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用药选择时的10个要点

 不能想却不能忘 2020-02-19

要点1:通常对抗菌药物使用中首先考虑其抗菌谱,实际上“器官特异性”也很重要,如头孢曲松能透过血脑屏障,喹喏酮类能进入前列腺这种"硬疙瘩"等。还有肺部疾病首选甲基强地松龙,因其在肺组织有较高浓度。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到哪里去"。

        要点2:药物在血里运输中,与白蛋白的结合率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意义有:(1)蛋白结合率高,游离的少,即"干活的少,坐车的多",短期“冲击”疗效较差,但持续作用强。(2)危重病患者常白蛋白降低,车少啦,药物游离浓度増高,反而药效增强。(3)血液净化可祛除游离的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影响小。故药物白蛋白结合率与疗效密切相关。

        要点3:药物在组织的分布容积。如胺碘酮表观分布容积非常大,它富集于脂肪组织,到心肌的较少,即"脂肪吃饱后才轮到心肌",故胺碘酮要用负荷量(高达10g)。有机磷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留在血液中含量很少,故常规血液净化对祛除毒物基本无效。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盛药的容器有多大"。

        要点4:药物的pH。有些药物只能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如大环內酯类,故输快了"痛",因输的是"酸",也不能和碱性液体伍用,可能起化学反应并沉淀。反之,有些药物溶解于碱性环境,碱能钝化神经末梢,不痛。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酸碱度"。

        要点5:药物的溶媒。通常有丙二醇,乙醇等,甚至有苯类化合物,溶媒通常是药厂的专利部分,详细部分多不出现在说明书中,甚至药厂推销员也不清楚,但溶媒与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如醇类苯类有肝毒性,乙醇存在双硫仑反应等。故选择药物时要清楚"药物溶于什么东西啦"。

        要点6:药物的渗透压。高渗药物如甘露醇和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已熟知。高渗药物快速注射时,可引起血液一过性渗透压改变,包括视网膜,可出现视物模糊,还可增加心脏负荷。低渗液体可造成溶血和渗透性脱髓鞘病。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高渗、低渗、还是等渗"。

        要点7:药物的半衰期。用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去解释药物代谢,可有一或二个半衰期数据。临床医生关键是从中建立起该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完整概念,从而确定每日几次给药,何时给药,怎样与血液净化等疗法相匹配等。故临床选择药物,要考虑"药物在体內如何运行的"。

        要点8:肺肝在药物灭活中的意义。根据大循环观,肾位于动脉系统终末部分,药物发挥作用 后才排泄。肝位于胃肠吸收系统尾端,口服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后必须能通过肝进入下腔静脉,否则只作用于肝前系统,即门静脉以远之胃肠系统。肺为药物的第二道闸,口服和静脉输入药物必须通过肺,否则只能在肺前系统起作用。如前列地尔在肺中每次循环能灭活70%左右,故其作用局限于治疗肺动脉高压,而对动脉系统的作用有限。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肝肺肾三者在药物清除作用中的巨大差异"。

        要点9:药物分子量和构效关系,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分子量大的,或成树枝状的容易被肝肺"拦截",分子量小的,或呈球样的易被肾"漏掉"。适中的药物才是最优的。如退巿的老贺斯,羟乙基淀粉,分子量太大,结构也像树枝,肺等部位的免疫细胞把它当"外来物"吞噬掉,造成免疫抑制,这是退巿原因之一。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体重和外型"。

        要点10:药物临床应用的长短。时间能证明一切。老药多为好药,否则早淘汰啦。新药应谨慎使用,未知的太多。如阿司匹林有数百年历史,虽有不清楚地方,但基本情况已熟知。降脂药他汀类则不然,应用时间较短,问题不断出现。故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用多久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