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暮云深 2020-02-20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精于文史,而且还是蜚声艺坛的书法大家,与赵声伯并称“南北二家”,又与傅增湘、华世奎、郑孝胥并称书法四大家,在当时已为世人瞩目,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张伯英出身于徐州望族,祖籍浙江绍兴。弱冠时张伯英的诗文、书法已崭露头角。张伯英幼年时受业于徐葵南先生,与其子徐树铮为同窗好友。其书法早年学颜真卿,后更寝馈北碑,于造像墓志临写不辍。张伯英17岁,为冯煦入室弟子,光绪时与其叔张云生同时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张伯英一生酷爱书法,早年从颜体入手,再学魏碑,卓然成家。他以行楷最有成就,亦擅篆隶。楷书结构紧敛而不拘谨,字体规整端庄、方圆兼备,既宽博雄放又紧凑严密,内多劲力。行楷朴实秀逸,古拙自然。萧一山所著《清代通史》就是孙中山、蔡元培和张伯英题署书名的。

张伯英不仅是书法大家,而且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能诗擅文,其诗文清新俊逸,学养深厚,识见高迈,感情深挚,颇得好评。而其得意者,则在碑帖鉴定,自谓“平生无他技,惟承家训,辨书帖真伪无所失”,著有《法书提要》七卷,洋洋百数十万言,真知灼见,法眼然犀,至今犹为学界推重。他的《法帖提要》是目前碑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称近代碑帖考释著作翘楚。2006年整理出版的《张伯英碑帖论稿》是近些年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重要体现张伯英先生碑帖研究思想和成果的著述,不仅对碑帖学研究的完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书法史论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清末民初 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 张伯英1920年行书东坡诗

题识:荒园无数亩,草木动成林。春阳一以敷,妍丑各自矜。蒲萄虽满架,囷倒不能任。可怜病石榴,花如破红襟。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丛蓼晚可喜,轻红随秋深。物生感时节,此理等废兴。飘零不自由,盛亦非汝能。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牵牛独何畏,诘曲自芽蘖。走寻荆与榛,如有夙昔约。南斋读书处,乱(草)翠晓如泼。偏工贮秋雨,岁岁怀篱落。庚申(1920年)初秋,病起书坡诗,弱不成字。少麟仁兄教之,弟张伯英。

钤印:张伯英印、少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