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水过后,重祛湿,出现5大症状,身体已“湿”出病了,别再拖

 营养师雪姐姐 2020-02-19

今日,是24节气之——雨水。

雨水节气,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过后,气温回暖,下雨增多,此时湿邪易侵入人体,危害健康。

因此,在雨水节气,要注意防湿邪,健脾利湿是关键,不容忽视。

湿气乃万恶之邪。

中医认为,湿邪对人体杀伤力强,很多人春天生病的根源就是湿滞。

湿气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外湿,来自于外界潮湿的气候,空气中的湿邪进入人体。

另一种是内湿,来自人体脾虚产生内湿,脾胃虚弱,影响运化所致。

中医说,脾虚生湿气,而湿气重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雨水过后,重祛湿,出现5大症状,身体已“湿”出病了,别再拖

1:皮肤瘙痒,出油起痘

体内湿气过多,津液在内无法正常运转,会有种往出“冒”的感觉。

经常皮肤瘙痒、易过敏,皮肤爱出油,满面油光,甚至起痘痘,应注意自己是不是湿气重了。

2:舌头厚腻、舌体胖大

很多人,早上起床,会发现舌头边缘有齿痕,此时,需警惕湿气重。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一旦体内湿气重,舌头也会出现异样。

此外,还会伴有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腻等,都说明体内有湿气。

3:大便黏腻,小便浑浊

湿气重的人,排泄系统也会出现异常。

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

体内有湿,大便颜色会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此外,还会出现小便混浊等情况。

4:妇科病反反复复

湿气,能引起妇科病。

《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

可见,湿气对于女性,危害巨大,不仅会让女人痛经,还可能让妇科病反复纠缠。

女性湿气过重,易导致带下病,导致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卵巢早衰、妇科肿瘤等疾病。

5:身体发沉,精力不足

湿气重的人,往往感觉身体沉,提不起劲来,精力不足,人容易疲惫、乏力。

简单三招,健脾祛湿,要坚持

第一种:自制祛湿茶,健脾祛湿

去湿气,一定要注意健脾,脾脏功能强大,才会运化出更多的水湿。

所以,用健脾、利湿的小植物,做茶泡水喝,健脾又祛湿,效果更佳。

自己动手做,白鼓丁薏仁茶,泡水喝,可健脾祛湿,排毒,有益健康。

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马齿苋、白鼓丁、芡实、山楂、淡竹叶,炒熟装入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玉米须,入肝、肾、膀胱经,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白鼓丁,利尿利湿,泄湿热,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红肿痘痘等症,还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湿健脾、祛风胜湿,利肠胃,消水肿。与赤小豆搭配后,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效果更突出。

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它能去除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除困倦。

淡竹叶, 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归脾经,可健脾,有助于祛湿。

几种搭配在一起,去除体内湿气,效果尤佳,不妨试试。

第二招:按揉穴位,健脾利湿

委中穴

委中穴,在腘窝,经常按揉,有助于疏通膀胱经,有助于祛湿排毒。

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用手指指腹,用力点按,再开始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第三招:热水泡脚,促循环

湿气重,用热水泡脚,是有一定作用的。

脚底穴位,非常之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体内排出体内湿寒。

水温度以38~43度为宜,水量摸过脚踝,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还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一点生姜、花椒、艾叶等,一起泡脚。

中医认为,花椒,性辛温,香气浓重,能够祛除寒气,用花椒泡脚,除湿除燥的功能更佳。

热姜水泡脚,则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驱走体内寒气,能散寒、除湿、活血、减少手脚冰凉的情况。

不想湿气重,还要做好这几点:

1、少喝酒

酒精,是湿气的加速器,想要很好的祛湿,一定要少喝酒,能不喝最好。

2、少吃冷饮

冰镇饮料、冰激凌、雪糕等,吃得多,容易导致脾虚。

脾虚,会加重湿气,不利于湿气的排泄,这类冷饮还是要少吃为好。

3、少湿发入睡

晚上洗头后,一定要注意,吹干后,再入睡。

一旦,头发湿漉漉,便开始睡觉,很容易导致湿气入体,危害健康。

4、少久坐

久坐,缺乏运动的人,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

想要减少体内湿气,要注意做适当的运动,帮助身体排出湿毒。

5、多运动

运动排汗,也能去湿气,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并不是出汗越多,对祛湿越有利,大汗反而会伤身,微微出汗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6、多晒太阳

经常晒晒太阳,有助于调补身体阳气,阳气不足,对于体内湿气的排除,十分有益。

7、多艾灸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有助于身体排湿气。

艾灸的时候,可以多艾灸下面几个穴位,祛湿效果加倍。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