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是具有我国历史特色的特殊人事管理制度,它是证明我们个人身份、学历、工作等资质履历的重要材料。人事档案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档案的管理及流通,有区域权限制,很多人才市场不具备全国人事权,是典型的地方型人才市场。地方人才市场,除接管其管辖区内档案外,一般不允许接管其管辖区以外的档案。举个例子:某人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而发放房产证的单位为上海市不动产中心,是不是很怪,这个就涉及到管辖权的问题,同样人才市场的管辖权也是如此; 另外,从档案管理的调度讲,档案身份包含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 干部身份:1、档案内有报道证和转正定级表的。一般涉及到的人员是统招(包含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及满足一定条件的留学生归国后,办理了报到证和转正定级手续的。(2016年之后,毕业流动人员已取消);2、干部身份也包含档案内有录干手续的人员。 工人身份:是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做招工手续或者是灵活就业手续的,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很多地区取消了招工或者灵活就业手续,对应的这些地方对于存档人员如果不具备干部身份,就不再要求工人身份认定手续也可以正常存档。但是,如果这份档案流动到要求工人身份的地区存档,即为不合格档案。 总之,以上说明一个问题,国内对于档案的政策没有完全统一,需要以存档地为准。 乐观来看/从另一个角度看,北京是全国要求档案最严格的地方之一,一般一份北京的合格档案在全国的流通转递中就是合格的。而一些不要求工人身份认定最为常见地区的档案,流转到要求严格的地区时,该档案会被判定为不合格档案,不能在此地存档。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如:档案转递手续是否完整、调资调级手续是否完备等,都是衡量档案合格与否的因素,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身份材料多且时间跨度长,需要特别重视。 高校学生档案则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 提供保管档案的服务机构有:各地人才市场,各区、县人才市场及街道办等。按照我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属于国家法定、强制执行、归口管理的公共信息,个人或无档案管理权的单位不得截留和销毁。 档案丢失需进行补档。也就是说,档案材料补办,需回到本人初中(少部分情况需要)、高中、大学及原工作单位,补齐相关证明材料。因为档案未归档会影响到入党、升学、工作等,影响个人评定职称、考研政审、公考政审、劳动保险及日后的离退休手续办理,也会影响到个人出国留学。尤其有考公务员意向的人,档案材料必须齐全,转递手续也必须合格。 人事档案的功能: 入职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和升学、升职时最关键的一步是政审,政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个人档案是否合格。 此外,还有如下情形需要审核人事档案。 一、保留个人原有干部身份; 二、办理工作调动时需要个人档案; 三、参加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需档案确定身份; 四、办理个人退休手续时,要查看档案记录; 五、专业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六、出国政审和公证时,需要查阅个人档案。 七、报名参加一些考试,需要开具存档证明。 八、财产继承需要办理相关档案证明。 九、落户、人才引进等很多需要档案情况证明。 十、以及其他需要档案的情况等等。 |
|
来自: yh8072625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