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中医战疫看读古文入门的方法

 wLJ0679 2020-02-21

最近,在新冠病毒肺炎肆虐之机,中医战疫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话休烦絮,我们先看一张最近比较熟悉的图片。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中医战疫看读古文入门的方法

中医病理分析

主要临床表现和中医症候,我们基本能理解,但是其中的中医病机分析,读来就会有点佶屈聱牙一脸懵逼的感觉。“犯肺”应该是指肺部受到病毒侵犯而导致感染,不难理解,而“脉浮”,“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纳差”,“气阴两伤”,这些是神马玩意来的?完全不知所云嘛。

这是因为中医的产生和发展在古代,学习中医首先要学习古代医书文献典籍,中医生表达中药和病理,自然会采用古代医典的表达习惯,其实就是古文的表达习惯。如果读不懂古文,自然就看不懂中医的病理分析。

中医文献典籍

一,中医关传统文化啥事

中医是研究关于人的生命科学,当然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因为我国落后的农业社会和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造成了古代文化发达而自然科学落后的尴尬境地。

科学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中医实体解剖的发展,只能通过“望闻问切”的表面手段进行病理诊断,和“针灸”“按摩”等表面治疗。中医对人的研究,借宇宙万物的运行,假传统文化的解析,所以中医的本质实际是社会科学。

古人学医和普通人接受的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除了像《黄帝内经》等医学典籍,古代文学名著也常涉及中医,如文学金字塔《红楼梦》大量散见中医治病的案例。厕身21世纪的今天,明智而有远见的现代人,越发意识到,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应该学习传统文化,从中陶冶性情,汲取智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多一份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了解传统文化,必须要读懂古文,这绝非易如反掌。我们的语言,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语音,字词,语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体样式如诗词歌赋,几经迭变,形成了不同时代的格式要素。这些无不让人望而生畏,废书长叹,从此和古文一别两宽,道路以目。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中医战疫看读古文入门的方法

竹简

二,古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学古文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古文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说“年十岁,则诵古文”,这里的古文指的是先秦的上古汉语文学。我们说到的古文,还包括后来仿上古文的文言文,比如我们熟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古文所用的语言,虽然也是汉语,但是我们今天阅读它,一般都会有困难,甚至研究古汉语的专家。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后人作了很多注解的工作,依然有充满各种疑团,留待以后的解答。

古文为什么难读?

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古语和今语的不同。千百年的语言变迁,造成古语和今语的差别。《诗经》三百多首诗,其实是当时民众的歌谣,但是放在现在去读,大多数都不甚了了。先秦古汉语和现在相隔太久,云泥之别,再简单的口语和现在相比也是鸡同鸭讲眼睩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当时在日本流传广泛,是因为他的诗平易近人近乎口语,以致“老妪能解”。即便是这样,随着词汇的古今词意的变化,有些古语现在绝少应用,仍然会觉得难以卒读。

其二是缺漏讹误。我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从龟甲金石,到竹简丝帛,再到活字印刷,几经周折辗转,甚至焚书坑儒墙壁藏书,造成错乱,讹误,缺脱,衍文是不可避免的。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对于今人闻所未闻。像《论语》,经过数代人相传,出现很多个版本。还有所谓的通假字,有些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给我们的阅读以巨大的障碍。“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这个字的繁体“億”,即臆,猜测的意思。如果不是经过后人的研究,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本意。

其三是专业知识。不懂某些专业知识,也会阻止我们读懂古文。如天文地理,《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些高级知识分子诸如大学校长也会理解错误。不懂医学,自然读不懂《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中医宝典。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中医战疫看读古文入门的方法

书籍的媒介

三,古文入门,程咬金三板斧就够

我们学习古文,要把握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是词汇。语音变化比较大,但只在朗读时有影响,对于阅读问题不大。而词汇因时代不同,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词汇古今异义,古代常用,现在罕见或者根本不用,极容易造成误解。词汇在古代通常以单字出现,理解起来更不容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个“思”字作为虚词放在句尾。通假字的情况更多。“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不胜枚举,非得通过古汉语词典查找才行。实词虚词的灵活运用,古文里大行其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第二,语法知识。如果掌握一些字词,那只是一些零碎的闪闪星星,彼此孤立无援。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古文的语法知识,古文的固定结构。凡是结构相同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基本相同。掌握固定结构,能收举一反三的效果。古今不同的词序,在古文占很大比例。“力耕不吾欺”,“非子莫能吾救”,“马首是瞻”等等。古文词语省略是常见的现象,要引起重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省略了主语河流。固定结构,如“兵者,凶器也”,“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如之何”……

第三,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调的就是要多读。反复阅读,能帮助我们理解词义理解上下文理解文章思想。广泛接触古代文献,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社会的理解,还能更好的理解古文破解疑难。

“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从中医战疫看读古文入门的方法

工具词典

除了上述讲的三点,也要加些辅助的工具。像经典的《说文解字》,《古汉语词典》 ,或者《辞源》《辞海》。还要善于积累资料。 著书立说,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需要用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我们在读书时注意积累资料,必将受到很大的益处。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你的阅读、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我们使用这些资料时得心应手,别人“踏破铁鞋无觅处”,我们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