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恨父母,也不要自断经脉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2-20

在咨询室里,每触及与原生家庭有关的议题时,经常伴随两种画面。

一种是,中年母亲在哀哀哭诉:即将成年的儿子几年前辍学在家,闭门不出,整日沉迷网络。更让她伤心的是,儿子动不动就发脾气,经常用很难听的词汇骂她,有时还动手打她。她在家里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不当就激怒了他。

另一种是,成年孩子在愤怒地控诉父母:5岁时,父母把她丢给爷爷奶奶,对自己不管不问;8岁时,被一个男同学打,回家告诉父母,反而被父母臭骂一顿;13岁时,一个男生给自己写情书,被班主任发现告父母,母亲骂她“不要脸”……

但这两种诉说,有着不同的情感底色。父母对孩子,更多的是伤心与自责。孩子对父母,更多的是怨恨与愤怒。

你想要的是疗愈自己,还是惩罚父母?

我见到不少对父母充满怨恨与愤怒的孩子。

说是孩子,已不准确,因为他们都已成年。他们走进咨询室,想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从原生家庭的创伤中走出来?

了解他们的成长史,他们大多的确有一个很艰辛的童年。不少人在成长中,持续遭受父母的情感忽视、精神虐待、身体暴力或人格羞辱。让人不禁感叹:他们能活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很不容易!

这样的父母毕竟是少数,如果详细了解的话,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人格异常。更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无心之举。

一个7岁的男孩,因为肥胖笨拙,一次被几个同学嘲笑推搡。他哭着回家告诉父母。父母以为是小孩子之间的调皮打闹,根本没当回事。父母的无所谓的态度,成为他内心过不去坎。

还有些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情绪所致。

再恨父母,也不要自断经脉

一位父亲打了4岁女儿的屁股,因为她吃了很多饼干。看到女儿贪吃的样子,他非常生气。

另一位父亲打了5岁的女儿,因为他好几次叫她回家,而女儿正与小朋友玩在兴头上,不肯走。他很生气,一巴掌打在女儿脸上,女儿哇哇大哭。

一位母亲,在看到8岁儿子数学卷子的那一刻,情绪失控,狠狠地打了他两拳头。因为有几首题,她教了他好几遍,他依然没做对。

另外,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是迁怒之后的有意为之。

一位母亲,因为痛恨婆婆,而5岁的大儿子很亲婆婆,她就经常打他。

另一位母亲,因为伴侣出轨,两人协议离婚。为了报复前夫,她将两个年幼的儿子扔给前夫,一走了之,其中小儿子还在哺乳期。

但无论父母的行为真的是令人发指,还是无心之过,都有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充满强烈的怨恨。他们想要的已不是疗愈自我,而是执着地想改变父母,想让父母为自己糟糕的人生负责任,甚至报复父母。

怨恨父母,其实想让父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些被困在原生家庭的孩子,对父母常有的情绪是:怨恨、愤怒、鄙视

一个30岁的年轻人,没工作没对象,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一次他把父亲打了,因为父亲没有按他的要求,把电视调到他想看的频道。他非常鄙视父亲,觉得父亲没本事。他认为如果父亲有能力给他买房买车,他就不会被别人瞧不起了。我问他:“那爷爷当年有没有给父亲创造很好的物质条件?”他说:“时代不同了,那个年代不拼爹。”

从这个年轻人的故事,我们看到有执念的孩子,常使用的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是:分裂、投射和合理化。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一无是处,而别人的父母却是好的。他们自己很无能,但承认自己的无能太痛苦,于是就把这种无能投射到父母身上,并把自己的对父母的要求合理化。

于是,他们产生了一个执念:“只要父母改变了,我的一切都好了。”

我发现,除了人格异常的父母外,绝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出现辍学、厌学、网瘾、暴躁、攻击等情绪和行为问题时,都对自己的养育方式进行反思,并积极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些孩子也承认,与以前相比,父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但是,无论父母是死不认错,还是在积极改变,有些孩子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依然是一团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选错了方向,使错了劲——要改变的不是父母,而是他们自己。

一个成年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糟糕,一定有其自身原因的。比如,他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又苦又累的工作,总对别人充满敌意……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取得多高的社会成就。就算父母对他的态度完全像他期待的那样,对他的实际生活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一些人怨恨原生家庭和父母,其实这只是他们整个扭曲的价值观的一部分,他们也怨恨他人,甚至怨恨整个社会。因此,父母的问题不存在了,他们依然不能过一种正常的生活。

还有人持有另一种执念:“如果一切都是父母的错,我就不用为自己的失败负责了。”

没有人愿意过一种失败的生活。一个人的失败,父母到底该负多大的责任?

再恨父母,也不要自断经脉

我认为,父母应负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一个人年龄越小,父母需要负的责任越大。一个3岁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父母可能要负100%的责任。一个30的岁人出了问题,再往父母身上推脱责任,也不能推得一干二净吧。法律规定一个18岁以上的正常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在亲子关系中,可以参考这一规定。

但有些孩子,却执着地要求父母为自己的失败负全责。就像前段时间,日本那个被76岁的父亲杀死的44岁的儿子熊泽英一郎,在推文里写道:“为什么把我生下来?既然自作主张把我生下来,那就到死前最后一秒为止都替我负责吧。”

很多人对父母的怨恨,其实是来自他们想把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权让渡给父母,但父母不接。

还有一些长期怨恨父母的人,是自己没有能力离开父母。

雪快40岁了,母亲10余年前去世,她一直与父亲住在一起。她说父亲极其自私、冷酷无情,两人经常发生争吵。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国工作,但父亲不同意,不给她筹集出国的费用。

之前,她曾经出国几次,但都一两周就回来了。原因是要么身体不好,出不了门,要么工作不能适应,只好回国。而之前的出国费用,都是父亲拿的。我问她:“父亲不同意你再次出国,与你之前的几次出国经历有没有关系?”

她说:“可能会有关系吧,但肯定与我个人没有关系。”

她还讲了许多与父亲难以相处的事情。我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搬出去住?”

她告诉我她搬出去过,但需要自己做饭、做家务,她觉得自己应付不来,只好又搬回来与父亲一起住。她说:“与父亲一起住很痛苦,自己一个人住虽然不吵架了,也很不舒服。”与不舒服比起来,她宁愿选择痛苦。

我发现,那些被困在原生家庭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某一方面极度自卑,且自已的生活过得很不如意。

我很少在那些自信且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的人身上,看到怨恨父母的情绪。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父母有抱怨,甚至会有愤怒,但他们不怨恨。他们认为,人生过成什么样,完全是自己的事。

再恨父母,也不要自断经脉

绝大多数人都受到过原生家庭或大或小的伤害,但只有少数人与父母的抗争旷日持久。

作家麦家,就是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永远忘不掉一件事:

12岁的时候,3个同学骂他父亲“反革命”、“牛鬼蛇神”。骂麦家“狗崽子”、“小黑鬼”、“美帝国主义的跟屁虫”。他气疯了,跟人开战,结果被人多势众的对方打得鼻青脸肿。

他不甘心,堵在其中一个同学家门口,想决一死战。

后来,父亲提着一根毛竹赶来,不问青红皂白,当着同学父母的面,狠狠扇了他两个大耳光。麦家的鼻梁被打歪,鼻血喷出来,流进嘴里,或是沿着衣服流到裤裆。

父亲以前也总是打他,但都没像这次这么令他恨过。他恨这种生来就有罪的境遇,恨这个村子,恨所有欺负他、歧视他的人,最恨的人是父亲。

他和父亲的冷战持续了10多年,再也没有叫过一声爹。他给家里写信,从来不提父亲。休假回家时,给母亲买东西,但从来不给父亲买任何东西,哪怕一盒烟。他结婚生子,没有请父亲去家里做过客。儿子两岁才回老家,第一次见到爷爷奶奶,而他没有陪同。

他和父亲的冷战终止于2004年。那一年,父亲被怀疑得了阿尔兹海默症。父亲摔了一跤,住了院。年底,他第一次专程回去看父亲。父亲已然老去,变得弱小无能。他突然发现,这个暴躁的男人,“他不值得你恨,值得你同情了。血脉的东西说不清楚,恨真的有时候会一夜之间消失掉。”

读了麦家与父亲的故事,我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哪怕你再恨父母,也一定不要自断经脉。

我看到太多自断经脉的人生故事。那些三四十岁,无法工作,没有婚姻,依然靠父母养活的人,就是自断经脉,拒绝为自己而活的人。

再恨父母,也不要自断经脉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心理上告别原生家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与父母和解。但是,没关系。你可以在怨恨父母的同时,努力地寻找自己的土壤,扎下自己的根系。你的努力成长,总有一天会给你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可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哪怕回报并不丰厚,至少,你在活出自己的生命。

除了麦家,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比如,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王朔和马斯洛。

如果你为了惩罚、报复父母而自断经脉,将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团糟。父母的确受到了惩罚,而你又得到了什么呢?

再退一步,你可以不放过父母,但总要放过自己吧。

有些父母严重伤害孩子,完全是因为他们心理扭曲和人格异常。这样的父母几乎没反省能力,也没有共情能力。雷的父母就是这样。

雷相信自己多年来一直被原生家庭虐待。在心理咨询中,他拒绝与咨询师讨论如何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从而能使他回家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好过一些。他一心想要惩罚父母,认为“如果我解决了问题,就不得不放过犯了错的父母。

咨询师让他回忆之前的回家之旅。那时候,他通过拒绝参加家庭聚会,与家人一起出门等家庭活动,来惩罚他的家人。

他总是想着自己曾经如何被孤立,如何与家人断了联系,甚至如何被排斥,以及这种伤害是如何在之后一直持续下去的。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他意识到,相比于自己而言,他的这些旨在惩罚父母的冷漠行为,父母可能只受到很小的伤害,而自己才是受伤最深的人。鉴于他的父母可能无论如何都不会感到非常痛苦,雷最终认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能够减轻他自身痛苦的事情是值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