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品鉴|带您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省亲” 系列展览—— “回家过年”平凉出土文物精品展》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2-20

一场人民战“疫”,

正在打响。

当下,对普通民众来说,

不出门就是

对社会和自己家庭的最大贡献。

 在这个特别的春节里,

平博在行动,将推出最新疫情动态,疫情政策、防控知识、书画鉴赏、国宝品鉴、特色展览六大板块内容,让您足不出户,便可品味平博带给您的文化套餐,陪伴您度过一个特殊难忘的节日!

 国 宝 品 鉴 

名称:蜻蜓眼琉璃珠

时代:战国

出土地:平凉庙庄出土

尺寸:直径 1.2—2.4厘米

琉璃珠呈蓝色、半透明,完整珠的球面镶嵌同心圆,形似蜻蜓复眼,被称为蜻蜓眼琉璃珠。

知识链接:蜻蜓眼琉璃珠

蜻蜓眼是古代一种饰物的俗称。蜻蜓眼为玻璃制成,玻璃又称琉璃,因后期发展中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猜测因形似蜻蜓的眼睛,故称蜻蜓眼。“眼睛”文化据说发源于西亚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行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可用来交换所需之物。这种镶了“复合眼珠”的玻璃珠,春秋战国时期进入中国。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西亚玻璃珠受到当时中国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在中国产生了高度的社会需求,导致中原玻璃艺匠开始利用本地原料进行仿制,以氧化铅和氧化钡替代苏打,制造出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区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铅钡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蜻蜓眼玻璃珠作为随身配饰或重要器物的装饰品,在春秋以后的墓葬中多有发现。古代文献中称为“隋侯之珠”,被视为极其珍贵之物。在古代文献中多有“隋侯之珠”记载,与“和氏之璧”同被看为极为珍贵之物。

 蜻蜓眼琉璃珠春秋晚期自西亚传入我国,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东晋以后就很少发现了,集中流行时间大概只有300多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