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陕西西安明城区的一处街道上我们可以看得见一堵破败不堪的围墙,从这堵围墙的表面看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围墙是上世纪的。 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是上世纪的,当地政府也就不会每年拨款修缮了,而且这堵围城还成为了西安名胜古迹之一,被当地政府当做文物保护起来。 说这堵围墙是文物,确实是真的,因为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所建。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名为朱樉的,在朱元璋登基之后被封为秦王。 洪武三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孙依次分封到全国各地就藩,当时朱元璋十分看重西安这块风水宝地,所以将西安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朱樉。 从洪武三年开始,秦王府城就已经开始兴建,到了洪武十一年初才落成,可以说期间是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秦王府是根据当时朱元璋的要求所建,当时的占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按照当时的西安城布局设计,秦王府所在的位置正是西安的市中心。 朱樉就藩之后,秦王府又不断的被修建扩大,一直延伸到西安城东西面,在洪武十一年末才形成了今天的城垣规模。在之后秦王府成为了中央在西安的都城,而且当时秦王属于西安的最高长官。 根据史料记载,秦王府不仅设有署官机构,还有不少兵马,与当时的燕王朱棣和大同代王统称为“三塞王”,到明末秦王后世已经在西安世袭了13代,历经260多年。 根据史料记载,秦王府城垣外墙长达9.3里,内墙长达5里,而实际上秦王府大城周长为13.9公里,因此当时在西安,民间也将秦王府称为“周十四里”,秦王府城在西安是当时最大的建筑群,不仅如此,与其他藩王的王府相比,秦王府的规模也是最大的。 根据史料记载,秦王在明朝是北方藩王之首,是明朝地位较高的藩王之一,而且当时的西安十分富庶。在明朝末期,国家战乱不断,所以秦王府多次遭到破坏,到了清朝时期,秦王府基本上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了一堵围墙。因此这堵围墙在今天也算是珍贵的文物了。 今天的秦王府遗迹不仅对考古界研究明朝藩王相关史料有极大的作用,也为今后在建筑方面的研究有着极大的价值。秦王府并不像其他藩王的王府一样,而是拥有祭祀、园林,生活起居四大场所,规模宏伟,朱元璋当时还要求在王府建设前殿、中殿和偏殿,前殿为承运殿,中殿为圆殿,后面的为存心殿。可见在朱元璋时期,秦王的位置是比较特殊的。 从秦王朱樉开始之后的历代秦王都在朱元璋时期王府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和修缮。成为西安当时的地理坐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