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史记(卷68):商君列传第八

 fuhaizhenren 2022-08-29 发布于浙江
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庶孽公子不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公子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女。周朝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其他儿子都叫“公子。”,名鞅,姓公孙氏公孙氏先秦时期姓和氏有区别。表示同一血缘关系的部族符号叫姓由姓又衍生出的分支叫氏后来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公孙氏表示是诸侯的分支。,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姬姓卫国是周文王封康叔的地方商鞅是卫君的后裔故姓姬。刑名之学指先秦以申不害为代表的一个法家学派讲求名与实的关系。,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然。

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屏人让手下人退避。屏“摒”。“王即不听用鞅不听用鞅不接受重用商鞅的建议。听接受。,必杀之,无令出境无令出境不要让他到外国去。令使让。境国境。”王许诺而去许诺应允赞同。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座召鞅谢曰告诉。“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谈到。若你。,王色不许我表情脸色。。我方先君后臣现在。,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迅速赶快。,且见禽且见禽将要被捉拿。且将要。禽“擒”逮捕。

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用君之言任臣意为听从您的建议重用我。,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怎么。”卒不去终于。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惠王既去离开。,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令寡人句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寡人诸侯王的自己谦称谓寡德之人的意思。听治理。,岂不悖哉(bei)糊涂荒谬。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段意】:介绍商鞅的身世及在魏国不被重用的情况。公叔座为了魏国的利益,主张不重用商鞅就杀掉他,不能让他到其他诸侯国去,以免将来危害魏国。商鞅沉着冷静,认识到魏惠王目光短浅,既然不听公叔座重用商鞅的建议,也不会听公叔座杀商鞅的话,没有离开魏国。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秦孝公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君。,将修穆公之业修穆公之业重整秦穆公的霸业。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君。,东复侵地东复侵地向东面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当时孝公刚即位不久无大的战事当为三年前秦献公大破魏军事。,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孝公句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因通过。景监姓景的太监。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良久很久。,孝公时时睡时时睡不时地打瞌睡。时时经常不时地。,弗听。

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怒景监生气地斥责景监。“子之客妄人耳妄人狂妄自大的人。,安足用邪安足用邪怎么配委以重任呢值得配。”景监以让卫鞅责备责怪。

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帝道传说中五帝的治国谋略和方法。,其志不开悟矣其志不开悟他的心还没觉悟。”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益愈比上一次更厉害。,然而未中旨中旨符合孝公的心意。

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王道用仁义统一天下的道理。。请复见鞅。

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善之意为认为是正确的。。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好。,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霸道与王道抗对用武力权势指挥天下的道理。,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确实。,我知之矣。

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不自知句不知不觉地在席上把膝盖向前挪动。。语数日不厌不厌不嫌时间长。厌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适合符合。吾君之欢甚也吾君之欢甚也我们孝公很高兴。

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以帝王句意为用帝王之术与上古三代的历史做比较。比比较。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而君曰:'久远久远时间太长。,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各以其身句意为各自在他们活着时就名扬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邑邑“悒悒”愁闷不愉快。’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强国之术使国家强盛的方法。,君大悦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比德句与殷周的功业道德相媲美。殷指成汤。周指周文王、周武王。

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段意】:写商鞅西入秦,依靠景监的介绍得见孝公,以强国之术游说孝公成功。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变法:改革法律制度。】,恐天下议己【议己:议论自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行无名:行动犹豫不决的人不能成名。】,疑事无功【疑事无功:做事不决断的人建立不了功业。疑,犹豫,不自信。】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有高人之行者:有比一般人品德好(高尚)的人。】,固见非于世【固见非于世:意为本来就会受到世俗之人的非议。非,非难,责怪。】;有独知之虑者【独知之虑:有独到的见解和谋虑。】,必见敖于民【见敖于民:被一般的人所嘲笑。敖,同“嗸”(ao),戏弄,取笑。】。愚者闇于成事【闇于成事:对别人已取得成功的事还不明白其所以然。闇,同“暗”。】,知者见于未萌【见于未萌: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看到苗头。萌,发端,开始。】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民不可句:意为百姓不能与他们事前商量如何开始,但他们却乐于享受成果。虑始,事前商量。乐成,乐于享受成果。】。论至德者不和于俗【至德:最高的品德。不和于俗:不随从时俗。和(he):跟着唱。】,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不谋于众:不与众人谋划。】

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是以:所以。】,不法其故【不法其故:不效法原来的旧制度。法,效法,遵守。】;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不循其礼:不遵循原来的礼制。】”孝公曰:“善。”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

甘龙曰【甘龙:孝公的大臣。】“不然【不然:不是这样。】。圣人不易民而教【圣人句:意为圣贤之人不改变原有的风俗另外推行教化。教,教化。】,知者不变法而治【不变法而治:聪明的人不变更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因民而教【因民而教:根据百姓原有的风俗来教化。】,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缘法而治:遵循旧有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缘,沿袭。】,吏习而民安之【吏习句:意为官吏习惯百姓安心。】

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故俗:旧俗。故,旧。】,学者溺于所闻【溺于所闻:局限于自己的狭隘见闻。溺,沉溺,拘泥。】。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居官守法:意为处在一定职位,遵循原有法度。】,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非所与句:意为不是能与之讨论旧法度以外的事情。指变法。】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

三代不同礼而王【三代句:三代礼制不同却都能称王天下。三代,指夏、商、周。】,五伯不同法而霸【五伯句:五霸法度不一样却都能称霸诸侯。伯,通“霸”。五伯,即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智者作法【作法:制定法律。】,愚者制焉【制:被控制,被管束。】;贤者更礼【更礼:改变旧礼制。】,不肖者拘焉【不肖者句:意为没能力的人被礼制束缚。不肖,没才干,没本事的人。】

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曰【杜挚:秦孝公时大臣。】“利不百【利不百:利益好处达不到百倍。】,不变法;功不十【功不十:没有十倍的功利。】,不易器【不易器:易,改换;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法古无过【法古无过:效法古代礼制没有错。】,循礼无邪【循礼无邪:遵循古时礼法正确。邪,不正当。】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治世不一道:治理天下不必用同一种方法。】,便国不法古【便国:对国家有利。】。故汤、武不循古而王【汤、武:成汤和周武王。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姓姬,名发,周朝的开国君主。】,夏、殷不易礼而亡【夏、殷:指夏桀和商纣王。桀,名履癸,夏朝的亡国之君。纣,名辛,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

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反古者不可非【反古者不可非:违反古代法度的人不应受到责怪。】,而循礼者不足多【不足多:不值得赞扬。多,称赞,肯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左庶长:秦官职名,秦国第十等爵。】,卒定变法之令【卒:终于。】

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令民为什伍【什伍:指把百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地组织起来。】,而相牧司连坐【连坐:什伍中一家有罪,其他各家如不举报,则都按与罪犯同罪处罚。相牧司:相互监督。】。不告奸者腰斩【不告句:意为不告发违犯法令的令将被处以腰斩的刑罚。奸,犯法。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从腰部斩断的死刑。】,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与斩敌句:指与斩杀敌人一样受到奖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匿:隐藏,包庇。】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分异:意为分家。】,倍其赋【倍其赋:加倍征收赋税。】。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lu):标准,条例。】;为私斗者【私斗:为私事相争斗。】,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被刑:加以处罚。】

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僇力本业【僇(lu)力本业:意为尽力从事农业生产。僇力,同“戮力”,尽力。本业,指农桑根本事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复其身:免除本人的赋税徭役。复: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末利:指商业。古代重农抑商,故云。怠,懈怠,懒惰。】,举以为收孥【举以为收孥:意为全部没人官府为奴婢。举,全,尽。】。宗室非有军功论【宗室:指国君的家族。】,不得为属籍【属籍:家族的花名册。】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各以句:各按等级次序占有田宅。名,占有。差次,差别,次序。】,臣妾衣服以家次【臣妾衣服句:奴仆所穿的衣服样式各随其主人爵次等级的高低来定。家次:家族的等级。】。有功者显荣【显荣:显达荣耀。】,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芬华:芬芳荣华,比喻显荣。】

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令既具【具:完备。】,未布【布:宣告,公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国都市南门:国都集市的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募:广泛征求。置:安放。】。民怪之【怪之:以之为怪。】,莫敢徙。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金:古时重量单位,一金即一镒,一镒为二十两。】,以明不欺。卒下令。

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令行于民期年【期(ji)年:一整年。期,周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秦民句:秦国百姓到国都告新法令不便利的数以千计。】。于是太子犯法【于是:在这时。是,通“时”。】。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将法太子:准备按法律规定处罚太子。】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君嗣也【君嗣:国君的继承人。嗣,继承。】,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刑其句:惩罚他的老师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黥(qing):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然后涂上黑色使之永留痕记的刑法。】。明日,秦人皆趋令【趋令:遵守法令的要求。趋,趋向,趋附。】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道不拾遗:路上遗失的东西无人拾取。】,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怯:畏惧,害怕。】,乡邑大治【大治:治理得宜,政治安定。】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乱化之民:扰乱国家秩序反对推行新法的百姓。乱,扰乱。化,风俗,教化。】”尽迁之于边城【边城:边远的城邑。】。其后民莫敢议令【议令:谈论新法。】

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大良造:秦官名,又称大上造,秦的第十六爵,步兵的最高将领。】,将兵围魏安邑【安邑:魏的前都城,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降之【降之:意为订立和约。】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冀阙:宫阙名,又名魏阙,公布法令的地方。】,秦自雍徙都之【雍:秦故都,在今陕西凤翔。都之:以咸阳为国都。】。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同室内句:禁止父子兄弟等在同一间房屋内住宿休息。】

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集小句:意为把小乡镇合并起来设置县这种行政单位。集,合并,聚集。】,置令、丞【令:一县最高的行政长官,即一县之长。丞:县令的副手。】,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阡陌封疆:意为废除井田制,重新划定地界。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曰阡,东西谓陌。封疆,地界。】,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平斗桶句:意为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的标准。即统一度量衡。平,统一。】

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劓(yi):割掉鼻子的刑罚。】。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天子致句:周天子送祭肉给秦孝公。致,送。胙(zuo),祭祀用的肉,祭后分送给参加祭祀的人,表示尊宠。】,诸侯毕贺【毕贺:全都来祝贺。】

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其明年【其明年:这件事的第二年。】,齐败魏兵于马陵【马陵:齐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虏其太子申【虏其句:俘获魏太子毕申。虏,俘获。】,杀将军庞涓【庞涓:魏大将,为齐将孙膑、田忌所败,自杀于马陵。】。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腹心疾:比喻严重的祸患。】,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

第二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将军庞涓。下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象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魏居岭阨之西【岭阨之西:山峰险要的西边。】,都安邑,与秦界河【界河:以黄河为界。】,而独擅山东之利【独擅句:独家拥有崤山以东的利益。】。利则西侵秦【利则句:条件有利时就向西进攻秦国。】,病则东收地【病则句:国力衰弱或条件不利时还可向东侵占赵、齐诸国的地盘。】。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赖:依靠。盛:兴旺发达。】

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有利就向西进犯秦国,没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大破于齐句:魏国过去被齐军打得大败。指公元前353年齐田忌、孙膑围魏求赵,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大破魏军事。】,诸侯畔之【畔之:指背叛魏国。畔,通“叛”。】,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不支秦:对抗不了秦国的进攻。支,支持,支撑。】,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东乡句:向东发展控制各诸侯国。乡,通“向”。】,此帝王之业也。

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

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公子卬:魏国诸公子。】。军既相距【相距:相互对峙。】,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遗(wei):赠送,给予。书:信。】

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卬送来一封信,写道:

“吾始与公子欢【始:当初。】,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面相见:当面会见。】,盟【盟:立誓缔结和约。】,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

“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

会盟已【已:完毕。】,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伏:埋伏,藏匿。甲士:指全副武装的士兵。】,因攻其军【因:趁机。】,尽破之以归秦。

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数破句:屡次被齐国和秦国打败。破,打败。】,国内空,日以削【日以削:一天比一天削弱。日,天天。】,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河西之地:黄河以西的地区。】

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

而魏遂去安邑【去:离开。】,徙都大梁【徙都大梁:把国都迁到大梁。大梁,今河南开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恨:怨恨,遗憾。】”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於(wu)、商十五邑:把商、於之地共十五邑赐给商鞅作封地。故於邑在今陕西商县西约二百里,故商邑在今陕西商县东九十里。】,号为商君。

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段意】:写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驳斥了甘龙、杜挚等反对派的论调,决定变法,以及变法的具体内容和通过变法对内对外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怨望:内心怨恨不满。望,责备,埋怨。】。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孟兰皋:人名。】,今鞅请得交【请得交:希望能交朋友。得,可以,能够。交,结识。】,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弗敢愿:不敢有这个奢望。】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

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推贤句:举荐贤才,那么拥护你的就会自然依附。戴,拥护,拥戴。】,聚不肖而王者退【聚不肖句:让小人聚集身边,有统一天下才能的人就会隐退。】’仆不肖,故不敢闻命【闻命:受命,受教。】。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位句:意为不是你应得到的位置而占据其上叫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听:体会。】,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

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子不说句:我对秦国的治理你不满意吗?说,通“悦”。与,通“欤”。】”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反听句:对外能听取他人意见的叫聪。】,内视之谓明【内视句:能内自省察叫明。】,自胜之谓强【自胜句:能自我克制叫强。】

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

虞舜有言曰【虞舜:即舜,又名重华,传说中的有虞氏君主。有虞氏是我国夏代之前的一个王朝。】'自卑也尚矣【自卑也尚矣:谦虚而自处卑下的人更显得高尚。】’君不若道虞舜之道【道虞舜句:用虞舜的主张引导自己。道,同“导”,引导。】,无为问仆矣【无为:没有用。】

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戎翟之教:西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同室而居:指不分男女老幼都住在一间房屋里。】。今我更制其教【更制其教:改变原来的习惯建立新制度。】,而为其男女之别【男女之别:男女之间有区别。】,大筑冀阙【冀阙:宫阙名,公布法令、告示的地方。】,营如鲁卫矣【营如鲁卫:意为把秦国经营治理得与鲁国、卫国一样文明。】。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孰与五羖(gu)大夫贤:我与五羖大夫比哪一个贤能?五羖大夫,指春秋秦穆公时大夫百里奚。羖,黑色的羊。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国灭亡后逃到楚,又被以五张羊皮的身价卖到秦国,为别人养牛,为秦穆公发现,委以重任。】

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

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借指珍贵的东西。】;千人之诺诺【诺诺:连声应答。唯命是从之意。】,不如一士之谔谔【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武王谔谔以昌【武王谔谔以昌:意为周武王因能听取大臣的直言进谏而使周昌盛起来。】,殷纣墨墨以亡【殷纣句:意为纣王不能纳谏,至使群臣缄默不语,不敢说话,商也因之灭亡。墨墨,通“默默”。一说纣王极其昏暗导至国家灭亡。墨墨,极其昏暗。】。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终日正言而无诛:意为整天规谏而不受到惩罚。正言,指用端正的语言劝谏。】,可乎?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合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

商君曰:“语有之矣【语有之:古语曾说过。】,貌言华也【貌言华:华而不实的话空泛无用。】,至言实也【至言实:正直忠实的话才符合实际有用处。】,苦言药也【苦言药: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甘言疾也【甘言疾:谄媚奉承的话可使人生出疾病。】。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之药:是我商鞅的治病良药。】。鞅将事子【事子:奉事你。事,侍奉。】,子又何辞焉!

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

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荆之鄙人:楚国边远地方的人。荆,楚国的别名。鄙,边远的城邑。】。闻秦穆公之贤而愿望见【愿望见:希望能见到秦穆公。】,行而无资【行而无资:出发而没有路费。资,钱财,路费。】,自粥于秦客【粥(yu):通“鬻”,卖。】,被褐食牛【被褐食牛:意为穿着粗毛布短衣喂牛。被(pi),穿在身上。褐,粗毛布短衣。食(si),饲养,给……吃。】。期年【期年:整一年。】,穆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举之牛口之下:意为从喂牛的地方提拔起来。举,推荐。】,而加之百姓之上【加之百姓之上:意为去管理百姓。】,秦国莫敢望焉。

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三置句:三次立置晋国国君。指穆公时晋国内乱,穆公先后帮助立晋惠公夷吾、怀公圉、文公重耳为国君。】,一救荆国之祸【一救荆句:一次解除楚国造成的灾祸。指公元前六三一年的城濮之战。救,解除。】。发教封内【发教封内:兴起教育,加强边境防卫。】,而巴人致贡【巴人致贡:巴国人送来贡品。巴,当时的诸侯国,在今四川东部地区。】;施德诸侯【施德诸侯:各诸侯国都得到恩惠。】,而八戎来服【八戎来服:各戎族来表示臣服。八戎,泛指秦国西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国家。】

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

由余闻之【由余:人名,穆公时秦大夫。原为戎臣,秦用计使降秦,用为上卿,协助穆公伐西戎,灭国十二。】,款关请见【款关请见:叩关求见。款关,叩关,叩门。】。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劳不坐乘:十分辛劳但不乘坐车辆。】,暑不张盖【暑不张盖:意为虽然很热从不用伞盖。盖,车盖,可遮阳光。】,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从车乘:没有车辆跟随。从,跟随。】,不操干戈【不操干戈:没有手持武器的卫士保护。操,持,拿。干戈,指兵器。】,功名藏于府库【功名藏于府库:意为记载功名的竹帛,存放在国家的府库里。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器的仓库。】,德行施于后世【施(yi)于后世:延续到后代。施,延续。世,代。】

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春者不相杵:捣米的人不再用歌唱以助杵。古代舂米时唱歌以减轻劳累。这里说人们为哀悼百里奚不再歌唱。杵,舂米用的木棒或石棒。】。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嬖(bi)人:受宠的近臣。主:引荐的人。】,非所以为名也【非所以名:意为不是求取名声应走的路。】

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不以百姓为事:意为不重视百姓的疾苦。】,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残伤民以骏刑:谓用严刑峻法残伤百姓。骏刑,即峻刑。骏,通“峻”。】,是积怨畜祸也【畜:意同“蓄”。】。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教之化民句:意谓执政者身体力行的教育作用比下命令要有力量得多。】,民之效上也捷于令【民之效句:谓百姓的仿效比执行命令还迅速。】

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

今君又左建外易【左建外易:谓用不正当的方法建立权威,所变之法违背道理。】,非所以为教也【非所以句:意为不是教化百姓的方法。】。君又南面而称寡人【南面句:春秋战国时期,凡有封地的人都可南面而坐,口称寡人。商鞅封有商於十五邑,号商君,故有此行为。】,日绳秦之贵公子【日绳句:意为天天用法令察纠制裁秦国的贵公子。绳,纠正。】

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诗》曰【诗曰:指《诗经·鄘风·相鼠》篇。】'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何不遄(chuan)死:为什么不快点死掉。遄,疾速。】’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非所以为寿:不是用来延长寿命的办法。】。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杜门:闭门。】,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祝懽:人名,太子的师傅。】

《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

《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诗曰“得人者兴”两句:当是佚诗,今本《诗经》里无此诗句。】’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得人:赢得人心。】。君之出也,后车十数【后车:侍从的车辆。】,从车载甲【从车载甲:跟随的兵车上乘坐着全副武装的兵士。甲,全副武装的士兵。】,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多力句:意为挑选力气大肌肉健壮的人在车右陪乘。骈胁:肌肉强健,显不出胁骨。骖乘:在车上右边陪乘的人。】,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持矛句:意为手持矛戟等武器的武士在车的两旁奔跑护卫。闟(xi)戟,长戟。趋,跑。】。此一物不具【一物不具:上述诸多事物有一样不具备。具,全。】,君固不出。

《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恃:依靠。今《尚书》中亦无此二句。】’。君之危若朝露【危若朝露:意为像早晨的露水很快被太阳晒干一样危险。】,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归:归还。十五都:商於之地共有十五邑,故云。】,灌园于鄙【灌园:从事田园活动。】,劝秦王显岩穴之士【显:显露。这里意为起用、推荐。岩穴之士:指隐居山林的贤士。】,养老存孤【养老存孤:意为让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无父兄的孤儿有所抚养。】,敬父兄,序有功【序有功:按秩序奖赏那些有功勋的人。】,尊有德,可以少安【少安:稍为安全。少,稍微。】

《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宠秦国之教:谓偏爱秦国变化后的风俗。宠,偏爱。】,畜百姓之怨【畜百姓之怨:聚积百姓的怨恨。畜(xu),积聚,储藏。】,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宾客句:意为捐弃宾客不再是个国君。捐宾客,死的委婉说法。】,秦国之所以收君者【收:逮捕。】,岂其微哉【微:不明显,不显露。】?亡可翘足而待【翘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脚跟踮起,重心前移,坚持不久,故意为时间很短。】”商君弗从。

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段意】:写赵良对商鞅的劝告,要求商鞅急流勇退,让出封地,到边远的地方隐居,不然将危在旦夕。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后五月:指赵良劝说商鞅后又过了五个月。】,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公子虔之徒:与公子虔同类的人。】,发吏捕商君【发吏:派遣官吏。】。商君亡至关下【关下:关口之下。一说关即函谷关。】,欲舍客舍【欲舍客舍:准备住在客舍里。舍,住宿。客舍:旅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客人:客舍的主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舍人句:意为收留无凭证住宿的人要连坐。舍人,留人住宿。验,凭证,证据。】”商君喟然叹曰【喟然:伤感的样子。】“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为法句:意为制定法令的弊病竟到这个地步!敝,通“弊”。一,竟然。】

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去之魏【去之魏:离开秦国来到魏国。】,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弗受:不接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之贼:秦国的敌人。贼,指敌人。】。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内秦:送返秦国。内,返。】

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走商邑:谓商鞅无路可走,只好逃回自己封地。】,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与其徒属句:与他的部下出动私兵往北去袭击郑。徒属,部下。郑,今陕西华县。】。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黾池:郑地名,在今河南渑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秦惠王:名驷,孝公的儿子。车裂:即五马分尸,用车撕裂身体让人致死的酷刑。徇(xun):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灭:灭亡。】

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段意】:写秦孝公死后,商鞅为反对派诬蔑,被横加罪名惨遭杀害的经过。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天资:天性,天赋。】。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迹:考察,考索。干:求取。】,挟持浮说【挟持浮说:意为怀抱着虚浮不实的主张。】,非其质矣【质:本性,真实心意。】

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发明:启发,揭示。】

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开塞》、《耕战》书:今本《商君书》有《开塞》、《农战》两篇,论述刑罚、奖赏、农耕、战法等内容。】,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卒受句:意为终于在秦国遭受到不好的名声。】,有以也夫【有以:有其原因。】

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段意】:这段写司马迁的评论。司马迁尖锐地批评了商鞅的刻薄少恩和滥用刑罚。

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庶孽公子不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公子没有继承权的贵族子女。周朝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其他儿子都叫“公子。”,名鞅,姓公孙氏公孙氏先秦时期姓和氏有区别。表示同一血缘关系的部族符号叫姓由姓又衍生出的分支叫氏后来姓氏逐渐合而为一。公孙氏表示是诸侯的分支。,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姬姓卫国是周文王封康叔的地方商鞅是卫君的后裔故姓姬。刑名之学指先秦以申不害为代表的一个法家学派讲求名与实的关系。,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然。

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屏人让手下人退避。屏“摒”。“王即不听用鞅不听用鞅不接受重用商鞅的建议。听接受。,必杀之,无令出境无令出境不要让他到外国去。令使让。境国境。”王许诺而去许诺应允赞同。

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

公叔座召鞅谢曰告诉。“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谈到。若你。,王色不许我表情脸色。。我方先君后臣现在。,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迅速赶快。,且见禽且见禽将要被捉拿。且将要。禽“擒”逮捕。

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用君之言任臣意为听从您的建议重用我。,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怎么。”卒不去终于。

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惠王既去离开。,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令寡人句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寡人诸侯王的自己谦称谓寡德之人的意思。听治理。,岂不悖哉(bei)糊涂荒谬。

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段意】:介绍商鞅的身世及在魏国不被重用的情况。公叔座为了魏国的利益,主张不重用商鞅就杀掉他,不能让他到其他诸侯国去,以免将来危害魏国。商鞅沉着冷静,认识到魏惠王目光短浅,既然不听公叔座重用商鞅的建议,也不会听公叔座杀商鞅的话,没有离开魏国。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秦孝公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君。,将修穆公之业修穆公之业重整秦穆公的霸业。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君。,东复侵地东复侵地向东面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当时孝公刚即位不久无大的战事当为三年前秦献公大破魏军事。,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孝公句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因通过。景监姓景的太监。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良久很久。,孝公时时睡时时睡不时地打瞌睡。时时经常不时地。,弗听。

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怒景监生气地斥责景监。“子之客妄人耳妄人狂妄自大的人。,安足用邪安足用邪怎么配委以重任呢值得配。”景监以让卫鞅责备责怪。

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帝道传说中五帝的治国谋略和方法。,其志不开悟矣其志不开悟他的心还没觉悟。”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益愈比上一次更厉害。,然而未中旨中旨符合孝公的心意。

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王道用仁义统一天下的道理。。请复见鞅。

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善之意为认为是正确的。。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好。,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霸道与王道抗对用武力权势指挥天下的道理。,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确实。,我知之矣。

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不自知句不知不觉地在席上把膝盖向前挪动。。语数日不厌不厌不嫌时间长。厌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适合符合。吾君之欢甚也吾君之欢甚也我们孝公很高兴。

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以帝王句意为用帝王之术与上古三代的历史做比较。比比较。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而君曰:'久远久远时间太长。,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各以其身句意为各自在他们活着时就名扬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邑邑“悒悒”愁闷不愉快。’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强国之术使国家强盛的方法。,君大悦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比德句与殷周的功业道德相媲美。殷指成汤。周指周文王、周武王。

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段意】:写商鞅西入秦,依靠景监的介绍得见孝公,以强国之术游说孝公成功。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变法:改革法律制度。】,恐天下议己【议己:议论自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行无名:行动犹豫不决的人不能成名。】,疑事无功【疑事无功:做事不决断的人建立不了功业。疑,犹豫,不自信。】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有高人之行者:有比一般人品德好(高尚)的人。】,固见非于世【固见非于世:意为本来就会受到世俗之人的非议。非,非难,责怪。】;有独知之虑者【独知之虑:有独到的见解和谋虑。】,必见敖于民【见敖于民:被一般的人所嘲笑。敖,同“嗸”(ao),戏弄,取笑。】。愚者闇于成事【闇于成事:对别人已取得成功的事还不明白其所以然。闇,同“暗”。】,知者见于未萌【见于未萌: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看到苗头。萌,发端,开始。】

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民不可句:意为百姓不能与他们事前商量如何开始,但他们却乐于享受成果。虑始,事前商量。乐成,乐于享受成果。】。论至德者不和于俗【至德:最高的品德。不和于俗:不随从时俗。和(he):跟着唱。】,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不谋于众:不与众人谋划。】

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是以:所以。】,不法其故【不法其故:不效法原来的旧制度。法,效法,遵守。】;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不循其礼:不遵循原来的礼制。】”孝公曰:“善。”

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

甘龙曰【甘龙:孝公的大臣。】“不然【不然:不是这样。】。圣人不易民而教【圣人句:意为圣贤之人不改变原有的风俗另外推行教化。教,教化。】,知者不变法而治【不变法而治:聪明的人不变更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因民而教【因民而教:根据百姓原有的风俗来教化。】,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缘法而治:遵循旧有的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缘,沿袭。】,吏习而民安之【吏习句:意为官吏习惯百姓安心。】

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故俗:旧俗。故,旧。】,学者溺于所闻【溺于所闻:局限于自己的狭隘见闻。溺,沉溺,拘泥。】。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居官守法:意为处在一定职位,遵循原有法度。】,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非所与句:意为不是能与之讨论旧法度以外的事情。指变法。】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

三代不同礼而王【三代句:三代礼制不同却都能称王天下。三代,指夏、商、周。】,五伯不同法而霸【五伯句:五霸法度不一样却都能称霸诸侯。伯,通“霸”。五伯,即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智者作法【作法:制定法律。】,愚者制焉【制:被控制,被管束。】;贤者更礼【更礼:改变旧礼制。】,不肖者拘焉【不肖者句:意为没能力的人被礼制束缚。不肖,没才干,没本事的人。】

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曰【杜挚:秦孝公时大臣。】“利不百【利不百:利益好处达不到百倍。】,不变法;功不十【功不十:没有十倍的功利。】,不易器【不易器:易,改换;器,指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法古无过【法古无过:效法古代礼制没有错。】,循礼无邪【循礼无邪:遵循古时礼法正确。邪,不正当。】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治世不一道:治理天下不必用同一种方法。】,便国不法古【便国:对国家有利。】。故汤、武不循古而王【汤、武:成汤和周武王。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姓姬,名发,周朝的开国君主。】,夏、殷不易礼而亡【夏、殷:指夏桀和商纣王。桀,名履癸,夏朝的亡国之君。纣,名辛,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

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

反古者不可非【反古者不可非:违反古代法度的人不应受到责怪。】,而循礼者不足多【不足多:不值得赞扬。多,称赞,肯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左庶长:秦官职名,秦国第十等爵。】,卒定变法之令【卒:终于。】

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令民为什伍【什伍:指把百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地组织起来。】,而相牧司连坐【连坐:什伍中一家有罪,其他各家如不举报,则都按与罪犯同罪处罚。相牧司:相互监督。】。不告奸者腰斩【不告句:意为不告发违犯法令的令将被处以腰斩的刑罚。奸,犯法。腰斩:古代的一种酷刑,从腰部斩断的死刑。】,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与斩敌句:指与斩杀敌人一样受到奖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匿:隐藏,包庇。】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分异:意为分家。】,倍其赋【倍其赋:加倍征收赋税。】。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lu):标准,条例。】;为私斗者【私斗:为私事相争斗。】,各以轻重被刑大小【被刑:加以处罚。】

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僇力本业【僇(lu)力本业:意为尽力从事农业生产。僇力,同“戮力”,尽力。本业,指农桑根本事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复其身:免除本人的赋税徭役。复: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末利:指商业。古代重农抑商,故云。怠,懈怠,懒惰。】,举以为收孥【举以为收孥:意为全部没人官府为奴婢。举,全,尽。】。宗室非有军功论【宗室:指国君的家族。】,不得为属籍【属籍:家族的花名册。】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各以句:各按等级次序占有田宅。名,占有。差次,差别,次序。】,臣妾衣服以家次【臣妾衣服句:奴仆所穿的衣服样式各随其主人爵次等级的高低来定。家次:家族的等级。】。有功者显荣【显荣:显达荣耀。】,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芬华:芬芳荣华,比喻显荣。】

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令既具【具:完备。】,未布【布:宣告,公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国都市南门:国都集市的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募:广泛征求。置:安放。】。民怪之【怪之:以之为怪。】,莫敢徙。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金:古时重量单位,一金即一镒,一镒为二十两。】,以明不欺。卒下令。

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令行于民期年【期(ji)年:一整年。期,周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秦民句:秦国百姓到国都告新法令不便利的数以千计。】。于是太子犯法【于是:在这时。是,通“时”。】。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将法太子:准备按法律规定处罚太子。】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君嗣也【君嗣:国君的继承人。嗣,继承。】,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刑其句:惩罚他的老师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黥(qing):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然后涂上黑色使之永留痕记的刑法。】。明日,秦人皆趋令【趋令:遵守法令的要求。趋,趋向,趋附。】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道不拾遗:路上遗失的东西无人拾取。】,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怯:畏惧,害怕。】,乡邑大治【大治:治理得宜,政治安定。】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乱化之民:扰乱国家秩序反对推行新法的百姓。乱,扰乱。化,风俗,教化。】”尽迁之于边城【边城:边远的城邑。】。其后民莫敢议令【议令:谈论新法。】

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大良造:秦官名,又称大上造,秦的第十六爵,步兵的最高将领。】,将兵围魏安邑【安邑:魏的前都城,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降之【降之:意为订立和约。】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冀阙:宫阙名,又名魏阙,公布法令的地方。】,秦自雍徙都之【雍:秦故都,在今陕西凤翔。都之:以咸阳为国都。】。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同室内句:禁止父子兄弟等在同一间房屋内住宿休息。】

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集小句:意为把小乡镇合并起来设置县这种行政单位。集,合并,聚集。】,置令、丞【令:一县最高的行政长官,即一县之长。丞:县令的副手。】,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阡陌封疆:意为废除井田制,重新划定地界。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曰阡,东西谓陌。封疆,地界。】,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平斗桶句:意为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的标准。即统一度量衡。平,统一。】

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劓(yi):割掉鼻子的刑罚。】。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天子致句:周天子送祭肉给秦孝公。致,送。胙(zuo),祭祀用的肉,祭后分送给参加祭祀的人,表示尊宠。】,诸侯毕贺【毕贺:全都来祝贺。】

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其明年【其明年:这件事的第二年。】,齐败魏兵于马陵【马陵:齐地名,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虏其太子申【虏其句:俘获魏太子毕申。虏,俘获。】,杀将军庞涓【庞涓:魏大将,为齐将孙膑、田忌所败,自杀于马陵。】。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腹心疾:比喻严重的祸患。】,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

第二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将军庞涓。下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象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魏居岭阨之西【岭阨之西:山峰险要的西边。】,都安邑,与秦界河【界河:以黄河为界。】,而独擅山东之利【独擅句:独家拥有崤山以东的利益。】。利则西侵秦【利则句:条件有利时就向西进攻秦国。】,病则东收地【病则句:国力衰弱或条件不利时还可向东侵占赵、齐诸国的地盘。】。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赖:依靠。盛:兴旺发达。】

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有利就向西进犯秦国,没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大破于齐句:魏国过去被齐军打得大败。指公元前353年齐田忌、孙膑围魏求赵,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南)大破魏军事。】,诸侯畔之【畔之:指背叛魏国。畔,通“叛”。】,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不支秦:对抗不了秦国的进攻。支,支持,支撑。】,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东乡句:向东发展控制各诸侯国。乡,通“向”。】,此帝王之业也。

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

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公子卬:魏国诸公子。】。军既相距【相距:相互对峙。】,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遗(wei):赠送,给予。书:信。】

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卬送来一封信,写道:

“吾始与公子欢【始:当初。】,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面相见:当面会见。】,盟【盟:立誓缔结和约。】,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

“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

会盟已【已:完毕。】,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伏:埋伏,藏匿。甲士:指全副武装的士兵。】,因攻其军【因:趁机。】,尽破之以归秦。

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数破句:屡次被齐国和秦国打败。破,打败。】,国内空,日以削【日以削:一天比一天削弱。日,天天。】,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河西之地:黄河以西的地区。】

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

而魏遂去安邑【去:离开。】,徙都大梁【徙都大梁:把国都迁到大梁。大梁,今河南开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恨:怨恨,遗憾。】”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於(wu)、商十五邑:把商、於之地共十五邑赐给商鞅作封地。故於邑在今陕西商县西约二百里,故商邑在今陕西商县东九十里。】,号为商君。

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段意】:写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驳斥了甘龙、杜挚等反对派的论调,决定变法,以及变法的具体内容和通过变法对内对外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怨望:内心怨恨不满。望,责备,埋怨。】。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孟兰皋:人名。】,今鞅请得交【请得交:希望能交朋友。得,可以,能够。交,结识。】,可乎?”赵良曰:“仆弗敢愿也【弗敢愿:不敢有这个奢望。】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

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推贤句:举荐贤才,那么拥护你的就会自然依附。戴,拥护,拥戴。】,聚不肖而王者退【聚不肖句:让小人聚集身边,有统一天下才能的人就会隐退。】’仆不肖,故不敢闻命【闻命:受命,受教。】。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位句:意为不是你应得到的位置而占据其上叫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听:体会。】,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

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

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子不说句:我对秦国的治理你不满意吗?说,通“悦”。与,通“欤”。】”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反听句:对外能听取他人意见的叫聪。】,内视之谓明【内视句:能内自省察叫明。】,自胜之谓强【自胜句:能自我克制叫强。】

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

虞舜有言曰【虞舜:即舜,又名重华,传说中的有虞氏君主。有虞氏是我国夏代之前的一个王朝。】'自卑也尚矣【自卑也尚矣:谦虚而自处卑下的人更显得高尚。】’君不若道虞舜之道【道虞舜句:用虞舜的主张引导自己。道,同“导”,引导。】,无为问仆矣【无为:没有用。】

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

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戎翟之教:西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同室而居:指不分男女老幼都住在一间房屋里。】。今我更制其教【更制其教:改变原来的习惯建立新制度。】,而为其男女之别【男女之别:男女之间有区别。】,大筑冀阙【冀阙:宫阙名,公布法令、告示的地方。】,营如鲁卫矣【营如鲁卫:意为把秦国经营治理得与鲁国、卫国一样文明。】。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孰与五羖(gu)大夫贤:我与五羖大夫比哪一个贤能?五羖大夫,指春秋秦穆公时大夫百里奚。羖,黑色的羊。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国灭亡后逃到楚,又被以五张羊皮的身价卖到秦国,为别人养牛,为秦穆公发现,委以重任。】

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

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一狐之腋: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借指珍贵的东西。】;千人之诺诺【诺诺:连声应答。唯命是从之意。】,不如一士之谔谔【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武王谔谔以昌【武王谔谔以昌:意为周武王因能听取大臣的直言进谏而使周昌盛起来。】,殷纣墨墨以亡【殷纣句:意为纣王不能纳谏,至使群臣缄默不语,不敢说话,商也因之灭亡。墨墨,通“默默”。一说纣王极其昏暗导至国家灭亡。墨墨,极其昏暗。】。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终日正言而无诛:意为整天规谏而不受到惩罚。正言,指用端正的语言劝谏。】,可乎?

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合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

商君曰:“语有之矣【语有之:古语曾说过。】,貌言华也【貌言华:华而不实的话空泛无用。】,至言实也【至言实:正直忠实的话才符合实际有用处。】,苦言药也【苦言药: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甘言疾也【甘言疾:谄媚奉承的话可使人生出疾病。】。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之药:是我商鞅的治病良药。】。鞅将事子【事子:奉事你。事,侍奉。】,子又何辞焉!

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

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荆之鄙人:楚国边远地方的人。荆,楚国的别名。鄙,边远的城邑。】。闻秦穆公之贤而愿望见【愿望见:希望能见到秦穆公。】,行而无资【行而无资:出发而没有路费。资,钱财,路费。】,自粥于秦客【粥(yu):通“鬻”,卖。】,被褐食牛【被褐食牛:意为穿着粗毛布短衣喂牛。被(pi),穿在身上。褐,粗毛布短衣。食(si),饲养,给……吃。】。期年【期年:整一年。】,穆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举之牛口之下:意为从喂牛的地方提拔起来。举,推荐。】,而加之百姓之上【加之百姓之上:意为去管理百姓。】,秦国莫敢望焉。

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三置句:三次立置晋国国君。指穆公时晋国内乱,穆公先后帮助立晋惠公夷吾、怀公圉、文公重耳为国君。】,一救荆国之祸【一救荆句:一次解除楚国造成的灾祸。指公元前六三一年的城濮之战。救,解除。】。发教封内【发教封内:兴起教育,加强边境防卫。】,而巴人致贡【巴人致贡:巴国人送来贡品。巴,当时的诸侯国,在今四川东部地区。】;施德诸侯【施德诸侯:各诸侯国都得到恩惠。】,而八戎来服【八戎来服:各戎族来表示臣服。八戎,泛指秦国西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国家。】

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

由余闻之【由余:人名,穆公时秦大夫。原为戎臣,秦用计使降秦,用为上卿,协助穆公伐西戎,灭国十二。】,款关请见【款关请见:叩关求见。款关,叩关,叩门。】。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劳不坐乘:十分辛劳但不乘坐车辆。】,暑不张盖【暑不张盖:意为虽然很热从不用伞盖。盖,车盖,可遮阳光。】,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从车乘:没有车辆跟随。从,跟随。】,不操干戈【不操干戈:没有手持武器的卫士保护。操,持,拿。干戈,指兵器。】,功名藏于府库【功名藏于府库:意为记载功名的竹帛,存放在国家的府库里。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器的仓库。】,德行施于后世【施(yi)于后世:延续到后代。施,延续。世,代。】

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春者不相杵:捣米的人不再用歌唱以助杵。古代舂米时唱歌以减轻劳累。这里说人们为哀悼百里奚不再歌唱。杵,舂米用的木棒或石棒。】。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嬖(bi)人:受宠的近臣。主:引荐的人。】,非所以为名也【非所以名:意为不是求取名声应走的路。】

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

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不以百姓为事:意为不重视百姓的疾苦。】,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残伤民以骏刑:谓用严刑峻法残伤百姓。骏刑,即峻刑。骏,通“峻”。】,是积怨畜祸也【畜:意同“蓄”。】。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教之化民句:意谓执政者身体力行的教育作用比下命令要有力量得多。】,民之效上也捷于令【民之效句:谓百姓的仿效比执行命令还迅速。】

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

今君又左建外易【左建外易:谓用不正当的方法建立权威,所变之法违背道理。】,非所以为教也【非所以句:意为不是教化百姓的方法。】。君又南面而称寡人【南面句:春秋战国时期,凡有封地的人都可南面而坐,口称寡人。商鞅封有商於十五邑,号商君,故有此行为。】,日绳秦之贵公子【日绳句:意为天天用法令察纠制裁秦国的贵公子。绳,纠正。】

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

《诗》曰【诗曰:指《诗经·鄘风·相鼠》篇。】'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何不遄(chuan)死:为什么不快点死掉。遄,疾速。】’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非所以为寿:不是用来延长寿命的办法。】。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杜门:闭门。】,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祝懽:人名,太子的师傅。】

《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

《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诗曰“得人者兴”两句:当是佚诗,今本《诗经》里无此诗句。】’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得人:赢得人心。】。君之出也,后车十数【后车:侍从的车辆。】,从车载甲【从车载甲:跟随的兵车上乘坐着全副武装的兵士。甲,全副武装的士兵。】,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多力句:意为挑选力气大肌肉健壮的人在车右陪乘。骈胁:肌肉强健,显不出胁骨。骖乘:在车上右边陪乘的人。】,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持矛句:意为手持矛戟等武器的武士在车的两旁奔跑护卫。闟(xi)戟,长戟。趋,跑。】。此一物不具【一物不具:上述诸多事物有一样不具备。具,全。】,君固不出。

《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

《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恃:依靠。今《尚书》中亦无此二句。】’。君之危若朝露【危若朝露:意为像早晨的露水很快被太阳晒干一样危险。】,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归:归还。十五都:商於之地共有十五邑,故云。】,灌园于鄙【灌园:从事田园活动。】,劝秦王显岩穴之士【显:显露。这里意为起用、推荐。岩穴之士:指隐居山林的贤士。】,养老存孤【养老存孤:意为让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无父兄的孤儿有所抚养。】,敬父兄,序有功【序有功:按秩序奖赏那些有功勋的人。】,尊有德,可以少安【少安:稍为安全。少,稍微。】

《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宠秦国之教:谓偏爱秦国变化后的风俗。宠,偏爱。】,畜百姓之怨【畜百姓之怨:聚积百姓的怨恨。畜(xu),积聚,储藏。】,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宾客句:意为捐弃宾客不再是个国君。捐宾客,死的委婉说法。】,秦国之所以收君者【收:逮捕。】,岂其微哉【微:不明显,不显露。】?亡可翘足而待【翘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脚跟踮起,重心前移,坚持不久,故意为时间很短。】”商君弗从。

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段意】:写赵良对商鞅的劝告,要求商鞅急流勇退,让出封地,到边远的地方隐居,不然将危在旦夕。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后五月:指赵良劝说商鞅后又过了五个月。】,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公子虔之徒:与公子虔同类的人。】,发吏捕商君【发吏:派遣官吏。】。商君亡至关下【关下:关口之下。一说关即函谷关。】,欲舍客舍【欲舍客舍:准备住在客舍里。舍,住宿。客舍:旅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客人:客舍的主人。】,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舍人句:意为收留无凭证住宿的人要连坐。舍人,留人住宿。验,凭证,证据。】”商君喟然叹曰【喟然:伤感的样子。】“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为法句:意为制定法令的弊病竟到这个地步!敝,通“弊”。一,竟然。】

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去之魏【去之魏:离开秦国来到魏国。】,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弗受:不接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之贼:秦国的敌人。贼,指敌人。】。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内秦:送返秦国。内,返。】

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走商邑:谓商鞅无路可走,只好逃回自己封地。】,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与其徒属句:与他的部下出动私兵往北去袭击郑。徒属,部下。郑,今陕西华县。】。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黾池:郑地名,在今河南渑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秦惠王:名驷,孝公的儿子。车裂:即五马分尸,用车撕裂身体让人致死的酷刑。徇(xun):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灭:灭亡。】

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段意】:写秦孝公死后,商鞅为反对派诬蔑,被横加罪名惨遭杀害的经过。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天资:天性,天赋。】。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迹:考察,考索。干:求取。】,挟持浮说【挟持浮说:意为怀抱着虚浮不实的主张。】,非其质矣【质:本性,真实心意。】

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发明:启发,揭示。】

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开塞》、《耕战》书:今本《商君书》有《开塞》、《农战》两篇,论述刑罚、奖赏、农耕、战法等内容。】,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卒受句:意为终于在秦国遭受到不好的名声。】,有以也夫【有以:有其原因。】

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段意】:这段写司马迁的评论。司马迁尖锐地批评了商鞅的刻薄少恩和滥用刑罚。

原文~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後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於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於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其明年,齐败魏兵於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赵良见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见也,从孟兰皋,今鞅请得交,可乎?”赵良曰:“仆弗敢原也。孔丘有言曰:“推贤而戴者进,聚不肖而王者退。”仆不肖,故不敢受命。仆闻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仆听君之义,则恐仆贪位贪名也。故不敢闻命。”商君曰:“子不说吾治秦与?”赵良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无为问仆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赵良曰:“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由余闻之,款关请见。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於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库,德行施於後世。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见秦王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非所以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非所以为功也。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畜祸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为教也。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祝懽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卫鞅入秦,景监是因。王道不用,霸术见亲。政必改革,礼岂因循。既欺魏将,亦怨秦人。如何作法,逆旅不宾!

译文~商君列传第八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他的心志不能领会。”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卫鞅。卫鞅再见孝公时,把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可是还合不上孝公的心意。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禹、汤、文、武的治国方法劝说大王而他听不进去。请求他再召见我一次。”卫鞅又一次见到孝公,孝公对他很友好,可是没任用他。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我可以和他谈谈了。”景监告诉卫鞅,卫鞅说:“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看他的心思是准备采纳了。果真再召见我一次,我就知道该说些什么啦。”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的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第二年,齐国军队在马陵打败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射杀将军庞涓。下一年,卫鞅劝孝公说:“秦和魏的关系,就象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兼并了秦国,就是秦国吞并了魏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魏国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建都安邑,与秦国以黄河为界而独立据有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有利就向西进犯秦国,没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凭借大王圣明贤能,秦国才繁荣昌盛。而魏国往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们都背叛了他,可以趁此良机攻打魏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然要向东撤退。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啊!”孝公认为说得对。就派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两军相拒对峙,卫鞅派人给魏将公子卬送来一封信,写道:“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卫鞅说的对。会盟结束,喝酒,而卫鞅埋伏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消弱,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做为媾和的条件。魏国就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做商君。

商君出任秦相十年,很多皇亲国戚都怨恨他。赵良去见商君。商君说:“我能见到你,是由于孟兰皋的介绍,现在我们交个朋友,可以吗?”赵良回答说:“鄙人不敢奢望。孔子说过:'推荐贤能,受到人民拥戴的人才会前来;聚集不肖之徒,即使能使成王业的人也会引退。’鄙人不才,所以不敢从命。鄙人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不该占有的职位而占有它叫做贪位,不该享有的名声而享有它叫做贪名。’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谊,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贪位又贪名了。所以不敢从命。”商鞅说:“您不高兴我对秦国的治理吗?”赵良说:“能够听从别人的意见叫做聪,能够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够自我克制叫做强。虞舜曾说过:'自我谦虚的人被人尊重。’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张去做,无须问我了。”商鞅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的像鲁国、魏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比,谁更有才干?”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比不上一领狐腋贵重,一千个随声附合的人比不上一个人正义直言。武王允许大臣们直言谏诤,国家就昌盛,纣王的大臣不敢讲话,因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的做法,那么,请允许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责备,可以吗?”商君说:“俗话说,外表上动听的话好比是花朵,真实至诚的话如同果实,苦口相劝、听来逆耳的话是治病的良药,献媚奉承的话是疾病。您果真肯终日正义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药了。我将拜您为师,您为什么又拒绝和我交朋友呢!”赵良说:“那五羖大夫,是楚国偏僻的乡下人。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当面拜见,要去却没有路费,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穿着粗布短衣给人家喂牛。整整过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这件事,把他从牛嘴下面提拔起来,凌驾于万人之上,秦国人没有谁不满意。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过郑国,三次拥立晋国的国君,一次出兵救楚。在境内施行德化。巴国前来纳贡;施德政于诸侯,四方少数民族前来朝见。由余听到这种情形,前来敲门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载于史册,藏于府库,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五羖夫死时,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呼声。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得以见秦王,靠的是秦王宠臣景监推荐介绍,这就说不上什么名声了。身为秦国国相不为百姓造福而大规模地营建宫阙,这就说不上为国家建立功业了。惩治太子的师傅,用严刑酷法残害百姓,这是积累怨恨、聚积祸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边的行为比命令百姓更为迅速。如今您却违情背理地建立权威变更法度,这不是对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诗经》上说:'相鼠还懂得礼貌,人反而没有礼仪,人既然失去了礼仪,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照这句诗看来,实在是不能恭维您了。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死祝欢而用墨刑惩处公孙贾。《诗经》上说:'得到人心的振兴,失掉人心的灭亡。’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车辆,车上都是顶盔贯甲的卫士,身强力壮的人做贴身警卫,持矛操戟的人紧靠您的车子奔随。这些防卫缺少一样,您必定不敢出门。《尚书》上说:'凭靠施德的昌盛,凭靠武力的灭亡。’您的处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亡一样危险,您还打算要延年益寿吗?那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还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您还要贪图商於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政教为荣宠,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所要拘捕您的人难道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太史公说:商君,他的天性就是个残忍少恩的人,考察他当初用帝王之道游说孝公,凭借着虚饰浮说,不是他自身的资质。再说凭靠着国君宠臣太监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商君残忍少恩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其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相类似。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

解读~商君列传第八

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

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厀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

记述变法的矛盾冲突是本文一大特点。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率师包围安邑,俘魏公子卬,迫使魏国割地迁都,亦是变法极富成效的佐证。他悲剧的结局乃是与守旧派斗争的延续。与赵良一席谈话,其祸已萌,但商鞅终未采纳赵良言,受制于自己的变法,作茧自缚,以至车裂族灭,并非偶然。

从章法结构上看,前有蓄势,后有照应,通篇以变法作骨。始言商鞅“好刑名法术之学”,为变法作了辅垫;继而“鞅欲变法”,导出革新与守旧的斗争;“卒定变法之令”,具体记载了新法的内容;“于是太子犯法”,刑黥太子师傅、以严法令;而终以“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材料取舍紧紧围绕变法之骨,使得骨坚而肉丰、血脉贯通而主题突出。

《商君列传》乃历史实录,当是不言而喻的。而强烈的文学色彩特别是适当的小说因素,更突出了这篇记载的本质真实。本文调动了夸张、比照、对偶、排比、形容、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段,析理透辟、深刻,语言生动形象。而这些文学手段多着眼于人物精神世界

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使人物更为丰满、灵动、传神,而又不失历史的真实。

商君逃难一节,《战国策》并没记载。恐怕是出于太史公的虚构,这一细节显然又是后世小说创作中的“误会法”,运用误会,生发矛盾,引起戏剧性效果。这类细节不仅不伤害历史的真实,而且使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本质彰明、突出,增强了历史感,从而给人以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的印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