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了《为什么6岁前孩子必须要有1件这种玩具?》,有妈妈在后台留言: 哈哈哈哈......这条留言让我回想起以前被大亨玩过家家游戏支配的“恐惧”:
说恐惧当然是开玩笑的,我知道这是大亨认知能力正在茁壮成长的标志。 毫不夸张地说,能否顺利地玩这些看起来很傻的游戏,是各大儿童发育量表衡量孩子是否正常发育的关键指标! 这种游戏其实有个学名——“假装游戏”。
这个时候如果你能静下心来配合孩子玩假装游戏,对他们的成长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假装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有研究表明 3-5 岁的孩子如果不能够进行假装,很有可能是某些领域的发展存在缺陷。而顺利进行假装游戏可以给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很大帮助。 大亨之前最喜欢的假装游戏之一——打电话,开始的时候他用遥控板假装手机,后来用勺子、香蕉、积木等,再后来直接用手比划。 在这个过程中,他先是只会单纯模仿大人接电话时的问候:“喂,你好。”到后来可以在引导下简单对话,逐渐学会自问自答,编情景故事“我是大亨啊,在家呢,大亨开车呢......” 顺其自然地,孩子在假装游戏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认知方面来说,这样的假装游戏也包含了3个认知层次的不断提升:
所以正如上文所说,孩子能否顺利进行假装游戏,是判断认知是否正常发展的标准之一呢。 孩子用勺子假装电话,图片来源:小步用户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孩子动不动就哭闹发脾气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了。 大一点的孩子你还可以跟他讲道理,但遇上“terrible two”余热未退的孩子,你口水说干也只能换来个发脾气三连:哭嚎、打人、摔东西! 这个时候,如果能正确引导他们在假装游戏中去学习认识情绪、感受情绪,对于帮助他们控制情绪有很大帮助。 我们可以利用“假装游戏”的角色置换功能,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 例如孩子在幼儿园经常不守规矩,可在角色扮演中让他扮演权威角色,如老师、园长或者警察等,让他明白在这个角色的情景中,需要去照顾别人。因为孩子在假装情景中,自主性更强,对外界环境的信任感和掌控感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孩子能在假装中明白不同角色的责任所在,增强同理心,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玩假装游戏的孩子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冲动、情绪、注意力调节等)的原因。 当孩子进入到角色扮演类假装游戏的时候,他必须站在别人的身份(角度)去思考,克服“自我为中心”,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发展自我意识,理解他人。 同时,假装游戏还能帮助孩子进行规则的学习。想象的情景本身就包含了规则,就是说孩子不可能在没有规则的想象情景中行动。 比如说扮演厨师就要遵循客人点餐、口味,扮演医生就要模仿他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等。 如何抓住假装游戏阶段,养出聪明娃?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和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没有孩子不爱游戏,“玩中学”绝对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没有之一。 在孩子玩“假装游戏”的时候,家长只要做到以下3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1.保障孩子玩“假装游戏”的时间 有研究发现,1-2岁的孩子会将 5 - 20 %的游戏时间用于假装游戏行为。而且与假装游戏水平高于自己的合作者 (哥哥姐姐爸爸妈妈等) 一起假装会比独自假装表现出更高的水平。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多多陪孩子玩这些假装游戏,千万别冷嘲热讽不给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 2.如果孩子有特别害怕的事情,“假装游戏”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恐惧来源于未知,越是不了解、越神秘,就越容易引起恐慌。我们可以通过假装游戏提前演练一些孩子害怕的场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大多数孩子都怕去医院,我们就可以多跟孩子玩医生病人的游戏。 比如:DEEP家庭早教课24-30月龄的《职业扮演-医生》游戏中,假装医生,给小熊检查身体。 平时孩子都是被医生治疗,很弱小,如果孩子可以自己扮演医生,还有这么多工具可以用,一下子会感觉自己变得很强大,很有成就感,这种角色转换感非常强,让孩子经历了整个流程,心中有数,下次去医院就没那么害怕了。 同样,我们不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很多想知道的事情孩子可能不会主动说,也可以通过假装游戏扮演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来进行事后场景重现,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3.还可以通过“假装游戏”传递科学知识 比如:DEEP家庭早教课30-36月龄的《时空-太空》游戏中,通过扮演地球和太阳了解自转与公转。 ![]() ![]() 小步的DEEP家庭早教课融入了很多假装游戏,除了上面提到的游戏玩法,还有更多适合0-3岁孩子游戏。我们希望通过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最优质的家庭早教,真正实现“玩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