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第一期

 昵称37581541 2020-02-19

耕地质量中心发布30年耕地质量监测数据  

  近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对30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编,编辑出版了《30年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对我国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的来看,我国30年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变化情况总体稳定,局部区域存在耕地质量退化问题。 

  一是摸清了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变化情况。有机质、全氮含量与建点初期比下降,近年来基本稳定。1988-1997年(建点初期10年,下同)监测点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5.7 g/kg1.60 g/kg2009-2018年(近10年,下同)平均含量分别为24.3 g/kg1.46 g/kg,分别下降了5.4%8.7%。但近年来,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稳定,分别维持在24.9 g/kg1.45 g/kg左右,这与国家高度重视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密切相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持续上升。与建点初期10年比,10年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上升至26.2 mg/kg129.5 mg/kg,分别上升了78.2%41.1%。从2009-2018年,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分别从23.9 mg/kg117.5 mg/kg上升至29.9 mg/kg147 mg/kg这与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及磷钾肥施用量增加有关。酸性土壤监测点比例有所上升。与建点初期10年比,近10年酸性土壤pH(4.5-5.5]的监测点占比从12.8%上升至了17.3%;微酸性土壤pH(5.5-6.5]的占比从30.9%下降至28.5%;强酸性土壤(pH≤4.5)点位占比变化不大。酸性土壤比例上升与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不足有较大关系。部分微量元素缺乏。有效铜、锌、铁、锰、硼、钼处于缺乏或较缺乏水平的监测点占比分别为1.2%7.3%5.7%12.2%55.4%61.2%,这与农民重施大量元素肥、轻施微量元素肥有关。 

  二是针对局部区域主要的耕地质量退化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南方耕地红壤酸化及对策措施。南方耕地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土壤pH平均值从建点初期5年的6.5下降至近5年的5.7。其中,浙江、江西2省局部酸化严重,土壤pH≤5.5的点位占比分别高达70.2%73.5%。应通过增施有机肥、土壤调酸及平衡施肥等技术加以改良。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及对策措施。与二普时期(1980年代)比,有机质平均含量从38.7g/kg下降至30.5g/kg,下降了21.2%。局部地区出现酸化趋势,pH≤5.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比达17.8%。东北黑土区开垦初期黑土层一般在60-100 cm,目前黑土区耕层厚度平均为21.3 cm,土壤侵蚀使黑土表层以平均每年0.3cm左右的速度流失。近年来,我部加强黑土地保护,初步形成黑土保水阻控、均衡施肥、调酸改土、肥沃耕层构建等行之有效的培肥改良技术模式,黑土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西北土壤盐渍化问题及对策措施。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盐渍化较为严重,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2.6%;宁夏引黄灌区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15.0%;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中度盐渍化以上耕地面积占比分别为9.6%12.5%9.9%。土壤盐渍化会造成作物出苗困难并减产,可通过以水压盐、暗管排盐、秸秆还田、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施用有机硅调理剂等措施加以改良和治理。 

  三是明确了进一步抓好耕地质量监测基础性工作的思路。健全监测网络。进一步扩充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点,争取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按年度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为因地制宜开展土壤培肥改良与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深化专项监测。结合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完善监测指标,深化开展耕地质量专项监测,为科学评估重大项目实施成效提供依据。拓展监测范围。逐步推进开展自动监测区、耕地质量监测区和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区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点建设,实现土情、墒情、肥情、环情的同步综合监测。同时,逐步拓展园地、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监测技术和指标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范围。强化总结宣传。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按年度发布耕地质量监测信息,及时总结宣传监测工作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