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基本结构

 久离rrh2z6c2a9 2020-02-19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2.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3.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单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P4—正文)(×)

2.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均属于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P6—思考与讨论)(×)

3.一棵松树无系统层次,一只草履虫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P6—思考与讨论)(√)

4.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认为人工制造了生命。(P6—拓展题)(×)

5.蓝藻(又名蓝细菌),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P9—图-13)(√)

6.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P9—正文)(×)

7.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但有一个链状DNA分子位于拟核。(P10—正文)(×)

8.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多样性。(P10—正文)(×)

9.施莱登和施旺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P11—资料分析)(×)

10.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P12—科学前沿)(√)

11.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P13—本章小结)(√)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多样性

(1)表现: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等各不相同。

(2)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不同。

(3)根本原因:DNA的多样性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统一性的表现

(1)成分: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

(2)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遗传: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4)能量:一般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5)增殖方式: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有关细胞学说的[特别提醒]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一切生物”,即不包括病毒和原核生物;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而不是“完全独立”的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明确是通过分裂方式产生。

2.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统一性而非多样性。

真题重温练

(2018·全国Ⅱ,1)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 C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如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项正确;肌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项正确;Fe2参与构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O2的功能,C项错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D项正确。

(2018·全国Ⅰ,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项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出来,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B项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项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中,而不是线粒体外膜上,可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018·全国Ⅰ,3)

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 A

解析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N2,N2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2017·全国Ⅰ,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答案 B

解析 用台盼蓝可鉴定细胞死活,被染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因为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了对台盼蓝的选择透过性,台盼蓝能进入细胞使其被染成蓝色,如果细胞膜结构不完整,台盼蓝也能进入,故也能判断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A正确;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肽键的,因为氨基酸中没有肽键,故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含量,B错误;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液、龙胆紫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试剂染色,C正确;斐林试剂是由0.1g/mL的NaOH溶液与0.05 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配制而成,其中的Cu2可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

(2017·全国Ⅰ,1)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答案 D

解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共有三种,分别为通过体液运输、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植物细胞之间通过“通道”交流信息。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如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传递到靶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两者细胞膜表面直接相互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017·全国Ⅱ,4)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正在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作者:高中生物学习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