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年前, 一个350人的村庄以“灭村”的代价, 阻止了瘟疫蔓延全国

 柳家李红 2020-02-20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汉桓帝刘志,至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被记载的流行疫病多达17次,当时路边白骨累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就写下了这首《七哀诗》。

点击加载图片

由于古代医疗有限,一旦爆发瘟疫,基本上无药可治,为了防止病情扩散,一般都是采用隔离,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就造成了2500万人死亡,占据欧洲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惨烈程度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

黑死病的爆发持续了300多年,1665年黑死病又在伦敦传开,然而就在黑死病占据欧洲大地时,英格兰北部却没有被黑死病蔓延,而这一切的都归功于一个小村庄,他们以近乎灭村的代价,阻止了瘟疫。

点击加载图片

英格兰德比郡中部有一个小村庄,叫亚姆村,它还有一个别名叫“瘟疫之村”,亚姆村并不大,但德比郡山谷有着丰富着铅矿,从这里运输出去的铅矿分别向着南北运输,亚姆村成了一个临时的补给点。

虽然是补给点,但只有在特定的时期才会有外来人员,然而这种“繁荣”到1665年9月初,被打破了,村里的一个裁缝收到了一包从伦敦寄来的布料,就在2天之后,裁缝身体肿胀,皮肤溃烂,4天后裁缝死亡。

点击加载图片

然而就在裁缝去世之后,他的妻子胳膊和大腿上也相继出现了青黑色的疱疹,医生一开始以为是过敏,但是3天后,裁缝的妻子传来的死亡的消息,黑死病的恐怖之处,就是通常不会产生发热现象。

只是青黑色的疱疹会不断的扩散,更加严重的是,体质弱一些的,3天内就会死亡,即便隔离治疗也难以撑过5天,9月底,亚姆村已经出现了5人死亡,就在此时,几百公里外的伦敦终于传来的鼠疫大爆发的消息。

点击加载图片

村里的牧师这下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在牧师不断询问下,原来这一切都源起那包丝绸,丝绸带来了伦敦的跳蚤,第一个接触到跳蚤的裁缝成了第一个患者,其余的几个患者都是跟裁缝有过接触的人。

村里的人都想要逃离,但是牧师站出来的反对,他说,如果他们逃出村子,就会把瘟疫带到英格兰北部,那他们就是罪人,即便死后也无法上天堂,在牧师的劝说下,村民们决定自发的隔离,并且封村,不让外人进来,也不让村子里的人出去。

点击加载图片

在瘟疫肆虐一年多的时间中,全村350多人有260多人死于瘟疫,仅80余人幸存了下来,他们用近乎灭村的代价,换来了整个北部的安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