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马、猴、雀”三种动物为何被视为“吉祥三宝”?

 xianfengdui111 2020-02-19
在山东省滕州市滕州博物馆,收藏着一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就是石画。画中一人立于马上弯弓射雀,马前还有一只猕猴活蹦乱跳。

除了土里埋的画像石,各处汉代古墓出土的壁画中也少不了马、猴、雀这三种动物。

汉代“马、猴、雀”三种动物为何被视为“吉祥三宝”?

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历史上无论是才情绝艳的文人,还是战功彪炳的武将,都逃不过这一点。有一腔抱负得不到施展,怀才不遇的苦楚,也有被贬壮志未酬的遗憾。这些人喜欢以物咏志,把马、猴、雀当作“吉祥三宝”是为了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汉朝,有马就能驰骋疆场,猴、雀同侯、爵谐音,上面所说的那幅画也被称为“封侯射爵”图,是为了祈祷自己早日封侯封爵,实现人生目标。

现代是多元化的社会,可以尽情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汉代是一个一元化的农业社会。社会一元化必然造成理想一元化,汉代人的人生理想也很单纯,就是封侯封爵,从底层百姓到王公贵族,都是封侯封爵。

什么是封侯封爵?车骑将军卫青打匈奴立了大功,汉武帝奖励卫青为长平侯,这就是封侯。有名了还得有利,有爵位之后卫青的待遇一下就上去了,最令人羡慕的就是跟着爵位一同赏赐给他的三千八百户食邑。长平侯带来的实惠多,车骑将军只是个职务,身份地位还要靠长平侯保证。

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原本是王勃感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为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李广难封这一句,却实实在在体现了李广想要封爵的愿望。后人评价李广,以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总结,李广平生多次对战匈奴胡人,战功显赫,被世人尊称为“飞将军”,在卫青、霍去病这些年轻将领崭露头角之前可以说的上是朝中武将第一人。

野史记载,李广将军对于射侯射爵画像非常热衷,老将军一生戎马,虽然对于爵位有些过于追求,却也是人之常情。可惜的是穷极一生,落得一个“李广难封”。

这其中缘由若要深究,大概与其孙李陵有关系。李陵遭人陷害,与匈奴单于正面相逢,被虏,且不论是否如电视剧中记载的开始誓死不降到后面因为种种原因假装投降,还是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最终李陵还是投降匈奴。

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匈奴是汉朝最大的外患,为了安定文、景二帝以公主和亲,在汉武帝看来这是极大的屈辱,所以汉武帝对于匈奴的恨意极大。李陵又曾是汉武帝年少时的好友,结果投降匈奴,这对汉武帝来说,无论真假,都是奇耻大辱。所以司马迁为李陵辩解,却遭受宫刑,这也可以看出《史记》中关于李陵的记载为何是假意投降。

不过震怒之下的汉武帝,无论是谁求情都不应允,更是迁怒“飞将军”李广,从此永不封爵,这也成了李广一生之痛。唯一的孙子流落在匈奴,更是背上“叛国贼”的骂名,自己追求一生的封爵也永远不可能,“李广难封”也由此而来,日渐式微的飞将军只能以射爵画像石聊以慰藉。

汉代“马、猴、雀”三种动物为何被视为“吉祥三宝”?

爵位制度当然不是汉朝人发明的,在商周时期爵位制度就成了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环节。上古时期没有人人平等的概念,反而认为人人不平等。不平等就得有个高低贵贱,谁高谁低看爵位,爵位高的人地位就高,地位高食邑就大,特权也多,吃得好穿的好。

西周、东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被天子分封在外的就是诸侯王,诸侯王按地位高低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称为外爵。为天子和诸侯王服务的官僚分公、卿、大夫、士四等,称为内爵。

实际上,秦朝以前的社会都是以爵位为中心运转的,资源也按爵位分配,当时的爵位比秦汉时候的爵位含金量高,但当时爵位只能授予贵族这一小部分人,普通人根本没有封爵的途径。

战国后期国际战争越打越厉害,商鞅为了调动秦国人的战争积极性,规定按军功封爵、封官。“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从此开始,爵位不再是贵族专利,普通人只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也能封爵享受特权。封爵立刻成了当时人的小目标。

但秦汉时的人生小目标有点多。周朝时内爵四等,外爵五等,十分扁平。对贵族政治来说这不是问题,但是到了全民封爵的时代就不行了,五等爵位实在太少,将士这边刚上战场立功,那边爵位就封到头了,最后一个营拉出来都是“公”,仗还怎么打?加大升级难度行不行?也不行,光做任务不升级的话玩家流失的更快。

为了在军功和爵位之间找平衡,秦汉时期的爵位被细分成了四级、二十等的二十等爵系统,二十等爵依军功而定,所以又称为二十等军功爵。

从下往上,四级、二十等军功爵分别是:士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比大夫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卿级,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驷车庶长、大庶长;侯级,关内侯、彻侯(列侯)。

四级、二十等的爵位是靠战功的,战功越高,级别就越高。级别高了各种待遇就来了。一个汉朝人能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凭的不是个人喜好,而是爵位高低。两个大臣见面谁先打招呼,谁给谁让路,也是爵位决定。朝廷里官僚有什么待遇,喝酒时候怎么排座,看的不是官位,而是爵位。宰相、将军官位虽然高,有什么待遇还要看爵位。

除了官僚,普通百姓生活中许多事也由爵位决定。日本学者西嶋定生考证,秦汉时期就连打猎分猎物都凭爵位,跟谁出多大力气倒没关系。汉朝律法还规定:“下爵殴上爵,罚金四两。殴同列以下,罚金二两。”同时,秦汉时还有依爵抵罪的规定,这时候爵位就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特权,而是一种法律特权了。

把爵位下放给普通百姓,调动人民为国出力的积极性,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可一旦爵位过于普遍又很稀缺,就会引发社会问题。

比如说每个村庄都有、而且只有两三个低等爵位的人,比如说公士,除了这几个公士,其他人都是平民。相比普通群众,公士有巨大法律特权,随便什么事村民都得让着村里这几个爵爷,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欺横乡里,成为不稳定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汉两朝都曾普赐民爵。普赐民爵之后整个村庄的成年人都是公士,大家都有特权就成了另一种平等。据说秦惠王在吞并巴中后,所有巴中人都被赐四等爵“不更”。汉朝更是不计功勋的普赐民爵,皇家有喜事了天下赐爵,皇帝高兴了天下赐爵,到最后举国上下都是爵爷。

对汉朝百姓来说,爵位就是特权,特权就是生活的保障。对汉朝的官僚来说,区分官位大小的秩级只意味着经济状况不同,社交场合的身份地位依然由爵位决定。官职只是职务,爵位才是身份。当身至列侯的时候还有封邑食禄,子孙后代也能荫恩承爵。有了封侯封爵的大背景,汉朝人才如此热爱马、猴、雀这三个“吉祥三宝”。微博:@三甲第四,欢迎关注本博客及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