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用大黄吗?大黄用的好可赛活神仙——大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安歌_ 2020-02-21

第 1368 期

作者 / 1毕超然 1张鹏 1,2朴春丽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编辑 / 张芊芊 ⊙ 校对 / 段瑞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植物大黄的干燥根或根茎。本品主要含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另含鞣质类物质,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中药用量、配伍是方药的“点睛之笔”,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意义重大。从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运用大黄经验中进行提炼总结,以求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大黄的用量与配伍。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在经典名方中,大黄配伍不同中药治疗便秘、腹痛、肠痈、黄疸、妇科疾病等。按东汉1两约13.8 g计算。如大承气汤,大黄(4两约55.2 g)与芒硝配伍治疗阳明腑实之便秘;厚朴三物汤,大黄(4两约55.2 g)配伍枳实、厚朴治疗实热气滞之腹痛;大陷胸汤,大黄(6两约82.8 g)配伍甘遂,治疗水热互结之结胸证;桃核承气汤,大黄(4两约55.2 g)配伍桃仁,治疗下焦蓄血之妇科疾患;大黄牡丹汤,大黄(4两约55.2 g)配伍牡丹皮,治疗瘀结肠腑之肠痈;大黄附子汤,大黄(3两约41.4)配伍附子、细辛治疗寒积便秘;茵陈蒿汤,大黄(2两约27.6 g)伍用茵陈治疗湿热黄疸。

2 名老中医大黄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张锡纯:重用清热泻火之大黄治疗疔毒,常量至两许(37.2 g左右)以通其大便。认为大黄忌久煎,若单用开水浸服一钱(约3.7 g)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约 14.9 g)。

2.2 章次公:生熟大黄各4.5 g配伍艾叶、陈红茶、石榴皮、诃子肉、乌梅肉等治疗痢疾。

2.3 王正公:认为大黄本身有治喘作用。三拗汤合升降散加减治疗小儿哮喘,用生大黄6 g伍用麻黄、杏仁。

2.4 朱良春:大黄配伍附子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属阳气虚衰者,附子6~10 g,大黄10~20 g;用生大黄6 g配伍生石膏、决明子等治疗胃阴亏耗、胃火上薰之口腔溃疡;大黄10~15 g配伍人参5~8 g,治疗邪实而正虚之尿毒症。

2.5 姜春华:认为大黄6 g以下有止泻、健胃之功效。用承气汤与泻心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之积滞内阻证,大黄6~9 g;肠功能紊乱症证属肠间气滞者,用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大黄9 g,伍用厚朴、枳实;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之少阳病兼里实证,大黄6 g;治胆囊结石症用胆道排石汤合茵陈蒿汤加味,生大黄9 g伍用郁金、金钱草;用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证属湿热的黄疸性肝炎,生大黄9 g伍用栀子、茵陈;用下瘀血汤及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血瘀征象明显的慢性肝炎,制大黄9 g伍用桃仁、桂枝;治疗阑尾包块证属湿热内伏、营血瘀结者,予大黄牡丹皮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制大黄9 g伍用牡丹皮、薏苡仁、败酱草。

2.6 李翰卿:大黄在通便方面,寒实便秘用3 g,实热便秘用9~30 g;在消导积滞方面,以1.5~3 g为佳;在清热泻火方面,视便秘轻重而定,轻微便秘者,清宁丸3 g为宜,便秘严重者,生大黄3~12 g;在燥湿清热方面,治疗湿疮、黄疸、淋证时3~6 g;在泻火定惊方面,治疗高热便秘、谵语惊搐、狂躁不安的精神病时,10 g以上为宜。

2.7 叶景华:认为大黄是治疗急重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急性胆道感染、急性痢疾等]的要药,生大黄当后入。若热结盛者15~20 g,并与玄明粉同用。

2.8 杜书学:治疗黄疸病证,无论疸属何因,悉在辨证前提下在基本方中重用大黄、车前子,大黄常用30 g。

2.9 张云鹏:生大黄10 g(后下)配牛黄清心丸2粒治疗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生大黄20 g配金银花、黄芩等治疗中毒性休克、急性胆道感染;以生大黄30 g配枳壳、厚朴等治疗肠梗阻;以生大黄10 g配伍桑白皮、枳实、黄连等治疗肺炎并发中毒性肠麻痹;生大黄15 g配蒲公英、黄芩治疗胆囊炎;生大黄15 g配穿山甲片、威灵仙治疗胆结石症;生大黄15 g配红藤、败酱草治疗阑尾包块;生大黄20 g配水牛角粉15 g,六神丸30粒等治疗热入营血之败血症;生大黄15 g口服或生大黄30 g灌肠治疗中风闭证;生大黄10 g配茵陈、栀子等治疗黄疸型肝炎(阳黄);生大黄10~30 g配决明子、莱菔子治疗脂肪肝属痰证者;生大黄12 g配柴胡、赤白芍、郁金等治疗邪壅肝络而致肝脓肿者;生大黄10 g配大腹皮、白术等治疗肝硬化腹水;生大黄10 g配蝉蜕、僵蚕等治疗表里三焦有热之无名发热。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大黄1~5 g致泻作用,3~6 g止泻,9~15 g泻下。大黄6~30 g配伍芒硝治疗实热便秘(尤其体型肥胖者);治疗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痰湿壅滞者,以大承气汤合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生大黄3~15 g;用升降散治咽喉肿痛、大头瘟,生大黄1.5~6 g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代谢综合征之胃肠实热者,大黄6~15 g,黄连15~30 g;用大黄附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酒大黄6~30 g,以患者大便次数在每日2~3次为宜;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应用抵当汤类祛瘀方药加减,以延缓肾衰竭的进程,酒大黄常用6~15 g。

3.2 杨明会:以大柴胡汤化裁治疗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之骨蒸发热,大黄4 g配伍柴胡、黄芩;以6~10 g大黄配伍黄芩、桑白皮治疗寻常痤疮,以降肺泻浊;大黄6 g配伍玄参、知母、桃仁论治老年性便秘。

3.3 池晓玲:以大柴胡汤治疗少阳胆气不舒,阳明腑气不通之黄疸,大黄用5~10 g;阳明湿热之黄疸、酒精性黄疸用栀子大黄汤,大黄15 g;阳明湿热瘀结之黄疸用茵陈蒿汤,大黄6~10 g;重度黄疸之湿热胶结,里热熏蒸者用大黄硝石汤,大黄10~15 g。

3.4 黄煌:用于胃热较盛之胃脘胀痛者以大柴胡汤加黄连治疗,制大黄10 g,黄连5 g;用于形体偏实,腹肌硬满之荨麻疹患者,用大柴胡汤加荆芥、防风、栀子祛风清热,制大黄6 g;对患有慢性咳嗽(考虑为胃食管返流病所致),用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制大黄10 g。

3.5 李赛美:以柴胡温胆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减治疗阳明蓄血兼少阳郁结之狂证,方中竹茹、半夏伍用大黄10~15 g;桂枝加大黄汤加减治疗小儿所患肠系膜淋巴结炎(太阴腹痛兼外感风寒证),大黄3~5 g配伍桂枝以发表通里。

3.6 马融:肺热壅盛之肺炎,以宣白承气汤加减治之,5岁患儿3 g;在12岁儿童抽动症(慢惊风)的治疗上,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辅用大黄3 g,莱菔子;治疗13岁癫痫(痫证)患儿以凉膈散加减治之,生大黄5 g。

3.7 张炳厚:温脾汤合通幽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内有寒积之便秘,生大黄10 g配伍熟附子、当归;热结阴虚、胃肠津亏之便秘证,予麻子仁丸合增液汤加味,生大黄9 g。

3.8 李济仁:扶正与祛邪并用治疗肿瘤,祛邪抗癌以大黄20 g配伍土茯苓、龙葵、白花蛇舌草等为主;湿热壅塞胆道,郁而发黄,积而成脓,凝而结石者予茵陈胃苓汤治疗,方中生大黄9 g。

3.9 赵晓平:生大黄10 g伍用胆南星、瓜蒌、石菖蒲泻下攻积、豁痰开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大黄配伍车前子:重用大黄、车前子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大黄120 g,车前子30 g,煎为200 mL,4~6次服完,每4~6 h服药1次。

4.2 配伍浮萍:大黄2两(75 g)配伍浮萍6两(225 g)治疗臌胀病。

4.3 配伍土茯苓:大黄15 g配伍土茯苓30 g以降浊利湿治疗慢性肾衰竭。

4.4 配伍赤芍:赤芍大黄煎剂早期辅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方由生大黄15 g配伍赤芍、红藤 、柴胡、败酱草、厚朴组成;重用生大黄25 g、赤芍60 g治疗淤胆型肝炎;重用大黄30 g,赤芍90 g,栀子60 g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5 配伍杏仁:生大黄15 g,杏仁10 g,煎剂送服补中益气丸治疗老年性便秘。

4.6 配伍栀子:生大黄12~20 g,生栀子12 g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用大黄栀子酒(大黄、栀子各30 g,红花10 g,75%酒精1000 mL)治疗甲沟炎未溃或甲下有少量脓液者。

4.7 配伍石膏:生大黄8~10 g,生石膏(先煎)30 g,治疗牙痛、顽固性失眠、阳明头痛等;用大黄石膏汤治疗病毒性脑炎证属春温者,生石膏30 g,生大黄3 g;治疗川崎病证属瘟毒伏邪、气营血燔者投大黄石膏汤,生石膏50 g,生大黄3 g;Reiter综合征证属春温湿毒者,治宜大黄石膏汤合三拗汤加减,制大黄3 g,生石膏30 g。

5 结语

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大黄及其用量经验,得出其临床用量多为3~120 g。其中小剂量定喘定惊,中等剂量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大剂量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超大剂量逐瘀通经止血。如大黄定喘定惊,可配伍麻黄、杏仁、钩藤、莱菔子,治疗小儿肺炎、慢惊风,用量3~6 g;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配伍蝉蜕、僵蚕、黄芩、桑白皮、白花蛇舌草、生石膏、金银花、水牛角,治疗口腔溃疡、痤疮、肿瘤、中毒性休克、急性胆道感染,用量6~37.2 g;大黄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可配伍郁金、金钱草、栀子、茵陈、车前子、黄连、黄芩,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代谢综合征,用量6~75 g;大黄逐瘀通经止血,可配伍桃仁、石菖蒲、赤芍,治疗吐血、衄血、下焦蓄血之妇科疾患,用量10~120 g。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大黄具有泻下、活血、止血、利胆退黄、改善血脂等药理作用,正常剂量下(3~15 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应明确大黄的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继发便秘、肾损伤、生殖毒性),同时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非实证,不宜妄用;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本文发掘古今医家应用大黄时所涉及配伍、用量的经验,总结大黄治疗不同疾病的最佳配伍和用量,旨在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