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评《题杨颖士西亭》

 乐学高中语文 2020-02-19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这是一首题赠诗,文人雅致,常以文会友,友人新起屋舍、亭阁,好友常为之作序,或赠以诗文。这类诗歌常常表达对新起屋庐的赞美和喜爱,进而表达对主人高尚品格的钦佩和歌颂。白居易的这首《题杨颖士西亭》内容上也是如此,形式上虽为五言律诗,却不同于近体诗当中的五律那般四联八句,该诗为五联古诗。

“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方面突出了西亭的清幽宁静,远离俗世纷扰。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凭轩眺望东南,千山重叠,不见飞鸟,此二句为“远谐尘外踪”的具体描述,再次强调西亭的超乎尘世之外。“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烦襟”为“烦闷的情绪”,“病容”无外乎身体上或心理上的不快外露于脸庞的愁容,但是诗人的这种心绪、愁容终因“竹露” 而“冷”、因“杉风”而“清”。“冷”和“清”在这里可谓是“一语双关”,“冷”本指西亭旁修竹结露的状态,“清”指杉树林中风的清爽“冷”和“清”本为形容词,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使动用法,“竹露”、“杉风”使诗人的“烦襟”、“病容”冷却、消除。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登上西亭,心绪豁然旷达,这与诗人内心的意趣相合,此中真意又与内心感知相逢,流露出诗人对西亭的喜爱与赞美。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诗人结笔以反问的语气拿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山和西亭作比,有此西亭避世隐居,又何必蓬壶峰,再次强调西亭景观的喜爱之情,亦有几分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补充阅读: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思路点拨】根据标题“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可概括出朋友新居落成;根据“长爱街西风景闲”可概括出自己心情闲适;根据颔联可概括出周围景色优美;根据颈联可概括出主人品位高雅;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概括出宾主志同道合(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

【思路点拨】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颔联写院外的远景,颈联写院内的近景;这两联前三句是实景,第四句是虚景。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思路点拨】根据“诗人在此间”(原来诗人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根据“在此间”,可以表现出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闲适,可以表现出他们志趣相同。

【赏析】

    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这首律诗可分三层。首联为第一层,是说诗人长久喜爱街西悠闲的风景,来到窦员外居处突然“开颜”(露出微笑);中间两联为第二层,是说窦员外居处无论院外还是院内景物都非常秀丽幽静;尾联为第三层,是说诗人和窦员外志趣相同。整首诗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道出了不少文人的心声,为我们透露的是诗人对“闲”的生活和情态的欣赏与向往。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这首诗中也能听出作者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