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安静

 静草青苑 2020-02-19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性格很温和,管孩子时总是轻声细语,孩子犯了再大的错误,她也不会打骂,看起来没有力度。

可是她的儿女,包括我的妈妈都很愿意听她的话。用外婆的话说,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是用心教出来的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是怎样长大的?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差别有多大,我的两个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

小时候住在农村,好多同学朋友都在一条街上,我的同班同学亮亮就住在我家隔壁,从小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挨打。

放学回家晚一些,他的爸爸二话不说就踢一脚,然后再问原因。考试分数低,他的爸爸撕卷子,把试卷烧火,不让他吃饭。

有一次开家长会,因为亮亮的成绩靠后,他的爸爸就在学校,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打了他一巴掌。

一开挨打的时候他还会伤心的大哭,等到后来时只能听到他爸爸的喊叫声,亮亮只是紧闭着嘴,眼睛充满着怒火看着爸爸不哭也不喊。

与他的遭遇完全相反的是另一个同学小威,他是我们的班长,两个人关系很好

小威的父母永远都是心平气和的模样,有一次他和亮亮玩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老师就跟他们的家长说了情况。

小威的父母来了之后,向老师了解原因,然后轻轻的拉着他去跟老师道歉,然后表示会做出赔偿。然后把小威带到一边,轻声的讲着道理。

这时亮亮的父母到了,没跟老师说几句话就把亮亮拽了过去,踹在腿上,把同学们都吓到了。

现在两个人有着什么差距?

从不挨打的小威,现在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平时待人有礼貌,收入稳定,家庭幸福。

而经常挨打的亮亮呢?初中毕业以后辍学,跟着乱七八糟的朋友打架,还经常离家出走。跟爸爸关系越来越僵,快30岁的他依然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

在他的身上还有很多他爸爸当年的影子,脾气火爆,总是使用暴力。

父母的暴力,是孩子内心永远的伤痛

父母以为让孩子受点“皮肉之苦”他才会不犯错,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孩子的心里只会想着:怎样才会不让家长发现自己犯错,并没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错。而被打后,孩子的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有心里伤痛。

1)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当孩子感受到到来自父母的伤害时,会关闭自己的内心,甚至对父母产生讨厌、怨恨的心理。

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爱着的爸爸妈妈会动手打他,当他犯错时家长帮他改掉,孩子在长大后也许会感激父母。

可是一旦家长频繁使用暴力,孩子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盛怒之下的父母说什么都显得无力。

2)孩子变得性格极端

父母长期对孩子施加暴力,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孩子在父母那里情绪一直是压抑着的,他就选择在其他地方发泄积压的情绪,变得跟父母一样暴力。

与这种情况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孩子变得抑郁,不与人沟通,极其胆小、性格消极。

3)打出来的孩子“口服心不服”

孩子被打后也会听话,乖乖服从家长,可这只是“口服”不是“心服”。这些孩子经常被打以后,做错事情会向父母隐瞒逃避挨打。

作为父母,怎样控制自己打孩子的冲动?

现实中,打孩子的父母多半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那么当我们遇到让自己很生气的情况时该怎么做呢?

孩子或许有他的理由

一件事情当父母觉得孩子错了,或许是因为这种做法在自己的认知中,是不符合正确的行为。

可是当孩子有了他自己的想法后,做一件事也会有他的理由,也许他并不知道是否正确,但家长通过询问孩子想法,去了解他的内心。

动手之前也要考虑后果

曾经有爸爸一巴掌打聋了儿子的耳朵,还有更过分父母的直接让孩子失去了生命。

父母在动手之前想一想这些后果,如果孩子因自己的暴力而受伤,真的舍得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