 中心城区水系规划

理水成网,开挖、整治、梳理,贯通河流,形成完善水网体系。保留现状湖面,局部扩大水面,打造竹溪湖、柳溪湖、花岛湖和月池湖。在整体结构上呈现“三河六湖多湿地”的格局。

第14条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覆盖全市、分级合理、层次清晰、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覆盖全市的基础型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型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型公共设施。规划形成市级、居住区级、十五分钟生活圈三级配套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