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头无岸

 johnhake 2020-02-20

               一       

那是一个阴晦的日子。一群人如丧家之犬,凄凄惶惶,失魂落魄,驱车向魏都大梁赶来。车上坐着的是商鞅,还有他的妻儿老小。这位在秦国变法图强、创下不世功业的风云人物,如今已到穷途未路,不得不四处奔逃,寻求立足之处。    

此时,他内心想必充满了悔恨。离魏至秦20多年来,他象一把锐利的尖刀,在秦国赢弱多疾的肌体上切割剜除,使边鄙戎狄之地的秦国一跃成为诸侯强国。他意志坚定,理想执著,目光远大,行事雷厉风行,果断斩决。但他能干事却不善做人,天资刻薄,待人少恩,为做大事甘当小人,甚至不惜出卖朋友,出卖故国,出卖良心。他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大事业,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也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对他始终信任不渝的秦孝公死后,曾经被他处罚过的太子驷继位。商鞅见风声日紧,蛰居自己封地内惶惶不可终日。他知道骂他、恨他、想杀他的人不在少数,自己的死期也许很快就要到了。他已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带着家属老母,踏上逃亡之路。然而,由于商鞅变法,秦国日益强大,诸侯各国怕引火烧身,对他如避瘟神。天不收,地不留,“所逃莫之隐,所归莫之容”,商鞅四处碰壁,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万般无奈中,他想到了自己的故国,希望回归魏国能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他的想法过于天真了。想当年,正是他出卖和欺骗老朋友魏公子卯,导致魏国兵败千里,被迫迁都。即使魏国不惧强秦,宽容有加,又怎么可能接受他这样人品如此低下的小人呢?

   天下之大,除了几个死心塌地的徒属,他再无别的依靠。被他割了鼻子、八年闭门不出的公子虔在背后紧追不舍;曾经拥有的官衔、封号连同十五邑的封地,顷刻间灰飞烟灭。商鞅走投无路,带着为数寥寥的徒属北上击郑,举兵抵抗。可是,他怎么可能是强秦的对手?结果兵败被捕,商鞅被杀于郑,尸体被残忍地车裂。全家被株连族灭,血溅屠刀的还有他白发苍苍的老母。      

二       

商鞅原是卫国的公族,公孙氏,又称为卫鞅或公孙鞅,后受秦孝公封商邑,历史上称之商鞅。他是战国时期法家最成功且影响最深远的实践人物,曾流亡在魏,与魏国有着极深的渊源。    

魏是战国前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率先实行改革,魏文侯任用李悝等变法图强,使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一度称雄于中原。后经魏武侯、魏惠王不断巩固和发展,魏国在诸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霸业得以平稳维持。    

商鞅是李悝的学生,年轻时爱好法家刑名之学,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知道他少有奇才,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要惠王用他为相。见魏王默然不语,公叔痤又特地提醒惠王说,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掉,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   

梁惠王走后,公叔痤又把商鞅叫来,对他说:“我已向惠王推荐你为相,惠王没有表态。后来我对惠王说,如果不用你,便杀掉你。他似乎同意了我的意见。你赶快想办法走吧!”商鞅听后却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惠王既不按您的意见重用我,又怎能按您的意见杀掉我呢?”所以他暂时留在魏国没走。     

梁惠王果然并没有把商鞅当回事。他以为公叔痤病重,在说胡话,还对身边的人说:“公叔痤真病得糊涂了,竟让我重用那个卫国来的流亡小子来管理国家大事,岂不太荒谬吗?” 

  战乱年代,人才的得失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亡,有时失一贤才甚至有可能失去天下。梁惠王不能识人善任,让一个千古难寻的治国之才轻易地从手中漏掉了,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不久,公叔痤告别人世。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千里迢迢投奔秦国,得到赏识和重用。商鞅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秦国由弱变强,国势蒸蒸日上。魏国的灾难也就为期不远了。      

三       

商鞅投奔秦国,并非一帆风顺。他离魏入秦,起初住在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家里。头两次晋见孝公,他力劝孝公仁义治国,行所谓帝王之道,孝公听得心不在焉,直打瞌睡。事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太迂腐了。”等到第三次晋见,商鞅改变策略,大谈富国图霸之术。秦孝公听得饶有兴趣,不知不觉把膝盖向席前移动,靠近对面的商鞅。秦孝公一连与商鞅谈了好几天,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决定重用商鞅,改革旧制,富国强兵。    

是改革都会有阻力。商鞅的变法主张在群臣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效法古人就没有错误,遵守旧礼就没有奸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的政教不同,我们效法哪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拘守谁的礼制?治世不必一以贯道,理国不必拘泥古法,而应当“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通过激烈地论争,秦孝公坚定了变法修刑的决心,不再犹豫疑惑。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为取信百姓,商鞅命人在城南门立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能将这根木头从南门移到北门,就奖赏十金。一时间百姓轰动,人人都来探头观望,但恐是戏言,无人应募。商鞅接着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扛起木头放到北门,商鞅如数赏给五十金。此事传开,百姓奔走相告,说国家不欺百姓,令出必行,言而有信。商鞅商鞅趁热打铁,颁布新法条令。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推行县制,制定秦律„„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变法使秦国突飞猛进,矛头所向,势如破竹。商鞅为相10年后,“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四       

秦国日益富强,引起了魏国的警觉。为联合各国共同对付秦国,魏惠王两次会盟诸侯。秦孝公闻知非常惊恐,忙召商鞅商议对策。商鞅提出借刀杀人之计,建议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秦孝公听从了商鞅的对策,派他出使魏国。见到魏惠王,商鞅大灌迷魂汤,说得魏惠王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商鞅趁机劝魏惠王释秦攻齐,自称为王。魏惠王利令智昏,兴致勃勃地按照周天子的礼制准备舆服仪仗,修筑宫殿,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盟。此举遭到了各国的强烈不满,韩、齐、楚等国相继对魏开战,“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魏国成了众矢之的,先后败于桂陵、马陵,损兵折将,四面楚歌,由此盛极而衰。    

魏国地处山势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以黄河为界,有利时可以向西犯秦,不利时可以向东发展。商鞅审时度势,告诉秦孝公,魏国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将来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他认为秦国已逐步强盛起来,魏国已引起诸侯攻击,可趁机攻魏。魏国不能抗秦,必定向东迁移。魏国一旦东移,秦国也就占了黄河与崤山的险要地势,有利于控制山东诸侯,就可以削弱并逐步摧毁魏国,成就帝王之业。 

  公元前340年,秦孝公见时机成熟,让商鞅率兵攻魏。魏惠王派公子卯领兵迎战。两军对峙,商鞅给公子卯送信说:“当初我在魏国时与公子很要好,现在各为两国将领,都不忍心攻击对方。我想与公子会见,订定盟约,痛饮几杯,然后各自罢兵,让秦魏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公子卯不知其中有诈,欣然前往。商鞅却在帐设下埋伏,突然出袭擒获公子卯,然后再乘机猛攻,大败魏军,夺其安邑,打得魏国元气大伤。魏惠王割河西之地献秦求和,被迫迁都大梁,由此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经此一劫,魏惠王懊悔至极,忿慨地说:“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却因此大功,受封于商15个邑,号为商君。      

五       

商鞅认为法令是为治之本,仁义不仅不足以治天下,而且还会削弱国力。他崇尚严刑峻法,主张“任其力不任其德”、“不贵义而贵于法”。他制法严厉,苛虐残酷,取死之刑多如牛毛,施用凿顶、抽肋、镬烹等多种残忍至极的杀人方式。他还设连坐之法,一人犯罪,亲邻株连,犯罪之人鱼贯于途,时常触目可见。    

商鞅变法遭到了强烈抵制,数以千计的人来到国都抨击新法。反对派以太子的两位师傅公子虔、公孙贾为首,他们为阻挠新法,故意唆使太子犯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人人都得遵守。现在太子犯了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于是,公子虔被割鼻,公孙贾的脸上被刺字,不少反对者被残杀。    

商鞅只知法治,不恤人情,致使许多人不满和仇恨。商鞅怕人谋刺,每次出门都带许多卫士,带甲束戈,如临大敌。当时有个名叫赵良的游士,特来求见商鞅,列举古来贤德仁义待民而得成功的史实,劝他爱惜百姓。他告诉商鞅:“秦国人对你恨透了,你的寿命象早晨的露水一样长不了,你不如退还封邑,隐居到偏僻的地方去种庄稼。”还说:“你不要仰仗国君为你撑腰,国君一旦死去,你的灭亡翘着脚就可以等到。”然而,此时的商鞅,势焰薰天,威风八面,又怎能为一游士所说动?况且,他的所作所为既结怨于贵族宗室,又招致百姓的仇恨,人心失尽,积怨太深,即使他心有所动,想回头也显然也为时太晚了。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公子虔等人告商鞅“欲反”,商鞅闻讯逃亡。逃至边关,想找旅店住宿,店主不知他是商鞅,见他未带凭证,拒绝说:“商君有令,留宿没有凭证的客人要受连坐。商鞅想到魏国去,对他深怀仇恨的魏国人说他是魏国之仇、秦国之贼,拒绝他入境。商鞅作法自毙,走投无路,最后举后被迫举兵反抗,结果遭五牛分尸。 

     六       

秦是在周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尽管一度称霸西戎,但与诸侯强国相比,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得多。商鞅变法之际,黄河以东强国有六,淮泗之间有小国十余,华夏诸侯视秦为夷狄。秦孝公迫切希望秦国迅速强盛起来,可谓求才若渴。    

商鞅没有令孝公失望。他的变法实践,在战国后期各诸侯国变法潮流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秦国富强和统一六国的基础。但事业的成功并未改变他的人生悲剧,而且加重了他命运的悲剧色彩。究其原因,不能不说,这也许是做人与行事之间激烈冲突的结果。 

   商鞅行严刑峻法,刻薄寡恩,严酷的法律令人畏惧。他出卖良心去附会政治,抛弃价值去迎合权势,为干成大事把自已的名誉和人格都弃之不顾了。他的所作所为遭天怒人怨,为千人所指万人所骂,他的人生结局自然也是自食其果。无论何时,无论胸怀怎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如果你肆意践踏为人最基本的道义和良知,放弃,那么,等待你注定是悲惨末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