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是未登基的真龙天子

 where5 2020-02-20

3、儋翩哪去了

《左传·襄公三十年》里记载了周景王初年发生的一桩大冤案(译文):

当初,周灵王的弟弟儋季死了,他的儿子括将要进见灵王,叹气。单国的公子愆期做灵王侍卫,经过朝廷,听到叹气声,就说:“啊,一定是想夺取朝廷的权!”

进去把情况报告灵王,而且说:“一定要杀了他!他不悲哀而愿望大,目光到处张望而抬高脚,心在其他地方了。不杀,必然造成危害。”

灵王说:“小孩子知道什么?”

等到灵王死去,儋括想要立王子佞夫。佞夫不知道。

二十八日,儋括包围苏地,赶走成愆。成愆逃亡到平畤。

五月初四日,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了佞夫。括、瑕、廖逃亡到晋国。

《春秋》记载说“天王杀死他的兄弟佞夫”,这是由于罪过在于周王。

儋季是周简王的儿子、周灵王的弟弟、周景王的叔叔。他死后,他的儿子儋括继位,当然要去面见做天子的叔叔周灵王。而那时的天子常常由卿大夫的孩子当侍卫,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之学习王室礼仪,一方面也是强势的执政者对王室的监视。

“单国公子愆期”正是当时主政王室的两大贵卿家族之一单国的孩子。他竟然敢仅凭“叹气”声,就不无中生有地诬陷儋括,让周灵王杀自己的亲侄子,可见单家与儋家一定有深仇。而且他以侍卫的身份敢提杀王孙的建议,也可见单家在朝廷的势力有多大。这势力周灵王也是要敬其三分的,所以周灵王只能打哈哈应付了事。但等周灵王一死,单家还是对儋括动了杀心。罪名就是十恶不赦的谋反。

周灵王有三个儿子:太子姬晋,二子姬贵,三子佞(nìng拧)夫。周灵王十分喜爱的太子姬晋17岁时早逝,使得周灵王相思成疾,不久也死去。死后,传位于二子姬贵,也就是周景王。

周景王继位的第二年,单氏家族指责儋括想造反,要拥立佞夫取代周景王。所以将佞夫杀了,把儋括赶到了晋国。

这就是上面这段记载中所讲的故事。

哪有仅凭叹气声就指证谋反的啊?

哪有不让获益的当事者知道的政变啊?

所以这是一个大冤案。史官也觉得冤,才记下了单家莫须有的指责及“佞夫不知”的内容,并为佞夫鸣冤,将罪过记在了周王的帐上。这种表面上是写儋括叛乱的证据,实则否定叛乱的写法,就是标准的“春秋笔法”。

杀佞夫真是周景王的主意吗?

应当不是。单氏家族借刀杀人而己,初登王位的周景王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贵卿们,有什么办法呢?

但周景王并不傻,知道这是个冤案,知道儋氏家族是尊王的,所以单氏虽然将儋括赶出了国门,周景王却将儋括的弟弟、自己的堂兄儋翩保护了下来。

这个儋翩就是在王子朝被暗杀、八王子也战死的局面下,依然能将单家势力打得落花流水,将周王城打个底朝天的领

公元前516年,王子朝被逼奔楚之后,双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支持王子朝的力量中,南宫极在王子朝出走前就死于地震召庄公、尹文公及原伯之子在前513年被周敬王杀害,使得王子朝的流亡政府势力大减。

而敬王一方,在公元508年春,巩氏政变,“群子弟”刺杀了巩简公,刘文公和单襄公也在前506年相继去世,由子弟们接班。

新的朝廷班底,从周敬王到主要大臣,都是一群愣头青。

愣头青有愣头青的玩法。

公元前505年,周敬王派人进入楚国,刺杀了王子朝。使得王子朝的流亡政府一时间群龙无首,因为具有王位继承权的八位王子都在之前就战死。

就在这危及时刻,与王子朝血源关系最近的叔叔儋翩站了出来,他聚拢王子朝的旧部,然后联合郑国,向周敬王发起了反击,并在短时间里就成功夺取了冯、滑、胥靡、负黍、狐人、阙外等众城邑。

5042月,晋国指示鲁国人攻打郑国以解周王室之危。

6月,晋国派大夫阎领兵帮助周王戍守都城,并修缮胥靡的城防。

12月,都城失陷,周敬王逃到姑莸(yóu尤)避难。

5032月,儋翩以仪栗为据点,继续对周敬王发起攻击。

4月,单武公、刘恒公在穷谷打败儋翩的主力尹氏武装,情势才开始逆转。

11月,周敬王在晋国大夫籍秦的护送下,重返都城。

5022月,单武公、刘桓公分别攻打儋翩的据点谷城、仪栗、简城、盂等地。

这场始自公元前520年的周天子王位之争,才在这场最后两年的争斗中落下了帏幕。

由儋翩发起的这场反击给我们留下了两个悬念:

一是儋翩以什么身份发动这场反击?

二是儋翩的反击失败后去哪了?

王子朝被害后,他的王位应当由其子弟或兄弟来继承。但我们己知的是,王子朝的弟弟王子还等八王子都在争斗之初,就被单穆公杀害了,只有最年幼的周敬王、周悼王被单穆公带走,所以王子朝被害后,他的兄弟中没有人来继承他流亡朝廷的王位。而文献中也没有王子朝是否有孩子的相关资料,所以儋翩的反击是以什么身份来进行的,就成了一个问题。是拥立王子朝的儿子,还是他自己被人推举为新的天子。

儋翩是王子朝的堂叔,如果王子朝没有孩子,也没有兄弟话,具有王室血统,且与王子朝血源关系最近的儋翩是可以成为第一继承人的。他的反击得到包括诸侯国在内众人的支持,也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但可能是因为周王室原本就有两个王,王子朝死之后,周敬王在位,这个倒霉的流亡天子继承权己经不是个问题,所以文献中对王子朝的继承权问题就没有提。

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王子朝这个称谓本身就是不对的,应当叫周朝王才对。因为他才是周景王的正宗接班人,也是正儿八经举行过登基仪式的,是真天子。周敬王不是。退一步说,即使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两王并立的时代,也曾被人们称为西王。所以我说王子朝这个称谓是不对的,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贬称。

由胜利者书写的文献中没有提王子朝的继承权问题,并不等于问题不存在,而且十分重要。因为这涉及到老子的身份问题。所以我们在此只能有两个假设:

一是王子朝有合格的继承人;

二是儋翩被王子朝的流亡政府推举成继承人了。

另一个问题是儋翩的反击失败后,他及其尹氏的主要支持者去哪了?

是被杀,还是逃亡?

又逃到哪里去了?

我为什么要提这两个问题出来呢?因为司马史在《老子韩非列传》中除了告诉我们: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之外,还告诉我们说:

自孔子死之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聃”与“儋”字同音不同字,但司马迁却说“或曰儋即老子”,将老聃与老儋家联系在了一起。

是因为古人同音假借较为普遍的原因呢?

还是因为司马迁知道更多?

“或曰……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的表述是不愿、不肯、不能明说吗?

不能明说的理由到是有的,这个理由是汉朝从汉高祖以来就崇道,总不能说朝廷所崇的老子原本是一个反贼吧。而且孔子以老子为师,原来是拜的反朝廷首领,你让孔子如何教人“君君臣臣”啊?是吧。

儋姓是个小姓,做过周太史的儋姓只能是儋季家族的人,而且极可能就是儋翩的后人。文献中没有留下儋翩官职的信息。但如果“周太史儋”是儋翩后人的话,那么儋翩的职位就一定是太史了,因为太史这个职位是世袭的。

是不是觉得很巧合:王子朝被杀后的继承人儋翩是周太史,其主要支持人是尹氏家族,攻打周敬王失败后,往西逃到了秦国。

而老子聃也是周太史,也是王子朝支持者,也是在同一时期往西关逃到了秦国,并同样有一个叫尹喜的尹家人接应。

儋翩就是老子,就是老聃。

所谓的“关令尹喜”正是支持儋翩的主力军尹家继承人。

应当就是司马迁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他怕我们傻,听不明白,还特意加了一句:

老子,隐君子也

“君子”一词现在常被用来指行为端正者。是“小人”的反义词。但这只是君子一词的引申义,其本义是君王之子、君王继承人。这种人的行为端正,所以才被孔子等人用来作为“小人”的反义词来使用。因此,司马迁的这句“老子,隐君子也”,完全可以译为:“老子,是隐藏下来的君位继承人。”

如果这样译还是有疑问的话,司马迁在前文中还给我们留下了更明确的信息,就是孔子在见过老子后说的那段话: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龙是东方七宿的天象,但在我国古代,很早就被神话了,也一直是帝王的象征物,所谓真龙天子。

孔子曾就学于老子,文献中相关记载很多,但司马迁为什么独独要在老子的传记中引用这样一句话,却是很值得推敲的。或者说他正是想通过孔子的口来告诉我们:老子身份王位继承者:他是真龙天子。

由以上的这些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两个可能的结论:

一、 老子姓聃,可能是周文王最小的嫡子冉季载的后代,在周景王时期主管与司空相关的职位或任太史令,因支持王子朝而流亡到秦。

二、 老子即儋翩,是周灵王的侄子,周景王的堂兄,王子朝的堂叔。在王子朝被杀后,被推举成了流亡朝廷的王位继承人,并带领周王室的世族,在郑国的支持下与刘氏家族及单氏家族控制的周敬王作最后一搏。失败后化名李耳,与其主要支持者尹氏家族的继承人一起逃往秦国。

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可能。这也与《左传·二十二年》所说:“王子朝……与灵、景之族以作乱”相符合。儋翩正是这两朝的元老哦。

至于李耳的化名,文献中的“儋”字也常写作“”,而且儋翩的父亲叫儋季,所以“老聃”或“老聸”化名为李耳都是合理的,况且“儋”与“聃”为同音字,古代常同音相借。

另外,从年龄上推算,儋翩与老子也相符。

老子大约为公元前571至前471年间。

儋翩的哥哥是在公元前543年被逐出国门的。既然给他安了谋反的罪名,年龄应当在三十岁之上。所以儋括及儋翩的出生年代也当在公元前570至前580之间,正好与老子的年龄相当。

我们理清了老子的姓名后,再来看一下他的籍贯和职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