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中华古都,也是中国曾经的佛教文化中心,但凡去杭州的文化人多以参拜北山灵隐寺、南山净慈寺为荣。而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却是南宋故都临安古城四百八十寺的首寺——杭州吴山开宝仁王讲寺,现在世人对此寺已知之甚少,仅将其称之为吴山石佛院。 卍 杭州吴山石佛院造像(开宝仁王讲寺) 唐代诗人杜牧描写唐末金陵的《江南春》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描写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其出处可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载:“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而得映证。而历史往往无独有偶,同样是流亡江南的赵宋王朝,在其都城行在临安古城(今杭州市)也是大建佛寺。南宋吴自牧撰写二十卷《梦粱录》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历史著作,在其卷十五《城内外寺院》记:“城内寺院,如自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以下,大小寺院五十有七,倚郭尼寺,自妙净、福全、慈光、地藏寺以下,三十有一;又两赤县大小梵宫,自景德灵隐禅寺、三天竺、演福上下、圆觉、净慈、光孝、报恩禅寺以下,寺院凡三百八十有五……都城内外庵舍,自保宁庵之次,共一十有三。”由此合计南宋都城临安的佛寺共有486座,在《梦粱录》这本书中能够被点名的必然是当时临安城的著名佛寺,而当时这486座佛寺的首寺是为七宝山开宝仁王寺,北山灵隐寺、南山净慈寺均在其之下,那么这座七宝山开宝仁王寺又有怎样的渊源,现在的近况又是如何的哪?让我们由开宝仁王寺来追忆南北宋朝京都的那些尘封旧事。 卍 杭州吴山开宝仁王讲寺遗址石佛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临安是宋高宗在丢失宋都汴京(今开封市)南逃的临时都城,自此中国开启了南宋时代。杭州作为吴越国的旧都,宋朝开国时,杭州隶属于吴越王钱缪,其家族世代信佛缘深,为防止江南生灵涂炭,当时的吴越王钱俶主动投降于赵宋王朝,并献上了阿育王佛舍利塔以示归顺。宋太宗非常高兴,于宋端拱二年(989)营造了开宝寺塔,此后成就了目前尚在的著名开封开宝寺琉璃塔。(详见善无畏博文《河南开封开宝寺——千年故都的东方之烛,从江南至中原的佛塔奇缘》) 卍 河南开封开宝寺与开宝寺琉璃塔 而靖康一役,汴京(开封)沦入金朝境内,远隔南宋疆域。但汴京依然是宋朝名义上的京师东京,杭州一直只是临时都城——行在。据称,当时在临安的外来移民80%来自河南,因此,汴京对临安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临安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包括社会风尚、节日习俗、文艺、饮食等方面,无不以模仿开封为荣,竭力按照汴京样式建设、改造杭州,正所谓“直把杭州当汴州”,全盘“汴化”。作为支撑帝王百姓精神世界的佛寺自然更加不能例外,“宋南渡时,凡汴京有庙者皆得祀于杭”。由于北宋汴京的沦陷,宋朝皇家佛寺开宝寺也已身陷金国,这让南宋帝王十分感伤。此时,一位随宋高宗南逃的高僧,原汴京开宝寺仁王院慧照大师奏请高宗在临安皇城禁院背靠的吴山七宝山依托吴越国时期的石佛崖壁,复建一处开宝寺,是名“开宝仁王寺”。这座皇寺位于临安城白马庙巷内七宝山脚下,仍旧作为宋朝皇帝们的御用佛事寺院。于是,在杭州吴山上,一座以开宝寺为祖寺的皇家御寺被命名了。 卍 杭州七宝山石佛院铭牌 此历史最有说服力的记载见于南宋度宗咸淳(1265—1274)时期,潜说友所著的地方志《咸淳·临安志》卷七六《寺观·开宝仁王寺》中:开宝仁王寺“在七宝山,先是东京开宝寺,有仁王院僧慧照大法师晔随驾南渡,(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奏请权建于七宝山,主大内祈禳事(如东京典故)。(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始赐敕额,(南宋宁宗)嘉泰甲子(1204)、(南宋理宗)绍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