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堪称逼格最高的文玩!绝对让你摆脱土味!

 玉芝堂 2020-02-20

自从有了文字,就有了笔,

有了笔,就需要墨,

要磨墨,就得加水,

为了控制加水量,就有了砚滴。

众所周知,笔、墨、纸、砚为文房四宝。

却鲜有人知,这砚滴更是别具一格。

何为砚滴

“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

腹空如五合之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西京杂记》

“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

腹空如五合之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西京杂记》

关于砚滴最早的记载是在汉代,

它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

和书画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瓷器尚未发达之时,

以铜铸等金属材质为主要材料。

却因为金属浸水时长以腐蚀的问题,

后期逐渐以陶、玉、瓷、石等材料制作。

最初古人使用水壶水盂往砚池里倒水时,

水的流量往往很难控制。

于是就改进成便于控制水量的砚滴。

砚滴之美

“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

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

——《饮流斋说瓷》

“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

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

——《饮流斋说瓷》

砚滴作为文房一宝,

其艺术把玩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

它们题材多样,寓意美好,

其消费对象则往往是达官显贵、皇家贵胄,

因此传承至今的砚滴类作品

大多具有很高的鉴藏价值。

历代砚滴

汉代多以龟蛇熊羊等形式出现。

材质以青铜为主,造型古朴浑厚。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

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

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

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

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

▲汉.玉卧羊形砚滴,长7cm,高5.6cm,口径1.6cm。

南北朝时期以兽形最为普遍,

▲南北朝.铜异兽形砚滴,高7cm ,长16.8cm。

魏晋时期则出现了更多蛙、兔等样式,

古人对于自然的崇拜,

在砚滴之上得到了映射。

▲晋.越窑青釉蟾蜍形砚滴

唐代砚滴形制小巧,造型别致,

除有瓷制品外,还有铜制品。

▲唐.黄釉砚滴砚滴,直径9.15cm ,高6.8cm

▲晚唐 .越窑子母鸡砚滴

宋元之时,瓷砚滴兴盛,

有舟形、坐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

▲宋代青白玉兽形砚滴,长9.1cm,高6cm。

元代出现青花砚滴,

主要产于景德镇窑,

对宋代瓷器风格有所继承。

▲元.龙泉窑青釉舟形砚滴

▲元.青花釉里红鸳鸯砚滴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

砚滴自是争奇斗妍,

历代均有砚滴传世,

尤以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

▲明.玉卧兽形砚滴

▲明.铜鎏金瑞兽砚滴

▲明.洪武龙泉窑太白醉酒砚滴

清代砚滴,做工精巧,

样式丰富,争奇斗艳。

题材有人物、动物、瓜果等,

釉色有祭蓝、酱釉、绿釉、粉彩等,

材质有铜、瓷、木、玉、紫砂等。

▲清雍正.紫砂桃式砚滴 故宫博物院藏

砚滴之最

▲唐代.鹅形金砚滴 长6.5cm,高3.2cm

历代砚滴中,鹅形砚滴不多见。

鹅形神态乍看上去,如同一只金汤匙。

依据勺形雕刻成鹅形,更为难得。

每每上手把玩,总让人爱不释手。

它是当时工匠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是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极度发达的见证,

因为天鹅是西方的崇尚,

西方艺术中多有天鹅出现。

砚滴之格

在文人眼里,与其他文房器物相比,

砚滴早已超越功用范畴,

成为文人墨客之精神寄托,

于诗词中多有咏颂。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将文房用具拟人化,

更凸显文人之高雅品质与孤傲性格。

如今,砚滴虽然仍为一些文人雅士所使用,

但其观赏和收藏价值已经远远大于其实用价值。

砚滴的盛衰与传统书画的进退有很大关系,

更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也许只有在文化绚烂无比的时代中,

才能够出现俯仰皆是艺术的情景吧。

不将就,不从众的小众砚滴,您喜欢吗?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