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时代的旅人书

 朱晓剑 2020-02-21

1

已经宅在家里十七天了。

这些天,在家里,也不过是看看书,吃吃茶,写写稿而已。

这并不是休闲的时间。看到疫情第一线的紧张状态,也不免焦虑,也不免担心。对于不是医务专业人员来说,面对汹涌的疫情,实在是无能为力,也帮不上忙。

看到这样那样的消息,真假难辨。与其传递不靠谱的信息,不如不发言。这时候,不是群情激愤的时候,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

2

当看到每天上升的确诊人数,让人担忧。有时是看到有确诊的,距离小区只有不到两公里,你就会发现问题比想象的严重。

还好,春节前准备的食物和蔬菜也充足。但坚持了十多天,不得不去买菜。网上有几个网站可以购买,蔬菜直接送到小区门口。

如此,出门的频率也就降低了。

宅在家里,也并非无所事事。可以做的事情也蛮多。比如计划交给出版社的书稿,再校看一下。比如开始新书的写作。

此时,居家办公,成了一种趋势。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更新作家们新的“战疫作品”,然后关注作家的动态,有没有可以宣传的新闻点,期望扩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3

写作也是一个重点。

计划在新媒体上介绍手头有关的旧书,以成都为主题的图书。这些年也收集了一些。多数是不起眼的“小册子”,它们记录的是一段历史。

此外,写一写全国各地的爱书人,先写十多位吧。这个会继续写下去,后面也许有机缘,可以写一本书也未可知呢?读书人虽然现在很小众,却也有被大众认知的必要。

写人写事,看似简单。要把每个人写出特色,却也是不容易的事。毕竟人与人之间也有许多差异。虽然细微,就更值得留意。

4

这些天就像是一趟旅行。

从纸上到网络上,在思维里,这趟旅行更关注的是当下。自得其乐。

除此之外,找不到一个疫情之下更多的乐趣。也许这就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看似每天都在重复,却也是有细微的变化。这就像阴晴圆缺,过得是不一样的一天。

这样的日子何时结束,也还是未知数。

在写这篇的文字时,刚好看到书架上有黄孝阳老师的《旅人书》,也就不必费心取名字了。就这个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