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破不立 疫情引发的数字化“新生”

 timtxu 2020-02-20


前沿导读:

在疫情面前,每个个体与组织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2020年,疫情过后,新的商业认知、新的商业契机都将依托数字经济涌现,而企业也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全文3060字,大约需要4分钟。以下enjoy~



01

疫情催生新商业认知

疫情黑天鹅将使共享经济更为深化,非接触商业与全社会性前置仓商业出现爆发式增长。

1、共享经济跨业态爆发

在共享经济浪潮中Airbnb似乎是硕果仅存,但在疫情过后,共享经济的短暂停滞可能带来新的跨业态爆发,共享订单、共享物流、共享人力资源,甚至共享各种产业链元素,都将不断演变发生。

从单一形态,到产业形态,再到组织变化——疫情结束后,共享理念将更加深入,形成新的游戏规则。中华咨询认为:共享经济更加灵活的深入应用,本质上是从SaaS形态到B2B服务创新的新协作经济。

2、非接触商业受关注

5G和AR、VR新兴技术将向非接触商业不断延伸,通过技术实现对个体需求的全方位满足。比如外卖2.0,充电技术的变革,零售的全封闭便携式。同时,消费级防护用品、智能配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新技术产品可能在疫情之后更加普世化。

中华咨询认为:接触点业态都需要尽快探索“非接触解决方案”。健身行业、线下培训、书店、演唱会如何通过个体化重塑,个性化定制,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转型升级都值得深入研究。

3、全社会性前置仓商业加速发展

在2020年这次新冠状病毒疫情中,新零售和生鲜电商备受欢迎,指向全社会性的前置仓商业爆发,这是数字化门店和配送体系的新商机。经历过疫情,企业对于节点和网络的认知已经超越教育期,每个小店、餐馆,可能都在卖菜、在配送。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之后,大量被忽略的实体网络,或将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前置仓商业。

未来,更多企业都将掌握经营实体网络的能力,每个专业门店都在百货化,没有行业细分、展示方式更灵活,形成真正意义上数字化门店转型。

4、更多人意识到区块链技术能更好地防范风险

疫情爆发无疑让更多行业提升了风险防范意识,而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的特点,这一新兴技术将在疫情后,应用于更多行业的风险防范。

中华咨询认为:在农产品、餐饮原材料溯源方面,区块链技术将加速发挥其应用优势。同时,运用AI技术的智能摄像头、出行智能平台、地图应用也将逐步被普及,从而发挥大数据的更强大优势。

5、物流配送社会化进程加速

曾经为人诟病的物流效率,在这次疫情中颇受赞誉。菜鸟网络、京东物流、闪送、顺丰等物流快递体系,美团、饿了么等外卖配送体系,在疫情的考验下,都完成了进一步社会化。未来,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协作生态,不仅能形成对新商业网络的更好支撑,还将逐步助推新商业终端形态的交付进化与交互革命。



02

疫情带来新商业契机

疫情期间,各地开始延长假期、停止商业娱乐活动,人们也纷纷减少出行和聚会……抗击疫情或许是一场持久战,但它却已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同时也催生出诸多新商机。

1、远程办公的新风口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多企业延长假期,启动员工在家办公模式,这使得远程办公市场开始升温。

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数据显示至2017年,全世界已有24%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采用远程办公方式;到2020年,大约50%的科技公司将会有约29%的员工实现远程办公。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仅有一百多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为8%,按照这一增速进行推断,2018年远程办公人数或已经近500万人。

有专家预计,2003年的非典,改变了一次互联网产业格局,电子商务和宅经济由此孵化。2020年的这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对于互联网来说,又是一次考验,尤其是在家办公,将会以一个风口的姿态,形成牵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蝴蝶效应。

2、心理健康服务被重视

由于缺少对称信息,面对危机的恐慌心理不可避免。长期以来,管理自我情绪,调节身心状态都是当代人的弱项。人们关注互联网健康深化、消费习惯重塑,但我们甚少关注类似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我们可以预见,疫情之后餐饮、出行、酒店等行业的企业将表现出从健康防护出发的产品思维。无论医护人员还是普罗大众,心理的干预和疏导也将通过疫情开始被重视。

3、社交电视、线上培训走红

疫情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同事同学、亲朋故旧之间的聚会大大缩减了。“史上最宅”春节催生各种社交短视频“云拜年”,也让具有多路视频聊天功能的“社交电视”意外走红,直接卖断了货。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2020年1月份海信社交电视的销量环比增长了213.46%。

大屏幕正在承载越来越多的家庭社交需求。社交电视搭载了智能摄像头,同时支持多路视频畅聊,既可以让家人围坐一起追剧观影,也可以让因为疫情不能相聚的家庭和朋友,远程实现面对面拜年、聊天拉家常,宅在家里过年的年轻人也能通过社交电视打游戏、健身,或者与好友一边聊天一边追剧、看球、K歌,社交电视对无法外出的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

与此同时,由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停课,培训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好未来、新东方、学大教育、巨人学校等教育机构结合自身教育资源、教学技术对外开放教学资源平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线上直播课。这也为网络教学市场带来了新商机。

4、注重“科学”的品牌涌现

不仅是健康品牌,在疫情期间,每个品牌都被诉求阐明产品成分。洗手液的清洁原理,饮用水的功效,或者智能家居产品体系,都需要普及科学机制,指向更高效的DTC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强化。



03

疫情引发企业新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如黑天鹅,沉重打击了中国企业的人员上岗、原材料供应、物流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疫情让企业管理者把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升转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上紧迫日程。疫情过后,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困难是公司运营的常态

疫情将加剧大浪淘沙的态势和紧迫度,只有创新才能穿越困难周期,也只有创新才有可能活到最后,赢到最后。虽然长期以来,创新都蕴含冒险的举措,但疫情过后,对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冒险或成为常态。面对困难,企业管理者要习惯困难,有平常心。

今天,企业面对的是猝不及防的疫情,而今后企业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企业要习惯不确定性,习惯外在环境变化带來的压力——这个压力在未来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息息相关。

2、把握品牌IP打造的最佳时期

疫情来袭,企业需要更加耐心地思考整个行业特征。面对大浪淘沙后的实力强劲友商,企业应加强用户习惯养成,争夺市场份额,进入一个新的IP周期。IP化生存,是品牌抵御风险最好的举措。品牌作为社会的内容符号,需要新的建设体系和表达策略。而IP化,则让品牌可以有生生不息的内容创造体系。

我们认为:通过ID化——IT化——IP化的进程,企业可以让整体业务数字化、模块化,形成互联网产品的结构化。商业无谓线上线下,一定是深度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企业一定要意识到这次疫情会加速这个进程。

3、重新审视商业基本要素

如何看待现金流,如何理解人才的备份、数据的备份?西贝和海底捞都是很优质的企业。但海底捞布局B2B业务和餐饮供应链,在所在行业生态链长期布局,形成了面对“黑天鹅”事件真正的抗风险能力,市值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而西贝作为成功转型的终端餐饮企业,外卖业务和半成品餐饮服务并没有成为主力,因此,疫情中陷入了困境。

中华咨询认为:疫情对餐饮企业可能恰恰是非常好的转型契机,企业有了危机意识、业务备份意识,有利于建立面对风险的安全机制和管控机制,以及资产的配置机制。疫情后,数字化融合与互联网生态的关系都需要企业系统性地重新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