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3.《短诗五首》导学案附课后练习

 滕训超 2020-02-20

3.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学习过程

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目标导学: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学习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侵华日军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长途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卧听着海涛闲话

明确:“却”字,表示诗人与友人虽然天人永隔,逝者却自有其穿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听“海涛闲话”,海陪伴着逝者,虽仍然不免寂寞,但灵魂却超然静观,从容安详,道尽作者的人生感悟。

本诗语言朴素、洗练又富于质感,充满寓意;情感表现沉静、克制,而又深挚,平淡中见深厚,委婉中渗透出深情,是戴望舒最优秀的诗篇之一。

三、板书设计

品味新诗的美《萧红墓畔口占》:情感美(《月夜》:意境美)

2课时《断章》《风雨吟》《统一》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二、目标导学: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美的意境?

明确: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多个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和“窗子”。

(2)诗歌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2.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1)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2)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明确: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明确:“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语言,提炼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情感。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卷”“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被裹挟着的风雨颇有气势的冲过来的动态。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明确: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这首诗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但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明确: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词语,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三、板书设计

《断章》——哲理:世间万物相互依存

《风雨吟》——象征:风雨 大地 “我”

《统一》——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四、学反思

可取之处

  这节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并理解五首短诗的内在主旨,将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受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和对特定历史背景的了解,对“五四”时期以来的白话新诗的艺术特征,并没有深入探讨,学生对白话新诗的认知较浅显。

 

3.短诗五首》课后练习​​​​​ 

一、积累应用: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        )   (       )    装(        )       (         )         (       )  
(        )        (       )          (        )        (        )

2.名句默写。

(1)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2)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卞之琳《断章》)

(3)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芦荻《风雨吟》)

(4)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聂鲁达《统一》)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4.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关于新诗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

B.在韵律上,没有严格规定,都不讲究押韵。

C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D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吟》等。

5.下列对作家作品的整理,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沈尹默,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代表作《秋明长短句》。[来源:&&Z&X&X&K]

B.卞之琳,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季陵、薛林等。

C.戴望舒,1929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望舒草》,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D芦荻,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6.模仿下面诗句的格式,另写一组句子。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7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妈妈和文文在江边散步。

文文 瞧,我们的城市多美呀!

妈妈 ()那你就背两句应景的诗吧。

文文 我想到了白居易的(1)             (2)               

妈妈 要是站在那叶小舟上,眼前的景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诗句呢?

文文 王湾的(3)               (4)               [来源:Z*xx*k.Com]

妈妈 看来诗歌没有白背哦!

(指着草地里的标语牌)这标语怎么只剩一半了呢?一花一草一木三个字连用倒也雅致。你试试用三个字对下半句,提醒人们文明赏花。

文文 (5)                   

妈妈 (微笑,点头)不错,很押韵。

两人走到古城墙遗址边。

文文 咦,这儿是攀跃,上次在车站看到的是翻越,到底哪个yuè字正确?

妈妈 两处标语都是提醒人们不要跨过阻拦物,你用组词不就能区别了吗?

文文 (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应该(6)    改为   

妈妈 (手机响,拿出看)你同学小涵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条微信。

文文 (嘀咕)又晒娃!

妈妈 ()周日录了一所名校,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补录,虽然一波三折,过程煎熬,但普娃进了牛校,诚惶诚恐,只有继续努力,才不会被碾成渣……”

文文 (噘嘴)妈,你给我念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7)                       
妈妈 怎么会?妈妈也不喜欢她这种(8)             的口气。

文文 那你也可以晒娃呀,你发张咱俩的合影呗。

妈妈 好!(合影。发送微信。)

我再发一句话应对她:(9)(示例)这是我家的牛娃

二、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问题。(4)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      ,以细雨表现了           的天气特点。(2)

9.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C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10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加横线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3)

鸟 笼

非 马[来源:Z|xx|k.Com]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把自由

还给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示例:分行让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仿佛一副枷锁,而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


​参考答案:
​一、1.(mò)  (duò) (shì)    (shè)       (pàn)   (shù)       (jiāo)         (fán)       (cháng)
​2,(1)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2)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4)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3.B    4.B     5.C     6.仿写:(示例)老是把自己当作千里马,就时时有怕不被重用的痛苦把自己当作老牛吧默默承载更多的重量。
​7.(1)几处早莺争暖树(2)谁家新燕啄春泥。(3)客路青山外(4)行舟绿水前
(5)(示例)且看且爱且护
[。。(6)改为越。(7)(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意对即可)?
(8)炫耀(意对即可)(9)(示例)这是我家的牛娃。

​8.幽僻阴沉、郁闷       9.C
​10.(示例)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