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之战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于是以大金为国号,望其永远不坏。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立国以来,接连不断对辽朝、宋朝发动侵略战争,金朝先后攻灭辽朝与北宋,还出兵威震西夏、高丽,使这两国臣服,最后打的南宋也无招架之力频频议和。金人虽是蛮夷,却也瞧不上一向懦弱的的宋人,但是偏偏对宋人头上的一个小饰件心悦诚服,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贫穷富贵都争相模仿,那这个饰件究竟是什么呢? 各地出土的巾环 就是这些漂亮的小环子啦!它们的名字叫做巾帽环,也简称巾环。那它的用途是什么呢?巾环是缝缀在敛发用的头巾上的扣环,两个一对,分于左右。因为头巾常用绢 、缎等纺织品制作,为了将其固定在头部,这种巾帽都要在外面缝缀一对用来穿拉绳带的环形物,时称“巾环”。其材质通常为金、银、铜等金属制成,当然也有玉、琉璃、犀骨、珊瑚、绢等材质的。 北宋苏汉臣《货郞图》 中原男子久有发髻裹巾的传统,虽然不同阶层的人头巾式样各有不同,然而宋代以前均不施巾环,或者因为庶民之巾本来是简朴的妆束,士人之巾则是闲居之服,因此皆不必求奢华之饰。那么宋人为什么对巾环情有独钟呢? 徽钦二帝 那么就不得不提徽钦二帝,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随之而亡,史称靖康之耻。皇帝都被抓走了,宋人群情激愤,就连南宋著名大将岳飞也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后来在南宋 ,人们将置于巾帽后部的巾环称为“ 二胜环”或 “二圣环”。“环 ”谐音“还”,寓意盼望被金人掳走的宋徽宗、钦宗二圣自北还南。 双叠胜 当然这只是宋人的一厢情愿或是美好的愿望,宋徽宗、钦宗再也没有回来。当然这也不妨碍宋人天天戴着“双圣环”吟诗作对、把酒言欢。宋人喜欢“双圣环”情有可原,那为什么金人也喜欢这小小的巾环呢?难道他们也想让“双圣”还么?当然不是!好不容易抓来的,还能放回去?!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金人的帽子说起了。 宋代幞头(fú tóu) 宋代幞头(fú tóu)具有 “ 前为一 折 , 平施两脚” 的造型,幞头内的有一个起支撑作用的 壳体 ,使得头顶部高隆 , 引人注目,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 金代齐国王完颜宴戴的蹋鸥(tà chī)巾 然而金人的发型与汉地不同 , 女真男子梳一条发辫 , 拖在背后 (可以想象一下清代人 )。他们不束髻 , 无 法戴巾子, 所以头巾的顶部无由隆起 ,只能戴呈圆顶状的蹋鸥(tà chī)巾。宋代周煇 的《北辕录》记载:“(金人)无贵贱,皆著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鸱。“宋人的幞头端庄伟岸 , 造型讲究 , 遂使 金人的蹋鸥巾相形见绌了 。《宋史 · 范成大传》说 , 南宋初范成大出使金时 , “ 金迓使者慕成大名 , 至求巾幞效之 ” 。反正仰不仰慕咱不知道,要头巾效仿是真的。金人的圆顶头巾长期保持着朴素的外貌 , 与自视为上国衣冠的宋之幞头有着很大的差距 , 金人有时也感到自己的头巾未免寒酸,然而巾环美观大方,各个阶级可以凭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材质,凭自己的喜好选择题材,而且金人不分男女贵贱都戴蹋鸱巾,所以巾环就顺理成章地抢占了金人头颅。 金代齐国王完颜宴夫人所戴的蹋鸥(tà chī)巾 我们常说的民族融合,在800多年前的宋金对峙时期,在这小小的巾环上就悄悄地进行着!金人在宋人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本民族的一些喜好,把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动物、植物,融入到这小小的巾环之中,同时也加快他们接受和学习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战争,金人在大街上碰到宋人会不会是如下场面———— 金人:“大哥,您这巾环不错啊,在哪旮瘩买的?” 宋人:“老弟,沿着这条街向东走,看到岔路口向南行,走三里地再向西走……呃……算了,我还是带你去吧。” (结尾有彩蛋!结尾有彩蛋!结尾有彩蛋!重要的事说三遍!) 作者藏铜鎏金卷云纹巾环 作者藏青铜婴戏巾环 作者藏瓜果纹饰巾环 作者藏青铜鎏金龙纹巾环 作者藏琉璃巾环 作者藏琉璃巾环背面 作者藏青铜竹节巾环 作者藏青铜巾环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