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古稀老人赵 2019-09-29

在很长一段时间,毛笔是中国文人的重要书写工具。但是想要写好字,只有毛笔还不行,还需要有墨。古代的墨同现代不一样,是固体状态。因此,古人在写字之前,需要用水泡开。然而,人毕竟不是机器,在倒水的过程中很难把控量,到少了泡不开,倒多了墨不够浓……夭寿!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清光绪 素三彩鸭形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元 釉里红鸳鸯砚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砚滴也就应用而生。砚滴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控制水量,那么砚滴是如何控制水量的呢?清代文人胡煦在《周易函书别集》写到:“书滴(砚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若使塞其一孔,则一孔不泄。”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元 青釉船形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宋 吉州窑虎斑釉鸡型砚滴

砚滴的控水原理,是通过手的触觉来感受砚滴内部气压,再通过眼睛来判断砚滴的出水量,同时也合理应用了虹吸原理,从而达到合适的出水量,进而更好的研磨。古人真的很有智慧,小小的一个砚滴,包含了如此多的自然之理。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元 湖田青白釉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宋 龙泉窑船式砚滴

关于砚滴的最早记载,出自汉代的《西京杂记》,讲到:“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如五合之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书滴是砚滴的另一个名字)”又据《饮流斋说瓷》记载:“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日滴,不名曰盂。”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明 白釉屃屃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五代 越窑青瓷鸳鸯砚滴

文献中讲到了砚滴的形状及材质,最早的砚滴为玉质,也有铜质以及瓷质的砚滴,其中较为通用且最受幻音的还是以瓷质砚滴为主。据考古分析,中国的瓷质砚滴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在形制上,采用仿生学,有蟾蜍、龟等样式。蟾蜍代表着财富,龟代表着长寿,都有非常美好的寓意。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东晋 越窑系蟾蜍砚滴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明 青花釉里红瓜果砚滴

不少人认为,砚滴只是具备控制研磨水量的功能,在整个文房用具中,应该算不上什么特别重要的物品。中国文人是浪漫的,砚滴对于古代文人来讲,不仅仅是使用的器具,还具备玩赏功能。下图是一件青釉龟形砚滴,是东晋时期的作品。砚滴整体是乌龟的形状,龟首向上仰,在脖子的部位还有螺旋纹,极富真实感。作品通体被施以青釉,造型生动,不失为一件精美的文房用具。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东晋 青釉龟形砚滴 故宫博物院馆藏

古人也是够了,一个小小的砚滴,却有这么多花样

明永乐 青花人俑砚滴

到了现代社会,砚滴淡出了人们文房,却也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砚滴可以用来把玩,一些上了年份的更是深受藏家喜爱。不久前一件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人俑砚滴,拍出了1242万的天价。可见,人们对砚滴的爱,有多么深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