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课不停学|小提琴家吴淑婷带您走进弦乐四重奏的世界(一)

 虎晟 2020-02-20

室内乐

VS

 重 奏

你知道多少

点击视频听听吴老师怎么说

视频中的

主 角 是

吴 淑 婷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 全国第一位音乐学院附中专职室内乐教师。2018 德国唱片评论奖第二季度“最佳艺术家”获得者。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中心副主任,上音附中室内乐学科副科长。


弦乐四重奏是一种雅致的音乐体裁,是一种最具“平衡”的室内乐形式,兼具了“艺术美”与“形式美”……但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现在是时候揭开它的“前世今生”啦!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从“房间”到“音乐厅”

—— 弦乐四重奏“大事件”

18世纪前后

在维也纳和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一种有组织的私人沙龙音乐会的新兴文化,即在音乐会上演奏四重奏。

19世纪

受商业音乐会的发展的影响,弦乐四重奏成了音乐厅里的常见形式,并出现了职业弦乐四重奏团体,如“舒潘琦四重奏”(Schuppanzigh Quartet)、“约阿希姆四重奏”(Joachim Quartet )。

20世纪

从演奏团体,到音乐厅的建造,弦乐四重奏已经职业化并走向社会化。

从朋友间的音乐到“四位智者的交谈”

—— 弦乐四重奏小历史

“弦乐四重奏”的故事开始于18世纪前半叶,它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包含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在当时,这种演奏形式有时被称为“嬉游曲”,有时被称为“小夜曲”,不过有时也被称为“四重奏”。换句话说,就是还没有一个正式的“严肃认真”的名字。那时的演奏者,可以说是真正为音乐本身还有为自己的快乐而演奏的,演奏的地点通常是私人住宅,也许有几个听众,也许没有。

在18世纪欧洲的很多地方,如奥地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地,这种形式都非常流行。在有钱有闲的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音乐爱好者中尤其流行。当时一位歌唱家Michael Kelly描述了一次在维也纳的聚会:

海顿、迪特斯多夫(Dittersdorf)演奏小提琴,莫扎特演奏中提琴,范哈儿(Vanhal)演奏大提琴,诗人卡诗蒂(Casti)也在观众席,他常写评论并提到“演奏四重奏的音乐造就了专业的音乐家,而这类音乐家通常来自更低的社会阶级,而不是热心的参与者和爱好者……”

四重奏的作品从一开始“辉煌的协奏性”,到每个声部更加平等,表达更为集中。这些特点在后来都成为古典四重奏的风格和标准,并由海顿和莫扎特首次达到他们艺术成就的高峰,如海顿的作品33,莫扎特献给海顿的6部弦乐四重奏。这些作品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四重奏的创作标准,也是这种室内乐形式成为区别于其他室内乐类型的,拥有更严肃的名称——“弦乐四重奏”,就是指亲密、平等的对话,被歌德称为“四位智者”的对话。(待续未完)

下面请欣赏约瑟夫·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50之6)第一乐章:

演奏:“松”四重奏


编辑/李子烨

制作/杨倩茹

审核/于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