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乌江自刎时,说的江东八千子弟兵,是如何来的?结局如何?

 洞见历史智谋 2020-02-19

在四面楚歌之际,乌江亭长劝西楚霸王项羽,东渡乌江到江东,伺机东山再起。项羽因曾带八千江东子弟西进攻秦,但无一人生还,愧对他们,认为自己无言面对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乌江自刎,何其悲壮!其八千江东子弟何其忠心!但这赤胆忠诚的八千子弟兵是如何来的呢?下面听我细细道来:

一、威名吴中的项氏叔侄

项羽和季父项梁,均是楚国将门项燕之后。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项梁因杀人,带领项羽避祸吴中(今苏州地区)。项梁因能力出众,经常主持吴中大型的徭役和丧事,结识了很多吴中豪杰;而项羽因身高体大,力能扛鼎,兼之才能勇气出众,也威震吴中。他们两个成为吴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二、会稽郡守殷通的阴暗想法

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全国各地反秦势力风起云涌,很多起义军直接杀死当地的秦国官吏。

会稽郡守殷通,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虽然起义的风潮还没到达吴中,但起义之势已经形成,秦国统治摇摇欲坠。

殷通惴惴不安,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先下手为强。如果不跟上这股潮流,自己有性命之忧,可能会被当地百姓杀死。为了自身安全,必须先控制或收服可能起义的人。

他思来想去,在自己治下,桓楚早就有反秦之心,一直是通缉在逃,一旦他带人回来,将直接威胁我。桓楚又和项梁叔侄关系密切,而项梁叔侄是楚国世家大族后代,仇恨秦国,又曾听说项羽在秦始皇出巡会稽时说过取而代之的话,很明显这两人有造反不轨之心。

如果先控制或笼络好项梁、项羽和桓楚三人,自己就安全了。而且项梁、项羽在吴中也很有威望,他们两个肯听从于自己,起义就有九分把握了。

于是,殷通找了个机会,召见项梁,告诉他自己要起义,想让他和桓楚带兵反秦。项梁听到后,心里暗暗高兴,但借口说只有项羽知道桓楚的去处,自己去通知下项羽,让他亲口告诉您。


三、项氏叔侄的果断决策

项梁心想,郡守殷通只不过是个文官,我堂堂楚国大将之后,如果听从于他,不仅没有脸面,而且百姓也会将我和殷通视为一家,反秦怒火一旦牵连到自己身上,会将我们一起杀死;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如果他让我召回桓楚,只是想将我们三个人杀死,以绝后患。

项梁越想越害怕,他认为这个时候,肯定要起义,但无论如何都不能跟着殷通,现在最好是杀死他,取而代之。当他看到项羽后,简单交代了自己的计划,让侄子看自己的脸色行事。

不久,项梁回去向殷通复命,在殷通召见项羽后,直接让项羽杀死了殷通,并斩杀了殷通府上不少亲信,威慑全府,没有人再敢反抗。


四、组建精锐的八千子弟兵及结局

随后,项梁召集自己所熟知的吴中豪杰,告知他们要一起起事。

紧接着,项梁调发吴中士兵,派人到会稽郡下辖的各县,收编士卒,最后得到了八千个精锐士兵,并安排吴中豪杰担任校尉、军侯和司马,自己为会稽郡守,项梁为裨将,他们攻取下下辖各县。

从此,这江东八千子弟成为项羽反秦的中坚力量,跟随项羽出生入死,但最后全部战死,可悲可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